痛心!全國排名前十位的腫瘤專家因肺癌去世,癌症到底該怎麼防?
癌症的發病是不分族群和階層的。以往很多人以為,醫生懂醫術,自己肯定能够避免癌症。可現實中,醫生得癌症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去年,北京朝陽醫院婦產科主任張震宇醫生就因肺癌去世,年僅55歲。就這樣一個可以說在專業領域全國排前十的腫瘤專家,卻因肺癌不幸逝世,實在令人惋惜和悲痛!
癌症的發病是不分族群和階層的。以往很多人以為,醫生懂醫術,自己肯定能够避免癌症。可現實中,醫生得癌症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去年,北京朝陽醫院婦產科主任張震宇醫生就因肺癌去世,年僅55歲。就這樣一個可以說在專業領域全國排前十的腫瘤專家,卻因肺癌不幸逝世,實在令人惋惜和悲痛!
近些年來,各種癌症的發病率非常高,比如肝癌、肺癌、鼻咽癌、胃癌、腸癌等。這些癌症對人體健康以及生命危害非常大,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定要做好預防癌症的工作。而導致患上癌症的原因,一般與遺傳、免疫基因等因素有關。另外,如果長時間出現一些錯誤的生活、行為習慣,患上癌症的風險也會非常高。所以說,想要預防癌症,就一定要改正自己的一些不良習慣。
新冠疫苗具有預防作用,而針對癌症的mRNA疫苗則具有治療效果,Cassidy欣然接受了參與的機會。現時,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臨床試驗正在招募參與者或評估治療性mRNA疫苗治療各種癌症的有效性、耐受性和安全性。在27周的療程中,Cassidy注射了9劑個性化mRNA疫苗,以及靜脈注射一種名為Pembrolizumab的免疫治療藥物。然而,即使有了最佳的運載系統,mRNA疫苗也不可能是治療所有癌症的萬靈藥。
當身體出現異常情况時,可能會發出一些“求救”訊號。癌症也不例外,如果身體內出現腫瘤,往往會出現一些訊號。癌症會改變人體新陳代謝的節奏,從而導致食欲下降。患者可能需要進行結腸鏡或其他檢查。腎癌或膀胱癌會造成這種症狀,不過也可能是尿路感染、腎結石或者腎病導致的。這是癌症的最常見症狀之一。但有些癌症,包括淋巴瘤、白血病以及腎癌和肝癌也會導致發熱不退。每5個被診斷出癌症的人中,至少有2個出現體重下降。
張姨今年56歲,近期總是莫名出現頭痛頭暈、脖子酸痛的情况,因為長期從事體力活動,張姨覺得自己犯些頸椎病也正常,只是到家附近的中醫診所開了幾副膏藥敷貼。然而幾個療程的膏藥貼完,脖子的酸痛並沒有緩解,人反而越來越不舒服,總有噁心嘔吐的感覺。家人看情况不對,帶著張姨到大醫院檢查,結果卻嚇了大家一跳,片子提示,張姨顱內有腫瘤侵佔,而之前一系列的不適,就是因為腫瘤引起。
談到炎症這個話題,很多人表示都受其困擾。炎症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病理過程,可發生於各個組織和器官。小到感冒,大到慢性肺炎等,近年來,我國炎症發病率持續增長。據報導,全國慢性咽炎鼻炎發病率高達87.3%;慢性胃炎發病率30%;慢性腎臟病發病率達11%,且呈不斷上升趨勢。不同的炎症可能是由不同細菌和病毒引發的。但是,病毒引起的炎症並非會絕對致癌,只要這些炎症得到有效控制,依舊可以封锁細胞惡變。
資料表明,我國人口佔據了全球的18.5%,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比如“肩膀疼痛”,就可能是癌變發出的訊號!但的確也有部分癌症在發展時,會造成异常的肩膀疼痛!但是,這裡需要強調的是,肩膀疼痛的確可能是癌的訊號,卻不是特异表現。而且,即便是肩膀疼痛真的是癌症作祟,此時患者的病情往往已經走入了中晚期,可能會伴隨其他症狀出現;
