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新華社發佈了43名國民黨頭等戰犯名單,前十分別都有誰?
1948年,三大戰役的第一戰遼沈戰役結束後,國共兩黨在軍事實力上已經開始發生逆轉,隨後革命军乘勝追擊,又取得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的勝利。此時國共內戰雖未結束,但勝負已經可以預見。為給國民黨施加壓力,加速其潰敗,1948年11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佈了《懲處戰爭罪犯命令》,12月25日,中共中央又授權新華社發佈了43名國民黨頭等戰犯名單。
1948年,三大戰役的第一戰遼沈戰役結束後,國共兩黨在軍事實力上已經開始發生逆轉,隨後革命军乘勝追擊,又取得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的勝利。此時國共內戰雖未結束,但勝負已經可以預見。為給國民黨施加壓力,加速其潰敗,1948年11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佈了《懲處戰爭罪犯命令》,12月25日,中共中央又授權新華社發佈了43名國民黨頭等戰犯名單。
三大戰役勝利後,國軍大勢已去,革命军乘風破浪,前驅直入,全國各省相繼解放,曾經的地方割據局勢已不復存在,1949年底,有四比特曾經的軍閥大佬跟隨老蔣逃往臺灣,這幾人中曾有與蔣介石處於對立面,那麼他們到了海峽對岸,待遇如何?人生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直到1965年,李宗仁先後派遣心腹下屬程思遠,五次乘專機回國,到北京與偉人談判交涉,終於在74歲時回到祖國,受到偉人、總理和朱老總的親自接見,是非功過一筆勾銷,晚年致力於祖國統一的偉大革命事業,於1969年1月初,因突發肺炎,久治不愈在京遺憾離世,享年78歲,李宗仁一生擁有過三段婚姻,共育有2個兒子,現在他們過得怎樣了?
作為一個將領,除了要擁有領導才能以外,還要講求智、信、仁、勇、嚴也。這意味著一比特將才,既要有智謀,同時也要講究誠信,更要懂得對手下仁愛,同時還要勇敢和紀律嚴明。由此可見,並不是誰都能做好一個將領,而在早些年國民黨的軍隊中,白崇禧可謂是兼具這些優點的一比特優秀教材,而且他也曾得到蔣介石的愛惜,但對蔣介石來說遺憾的是,他始終沒能駕馭了這樣一比特優秀的人才。
1948年冬天,淮海戰役爆發,對於革命军來說,淮海戰役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因為我軍傷亡十多萬,而敵人的傷亡及被俘人數高達55萬,更別說這個戰果還是革命军用“小米加步槍”打出來的。但是有人歡喜有人愁,身為敗軍之將的老蔣在南京坐立難安,他思來想去,把這次戰爭失利的黑鍋扣到了白崇禧腦袋上。11月,淮海戰役打響。至於讓他們結怨的淮海戰役是歷史的必然,他們的失敗更是必然。
在著名的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和反動派雙方經歷三年的鏖戰後。特別是贏得三大戰役後,人民軍隊從大決戰轉換戰畧殲滅,開始打響解放全國的戰爭,解放還在被反動派壓迫的百姓,工人,徹底將反動派,獨裁者蔣介石打倒。人民軍隊的四大野戰軍,就像是四把利劍同時出擊,解放大西北,西南,東南,華南等地區。在這四個地區獲得解放後,上級交給人民軍隊解放全國事業,算是基本圓滿完成了。
國民黨軍自上海撤守之後,中共方面因為顧慮美國的軍事干預並為應對大軍南進之後的後勤補給需要,主動放慢了進軍步伐,各戰場的大規模戰鬥較前為少,國民黨有一個短暫的喘息之機。但就是在此時,國民黨也毫無團結一致、振衰弃弊之表現,而是派系相爭,內鬥不已,人心渙散,其失敗結局已成為無可挽回的事實。
