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吃早餐的時候
小王媽媽說她又來月經了
還問自己是不是重返青春了
嘴角都止不住上揚
小王一臉震驚
媽媽都絕經10年了
沒想到這個時候“大姨媽”居然又來了
這可不是什麼好事
二話不說馬上帶去醫院檢查了
不少人在家自個興奮
覺得重返青春不是好事嗎?
怎麼嚴重到要去醫院?
老百姓常把絕經後陰道流血稱為“倒開花”
但是!
這種時候千萬不能自己在家偷著樂
一定要儘快去醫院檢查
因為“倒開花”很可能預示著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是什麼?
子宮內膜癌是發生於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好發於圍絕經期和絕經後女性。子宮內膜癌是婦科三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約占婦科惡性腫瘤的20%至30%。
中山六院婦科主任陳淑琴主任醫師解釋,子宮內膜癌的原因迄今尚不明確,一般認為,子宮內膜癌根據發病機制和生物學行為特點可分為雌激素依賴型和非雌激素依賴型雌激素。雌激素依賴型子宮內膜癌絕大部分為子宮內膜樣癌,少部分為黏液腺癌;非雌激素依賴型子宮內膜癌包括漿液性癌,透明細胞癌等。
現時子宮內膜癌在我國發病率高居第二,僅次於排第一的宮頸癌。
子宮內膜癌有什麼徵兆?
陳淑琴表示,極早期患者可無明顯症狀,僅在普查或婦科檢查時偶然發現。一旦出現症狀,多表現為:
症狀:
1.陰道出血:任何月經期之外的出血都稱為异常陰道出血,絕經後出血更是癌症訊號之一。
2.陰道排液:排液的症狀和出血很類似,若合併感染還會出現膿血性排液、味道很臭。部分患在早期可表現為稀薄的白色分泌物或少量血性白帶,如果合併感染或癌灶壞死,可有膿性分泌物伴有异味。有時陰道排液中可伴有組織樣物。
3.疼痛:癌灶和其引發的出血或感染可刺激子宮收縮,引起陣發性下腹痛。絕經後女性由於宮頸管狹窄導致宮腔分泌物引流不暢,繼發感染導致宮腔積膿,患者可出現嚴重下腹痛伴發熱。腫瘤晚期時癌組織浸潤穿透子宮全層,或侵犯子宮旁結締組織、宮頸旁韌帶、膀胱、腸管或浸潤壓迫盆壁組織或神經時可引起持續性,逐漸加重的疼痛,可同時伴腰骶痛或向同側下肢放射。
4.腹部包塊:早期子宮內膜癌一般不能觸及腹部包塊。如子宮內膜癌合併較大子宮肌瘤,或晚期發生宮腔積膿、轉移到盆腹腔形成巨大包塊(如卵巢轉移時)時可能在腹部觸及包塊,一般為實性,活動度欠佳,有時有觸痛。
5.其他:腫瘤晚期病灶浸潤壓迫髂血管可引起同側下肢水腫疼痛;病灶浸潤壓迫輸尿管引起同側腎盂、輸尿管積水,甚至導致腎萎縮;持續出血可導致繼發貧血;長期腫瘤消耗可導致消瘦、發熱、惡病質等全身衰竭表現。
子宮內膜癌如何鑒別?
子宮內膜癌最常見的症狀是絕經後出血或圍絕經期出血,囙此需與其他引起陰道出血的疾病相鑒別:
异常子宮出血
圍絕經期异常子宮出血以經期延長、經量增多或陰道不規則出血為特點,與子宮內膜癌症狀相同,囙此對於此類患者,即使婦科檢查無陽性發現,亦應行分段診刮病理學檢查排除子宮內膜癌變方可對症治療。對於存在陰道不規則出血的年輕女性,特別是合併不孕、月經稀發或多囊卵巢併發症的患者亦應謹慎,如B超子宮內膜增厚或回聲不均,亦應行分段診刮排除子宮內膜癌或癌前病變。
老年性陰道炎
常見於絕經後女性,表現為血性白帶。查體陰道黏膜萎縮變薄,充血,有出血點,伴炎性分泌物,對症治療後可好轉。對此類患者,需先行B超排除內膜病變、宮頸細胞學檢查排除宮頸病變後方可按老年性陰道炎處理。
老年性子宮內膜炎合併宮腔積膿
常表現為陰道排出膿液、血性或膿血性排液,患者可有發熱,子宮多增大變軟,有壓痛。擴張宮口後有膿液流出,分段診刮僅見炎性浸潤組織。對於老年女性,宮腔積膿常與子宮頸管癌或子宮內膜癌並存,鑒別時必須注意。
子宮內膜息肉或黏膜下子宮肌瘤
表現為月經過多或經期延長,或出血同時伴有陰道排液或血性分泌物,臨床表現與子宮內膜癌十分相似。可行B超,宮腔鏡檢查及息肉或肌瘤切除以及分段診刮確診並治療。
宮頸管癌、子宮肉瘤及輸卵管癌
與子宮內膜癌一樣,同樣表現不規則陰道流血及排液。宮頸管腺癌可有宮頸管增粗、變硬呈桶狀,可通過分段診刮、病理學檢查及免疫組化確診。子宮肉瘤有子宮短期內增大,變軟,查體觸及子宮包塊,彩色超聲都卜勒檢查有助診斷。輸卵管癌以陣發性陰道排液、陰道出血、腹痛為主要症狀,查體可觸及附件區包塊,B超或腹腔鏡檢查有助確診。
子宮內膜癌如何治療?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原則,應根據患者的年齡、身體狀況、病變範圍和組織學類型,選擇適當的治療管道。因子宮內膜癌絕大多數為腺癌,對放射治療不甚敏感,故治療以手術為主,其他尚有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早期患者以手術為主,按照手術——病理分期的結果及復發高危因素選擇輔助治療;晚期患者採用手術、放療與化療綜合治療。