很多時候,我們竟然要通過訃告去認識一個人。劉曉宇十分頑強,仍然積極治療,沒有放棄自己,又繼續挺過了幾個月,直到7月20日陷入了昏迷,4天后遺憾離世。劉曉宇49歲就離世了,實在令人惋惜。45~55歲:這個時間段被稱為生命的危險期,因為大部分疾病在這個階段開始爆發,甚至是重大疾病,比如心臟病、癌症,劉曉宇、趙英俊、羅京等人就是在這個階段死於癌症的。
覺得重返青春不是好事嗎?子宮內膜癌是發生於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好發於圍絕經期和絕經後女性。子宮內膜癌是婦科三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約占婦科惡性腫瘤的20%至30%。現時子宮內膜癌在我國發病率高居第二,僅次於排第一的宮頸癌。為有嚴重合併症的患者進行手術治療需要多學科合作。定期篩查:年齡在50歲以上或絕經後近6個月內有异常出血症狀的女性,要進行子宮內膜癌的篩查。
結果到了7月,馬先生的肩痛也沒有好轉,每次發作的時候,都疼得他冷汗直流,齜牙咧嘴的,有時候半夜還會疼醒。在半年疼痛的折磨下,馬先生的心情越來越差,還經常對家人發脾氣。看著情况越來越糟糕,馬先生到醫院做了檢查,沒想到竟然查出了肝癌,而且已經是晚期。馬先生聽到診斷結果,情緒十分激動,自己疼在肩膀,和肝臟八竿子打不著,不可能是肝癌!比如肝癌、肺癌,腫瘤逐步增大之後,壓迫到了肩膀周圍的神經而引發肩膀疼痛。
前段時間,上海女歌手巫慧敏患癌去世,終年48歲,令人惋惜無比。世界上1/6癌症是由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這些感染就是我們俗稱的“炎症”。炎症可發生於各個組織和器官,它是人體抵禦外界有害病菌侵襲產生的防禦反應。但炎症既可保護你,也會傷害你,如果病因不消失,炎症就可能變成一種長期的、對身體有害的狀態,誘發癌症在內的一系列嚴重疾病。那哪些炎症有引發成癌症的危險呢?遠離癌症你得知道這些!
1957年,做了世界上第一例肺癌切除手術的專家死於肺癌;今年,和肺癌抗爭了10年的國內肺癌專家徐林友醫生也因為肺癌走了。2011年,徐林友醫生突然出現頭暈,倒地抽搐,被意外診斷出肺癌,當時已經是肺癌晚期了,並且出現了腦轉移。醫生判斷他可能活不過100天,但是徐林友醫生創造了一個肺癌晚期的奇迹,帶瘤生存了10年,這10年仍舊守在工作崗位上,並且用自己的故事,鼓舞了身邊無數的癌症患者。
50年後,哪些癌症會高發?如無其他有效措施來遏制癌症,到2070年,全球每年將新增3400萬癌症病例,相比2020年數據翻一倍。這項預測於2021年7月發表在《自然》旗下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雜誌上。“乳腺癌”和“結直腸癌”,而通過疫苗接種、HPV篩查和及時提供治療,可避免癌症發生。4)感染HPV早期無明顯症狀,引起宮頸病變後,可能出現性生活接觸性出血、白帶增多有异味、經期延長月經量增多等,要及時就醫。
“醫生說少吃,沒說不吃啊,你看那約伯斯,人家說他可愛吃水果蔬菜了,可他不照樣得癌走了?我看啊,這就是人的命,你多干涉也沒用!”據悉,因為信仰原因,約伯斯是個非常挑剔的素食主義者,日常生活中的飲食結構幾乎都是水果蔬菜,外加堅果穀物,極少攝入動物性肉類蛋白質。據媒體報導,奪去約伯斯生命的是“癌中之王”胰腺癌。此外,水果、蔬菜、堅果等都屬於昇糖食物,還會引起高血糖。
不知怎麼回事,近年來娛樂圈時不時有“xx患癌離世”的消息,讓我們對這個世界越來越失望,同時也對癌症愈加害怕。8月,晉江文學城的知名作家“晋江SISIMO”因癌症在家中去世,這位網路小說家年僅34歲,從2014年患上癌症,抗癌7年,最後以失敗告終。抗癌7年,也很少吐露治療過程的痛苦。據知情人士透露,SISIMO在26歲查出低分化細胞癌,直接子宮切除。近年來,不少癌症患者出現家族性的發病,一人患癌,一家患癌。