1949年初,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三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大獲全勝。1949年元旦,他發表了“求和”文告,提出要以保留國民政府現行憲法、法統及國軍等五項內容作為和談條件。1月21日,蔣介石宣佈下野,由李宗仁代理總統職務。早在1月14日中共就發表了關於時局的聲明,提出了和平談判的八項條件,得到了全國人民的熱烈擁護。國共北平和談正式宣告破裂。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第124代天皇裕仁,通過廣播向全世界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蔣、何應欽等人,與盟軍有關人員反復磋商,進行了一番頗費工夫的籌措,最終決定派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新6軍率先進駐南京,展示威武形象,代表民國政府光復首都。然而,蔣萬萬沒想到,他的命令尚未傳達到新6軍,南京城已被另外一支國軍“接收”了。
部隊控制不住,上海又成了共產黨和工人的天下,在蔣介石等人看來,此時的上海,工會“氣焰熏天,已完全脫離了國民黨的掌握”。蔣介石為此沮喪不已,心急如焚,直到第七軍軍長李宗仁也來到上海。他以此為由,要求臨時市政府暫緩辦公。怕崇禧這番殺氣騰騰的話,立刻把與會眾人的情緒都調動起來,“清黨”決議也就此得以通過。
1927年8月12日,蔣介石宣佈下野。那麼,蔣介石真的是如何應欽所說,自願下野的嗎?8月8日,南京方面由李宗仁領銜,白崇禧、蔣介石等人附名,向武漢方面發出求和電。再次複出的蔣介石掌握了比下野前更大的權力,出於報復,他很快就奪去了何應欽、李烈鈞的兵權。
渡江戰役之後,國民黨殘餘勢力迅速南撤,革命军百萬雄師攻佔南京之後,響應毛主席的號召“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隨即對南逃的國民黨殘餘部隊展開追擊。國內戰爭期間,蔣介石為了奪取北方,將自己的中央軍主力悉數派出,為的就是避免其他各派搶了地盤。中共中央,中央軍委訓示長沙地下黨儘快與湖南軍政主官程潜取得聯系,儘量爭取長沙能够和平解放。
桂系的榮光,在台兒莊一戰後算是達到了巔峰。蔣介石此時也正要借用桂系的力量來對付外來強敵,遂順水推舟將安徽諸省劃歸桂系。此後,安徽的抗戰基本上都是在桂系領導下進行的。事實上,李宗仁認為安徽是中原腹地,政治影響力極大。而日軍在台兒莊戰役後的主動收縮,也給了桂系經營安徽的機會。桂系的這一方針得以貫徹,使安徽成了新桂系的世襲領地。
家都知道,三大戰役之後,校長精銳基本灰飛煙滅,我軍最大的對手只剩下盤踞華中和中南地區的白崇禧集團。憑藉雄厚的軍事資本,白崇禧原計畫在洞庭湖、汩羅江以北,長沙、衡陽以東一帶構築工事,建立湘贛鄂機動防禦體系,封锁我軍南下。青樹坪之戰後,四野追擊速度放緩,白崇禧將麾下的12個軍重新部署,第三次製定了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湘桂粵防禦計畫:
淮海戰役爆發前後,國民黨桂系首領白崇禧坐鎮武漢,任國民黨華中“剿總”總司令。從表面上看,白崇禧遠離淮海地區,似乎與戰役關係不大;但是在國民黨政權搖搖欲墜的背景下,他始終關注著淮海戰役的行程,在戰役期間與蔣介石中央集團進行了激烈的鬥爭,對戰役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10月30日,白崇禧飛抵南京。為此,淮海戰役爆發後,白崇禧力阻蔣介石東調華中兵力,以作為桂系上臺和與共產黨進行談判的資本。
如果要在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內找出一個足够亮眼的將領,筆者覺得陳明仁必有一席之地。這並不是小編隨便說的,而是他的戰績足以傲視一眾國軍高級將領,堪稱戰神。但是僅僅一年後,堂堂國軍戰神竟然主動起義解放湖南。在抗日戰場上,陳明仁更是大放异彩,接連立下奇功。美軍參謀長對此強烈不滿,揚言美國將會拒絕飛機、物資援助。