手術
手術是子宮內膜癌最主要的治療方法。對於早期患者,手術目的為手術——病理分期,準確判斷病變範圍及預後相關,切除病變的子宮和可能存在的轉移病灶,决定術後輔助治療的選擇。
放療
是治療子宮內膜癌有效的方法之一。單純放療僅適用於年老體弱及有嚴重內科合併症不能耐受手術或禁忌手術者,以及Ⅲ期以上不宜手術者,包括腔內及體外照射。
化療
化療很少單獨應用於子宮內膜癌的治療,多用於特殊類型的子宮內膜癌,如漿液性、透明細胞癌等;或是復發病例;或是具有復發高危因素的手術後患者,如G3,ER/PR陰性者。化療中主要應用的藥物有鉑類、紫杉醇以及阿黴素類藥物,如多柔比星等。現時多採用聯合化療,化療方案有AP、TP、TAP等。
激素治療
適應證:晚期或復發患者;保留生育能力的子宮內膜癌患者;保守性手術聯合大劑量孕激素保留卵巢功能;具有高危因素患者的術後輔助治療。
禁忌證:肝腎功能不全;嚴重心功能不全;有血栓病史;糖尿病患者;精神抑鬱者;對孕激素過敏者;腦膜瘤患者。
現時尚無公認的孕激素治療方案,一般主張單獨應用大劑量孕激素,如醋酸甲羥孕酮、醋酸甲地孕酮、17-羥已酸孕酮、和18-甲基炔諾酮等。一般認為應用時間不應少於1~2年。大劑量孕激素在病理標本免疫組化孕激素受體陽性者中效果較好,對保留生育功能者有效率可達80%,對治療晚期或復發患者總反應率為15%~25%。
中醫藥治療
手術和放化療後可給予患者中醫中藥治療,固本扶正,提高患者的機體免疫力。
子宮內膜癌手術成功的最大阻礙是合併症,高齡、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因素都會給手術新增難度。為有嚴重合併症的患者進行手術治療需要多學科合作。
如何遠離子宮內膜癌?
陳淑琴表示,子宮內膜癌是一種進展緩慢的疾病,可以通過調整生活方式降低患病風險。平時定期體檢,出現症狀儘早就診,可及時發現癌前病變或者早期子宮內膜癌。有相當一部分年輕患者治療後,仍能正常生育。
及時就診:女性長期月經不調要及時就診。目前有多種有效的方法可以調節月經,包括口服短效避孕藥、孕激素後半週期治療,均可幫助月經規律來潮。控制月經週期在45天之內,就能比較好地保護子宮內膜。不願口服藥物又沒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可以上緩釋藥物避孕環,也能很好地保護子宮內膜。
定期篩查:年齡在50歲以上或絕經後近6個月內有异常出血症狀的女性,要進行子宮內膜癌的篩查。約90%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會表現為不規則陰道流血,最常發生在絕經後。絕經後出血、圍絕經期不規則出血、不孕症伴隨月經不調等患者應高度警惕,先要排除子宮內膜癌。沒有症狀的女性也要定期進行婦科檢查。推薦所有年齡≥50歲的女性接受每年一次的子宮內膜癌篩查。
年齡<50歲,但符合以下任何一個條件的女性,可在醫生建議下選擇性地接受子宮內膜癌篩查:
第一,异常子宮出血,尤其是絕經後陰道流血的女性;
第二,35歲以上、具有遺傳性非息肉性結腸癌高危因素或有惡性腫瘤病史或家族史(尤其是患有乳腺癌、結直腸癌、女性生殖腫瘤)的女性;
第三,曾進行或正在進行絕經後激素替代治療的女性;
第四,30歲以上且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28),同時伴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的女性;
第五,排卵障礙(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等)的女性。
基因檢測:女性的直系親屬或家族中,如果有子宮內膜癌、卵巢癌、遺傳性非息肉性結腸癌或結直腸癌的患者,建議做基因檢測。被確診為林奇綜合征的患者,其女性親屬也是林奇綜合征的易感人群,可根據基因檢測的結果採取相應的干預措施,比如早生育、密切觀察、規律服用藥物治療等,必要時可行預防性子宮卵巢切除術,以降低子宮內膜癌發生的風險。
拉國。新增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5例,廣州報告4例,分別來自斯里蘭卡、孟加拉、緬甸和剛果(金);中山報告1例,來自查德。新增出院8例。
截至7月16日24時,全省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796例(境外輸入1230例)。現時在院56例。
指導專家:陳淑琴教授(中山六院婦科主任)
來源:中山六院
責編:岑婉梅
關注官方號,訂閱更多權威健康消息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