經過一系列檢查後,阿華被診斷為“舌癌”!·口腔黏膜和牙齒的損傷,這屬於物理破壞。術後一年多,主治醫生回訪時得知,年僅47歲的張先生已離世。口腔潰瘍的病程一般不超過兩周,如果燒灼感、疼痛等症狀超過兩周仍不見好,要警惕口腔癌的可能。口腔癌早期可以無痛或僅有局部异常摩擦感,潰破後疼痛明顯,隨著腫瘤進一步侵犯神經,可引發耳部和咽喉痛。
近日,據臺灣“ETtoday新聞雲”報導,桃園市的一名女士在接種了莫德納疫苗,身體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變化,腋下慢慢凸起一個腫塊,本來她還以為是打疫苗的副作用導致的,後來去檢查發現,事情並不簡單。醫生不僅發現她的腋下有凸起的腫塊,乳房內也有腫塊,最終確診為浸潤性癌、右腋下淋巴結則是淋巴轉移。
人有三急,每天必做得一件事,就是上廁所。理想狀態就是每天早晨排便,排完整個人都順暢了,簡直不要太舒服!說到便便,很多人都喜歡來也匆匆,去也衝衝,一便完就馬上蓋上馬桶蓋子,然後立刻沖水。醫生,大便粘馬桶,是不是得癌症了?醫生,我3天沒拉大便,是不是有病了?大便經常粘馬桶就算不是腸癌,也要警惕消化不良、結腸炎、腸息肉等一些腸道疾病。
而除了新增癌症人數,中國在2020年共有300萬人因癌症去世。新發癌症人數和癌症死亡人數,均位居全球首位!囙此制訂計畫,有針對性地進行防癌檢查,非常必要。同時從男性和女性來區分,男性當中肺癌是第一發病率最高,而其次是胃癌、肝癌、結直腸癌和食管癌。在女性當中,發病第一位的是乳腺癌,其次則為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和胃癌。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梁曉峰教授團隊在《柳葉刀》上發佈了一篇重磅研究[1],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國34個省的人們的前25比特死因變化,以及導致死亡的高危因素。傳染性疾病和母嬰疾病的影響在不斷下降,現時最影響國人健康的疾病基本都是非傳染性的慢性病。
可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半年前體檢狀況還一切正常的王先生,現在卻在門診處傻了眼:腸癌、晚期。這其中,就包括腫瘤標誌物,王先生檢測的腫瘤標誌物共有5項,這些名額都在正常範圍內。這樣的體檢結果,讓王先生放心了大半年,直到一個月前,王先生出現了頻繁腹痛,以為是胃部毛病的他,吃了幾天胃藥都不見好,這才想到上醫院做檢查。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佈的2020全球癌症負擔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癌症新發病例1929萬例,23.7%發生在中國;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萬例,其中中國癌症死亡病例數占30.1%。據錢朝南介紹,針對來廣州泰和腫瘤醫院就診的每一位癌症患者,醫院都會為患者安排多學科診療。錢朝南說,這就是廣州泰和腫瘤醫院的標準。確保將每一個醫療環節做到極致,廣州泰和腫瘤醫院打造了一支國際化的醫療團隊為患者保駕護航。
人人聞癌變色。癌症被認為是最嚴重的一種疾病,被癌症找上就意味著生命快到盡頭了。但事實上,癌症是可防可治的,很多人之所以得癌,是由於後天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的,而對癌症免疫的人群一般都比較自律。癌症雖然聽起來可怕,但是多數是由於人的不良習慣導致的,囙此要瞭解人體癌症的高發部位,做好提前的預防,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少吃肉、適當運動、戒掉烟酒,堅持這些小習慣,或許你也可以成為癌症免疫體。