今天要說的就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的四個軍閥大佬的姓名以及他們最後的結局。下麵就來具體講一講這幾個軍閥吧!1949年,太原得到了解放,閻錫山失敗後,他被迫隨蔣介石退到臺灣,最後病死在了臺灣。就這樣,1949年共產黨勝利之後,白崇禧、馬步芳、閻錫山和陳濟棠四大軍閥大佬逃到臺灣,到死都沒有再回到中國大陸。
如果要在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內找出一個足够亮眼的將領,筆者覺得陳明仁必有一席之地。這並不是小編隨便說的,而是他的戰績足以傲視一眾國軍高級將領,堪稱戰神。但是僅僅一年後,堂堂國軍戰神竟然主動起義解放湖南。在抗日戰場上,陳明仁更是大放异彩,接連立下奇功。美軍參謀長對此強烈不滿,揚言美國將會拒絕飛機、物資援助。
1938年4月7日,隨著侵華日軍第五、第十師團的兩個支隊完全潰逃,抗日軍隊在徐州會戰第一階段的“台兒莊戰役”中取得重大勝利,也成為正面抗日戰場上第一次大捷,意義非凡。武漢十萬群眾提燈慶祝,國民政府則一口氣頒發了11枚“青天白日勳章”,舉國上下對抗戰充滿樂觀情緒,“速勝論”一度甚囂塵上。
1946年5月30日,蔣介石與白崇禧飛抵長春,這時東北戰事已至緊要關頭,林彪大軍一直撤退到松花江,杜聿明緊追不放,越過松花江,向哈爾濱逼近。在此歷史關鍵時刻,白崇禧向蔣介石建議:力主乘勝追擊,直取哈爾濱,徹底打敗林彪部隊。白崇禧自告奮勇願意留在東北,繼續督戰,負責肅清東北的共軍。1946年5月14日,蔣接到杜聿明進攻四平的計畫後,擔心此役成敗,就派白崇禧赴東北巡視督戰。
1946年5月,白崇禧指導杜聿明攻佔四平,林彪率部從四平撤軍北上松花江後,針對國共已經談好的停戰協定,白崇禧主張繼續北進窮追猛打,不給林彪以任何喘息時間。多年後,白崇禧在他的《口述自傳》中這樣寫道:。“我主張取了長春攻哈爾濱,直取佳木斯,主張編300萬民團自動保衛地方,我希望在東北負一些責任,而蔣主席硬要我回南京就國防部長職”。可是,蔣介石為何拒絕了他的要求,偏讓他當國防部長呢?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期間非常典型的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一直以來都被用“牛”這類字眼所描述,指揮官粟裕更是被稱之為“軍神”。畢竟當時白崇禧就在距離淮海戰場不遠的武漢,手中更握有20萬的大軍,可是無論蔣介石如何要求他派兵救援,白崇禧都不為所動,於是這件事也成為了蔣介石和白崇禧之間永遠都解不開的結。那麼白崇禧和蔣介石同屬國民黨,為何對於徐州危急,蔣介石求援無動於衷呢?
1944年中,在太平洋戰場上屢屢碰壁的日軍,已經隱然感受正逐步失去對局面的控制。當時衡陽城中是由方先覺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十軍駐守的,當時方先覺部正處於日軍的圍攻之中,形勢危急。王玉福不僅打傷了檢查團的小嘍囉,還得罪了檢查團的領隊石敬亭。軍隊大佬白崇禧雖然知道手下無辜,可是也懾於蔣介石的淫威不得不讓步,判處王玉福死刑,但卻沒有立即執行。
蔣介石一生有過三次下野的經歷,分別是在1927年、1931年和1949年。這三次下野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桂系都參與在其中,尤其是淮海戰役後的第三次,基本上就是桂系在一手操辦。關於這個問題,我們看看桂系在三大戰役後的實力就能明白了!退無可退的蔣介石在1927年8月13日宣佈下野,南京政府的軍政大權就交給了李宗仁、白崇禧、何應欽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