最近有一個老大爺抱怨道,我們身邊的癌症患者越來越多了,為什麼幾十年前我們身邊就沒有這麼多癌症患者呢?而在我國,新發患癌人數也已經達到了457萬人。有人說,是我們身邊的致癌因素更多了,比如我們的生活環境還有食品安全,這些都會影響到癌症的新發。確實,即使是絕對安全的生活方式,也不可能保證不會出現癌症。而當我們活到85歲的時候,累積患癌風險,甚至可以高達36%。
9月9日,多麼美好寓意的日子,但那個網紅抗癌博主阿健卻沒能等來長長久久。與癌症抗爭了整整466天后,他走了,年僅34歲。這是他每一條視頻的開場白,在這一年半裏,他記錄下自己從確診結腸癌晚期,到無助絕望,到最後的聽天由命…有人在烦乱,面對晚期癌症的患者,我們到底是該不留遺憾去治療,還是該及時止損早點放弃…另外,還有一些晚期腫瘤雖然不能徹底治癒,但是通過規範治療後可以長期生存。
“咱也不差那幾個錢,能出國治就出國治,在國內耗著,指不定耗成什麼樣!”老萬給兒子“下命令”,自從確診了食管癌,他就天天催著兒子帶自己到國外治療,認為只要到了國外,一切問題便迎刃而解。“爸,現在形勢這麼緊張,哪裡出得了國?再說人醫生也建議了,咱這食管癌還沒有那麼嚴重,不難治,國內完全有水准治療,我們何必折騰去國外?”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燕也表示:“國外治療是誤區,中國常見癌症治療水准並不遜於美國。”
樹木希林其實是一比特罹患癌症多年的演員,2005年查出了乳腺癌,不得不手術切除右乳,不幸的是,手術後很快又出現了全身轉移。人們都很詫異,查出癌症後,樹木希林頑強抗爭了13年,75歲高齡才離世。這種看似衝突的現象,對於日本來說,卻是合理的。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佈了2020年全球最新的癌症數據,資料顯示,2020年新發的癌症人數為1929萬,癌症死亡人數996萬。
長期以來,癌症都是最可怕的人類殺手之一。在9月8日至14日舉行的第22届世界肺癌大會上,天津市胸科醫院院長、胸外科主任醫師孫大强發表了主動隨訪改善肺癌患者生存獲益的研究成果,他表示,通過主動隨訪改善癌症患者生存獲益可推廣至其他癌症種類。電話隨訪是現時常用的隨訪管道,在孫大强團隊的研究中,始終是醫院在給患者打電話隨訪的劃入被動隨訪組,而患者有過回撥電話主動諮詢的則劃入主動隨訪組。
張明(化名)在胸外科臨床一線工作了二十多年,也算是一比特小有名氣的肺癌專家,沒想到肺癌專家患上肺癌,如此戲劇性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對於肺癌晚期患者來說,靶向治療就是救命的稻草。張明的基因檢測結果符合接受靶向治療的要求。儘管幸運地得到治癒,但這次患癌確實完全出乎張明的意料。囙此,首診對於可能罹患肺癌的病人而言十分重要。在治療肺癌時,應謹遵醫囑,按時完成定期隨訪。
很多癌症都和基因突變有關,囙此許多科學家們也在DNA的層面上尋找癌症發生的原因,探索DNA上的哪些异常會導致癌症。但這個看待癌症的角度可能已經落伍了。今日《科學》雜誌一口氣發表了三篇重磅研究論文,使得我們能超越DNA,對癌症產生全新的認知。基因突變之所以會引起疾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會影響到這些蛋白質的功能。我們也期望這些科學突破能早日得到轉化應用,造福更多癌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