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北平談判,為什麼蔣介石不接受我們的和談條件

江苏 68℃ 0
摘要:1949年初,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三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大獲全勝。1949年元旦,他發表了“求和”文告,提出要以保留國民政府現行憲法、法統及國軍等五項內容作為和談條件。1月21日,蔣介石宣佈下野,由李宗仁代理總統職務。早在1月14日中共就發表了關於時局的聲明,提出了和平談判的八項條件,得到了全國人民的熱烈擁護。國共北平和談正式宣告破裂。

1949年初,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三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大獲全勝。三大戰役後,國民黨政權在長江以北的力量全線崩潰,渡江作戰、解放國民黨首都南京指日可待,全國處於革命勝利的前夜。

為挽回敗局,依託長江以南半壁江山,重整軍力,伺機反撲,蔣介石决定再打“和平談判”牌。1949年元旦,他發表了“求和”文告,提出要以保留國民政府現行憲法、法統及國軍等五項內容作為和談條件。1月21日,蔣介石宣佈下野,由李宗仁代理總統職務。李宗仁代理總統職務後,設法開始與中共談判停戰。而為减少戰爭對人民的傷害,爭取人民解放軍和平渡江,中共也同意在北平舉行和平談判。

4月1日,在張治中的率領下南京和談代表團19人由南京飛抵北平南苑機場。張治中等人抵達北平時卻遭冷遇,機場只有幾比特負責事務工作的較低級別官員接機。當天及之後,北平報紙、廣播仍連篇累牘用激烈語言痛駡南京國民黨反動派。此種情形,使蔣介石進一步印證了自己的判斷。他在日記中寫道:“南京求和代表團已到北平,未開談判而已受其輕傷與污辱,殊為文白危也。然而彼始終以共匪為可與,而不信餘之警告及反對其充任代表之衷言,惟之聽之。”

早在1月14日中共就發表了關於時局的聲明,提出了和平談判的八項條件,得到了全國人民的熱烈擁護。

這八項條件是:1、懲辦戰爭罪犯;2、廢除偽憲法;3、廢除偽法統;4、依據民主原則改編一切反動軍隊;5、沒收官僚資本;6、改革土地制度;7、廢除賣國條約;8、在南京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接收南京國民黨反動政府及其所屬各級政府的一切權利。

聲明中說:上述各項條件反映了全國人民的公意,只有在上述各項條件之下所建立的和平,才是真正的民主的和平。如果南京國民黨反動政府中的人們,願意實現真正的民主的和平,而不是虛偽的反動的和平,那麼,他們就應當放弃其反動的條件,承認中共提出的八個條件……否則,就證明他們的所謂和平,不過是一個騙局。

對於和平談判的八項條件,坐鎮溪口的蔣介石提出兩條對策:其一和談必須先訂停戰協定;其二共軍何日渡江,則和談何日止,其破壞責任應由共軍負之。

而李宗仁則企圖通過談判達到“劃江而治”、建立“南北朝”的目的。

從4月1日至20日,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同以張治中為首的南京和談代表團,進行了長達半個月談判,擬定了國內和平協定。中共代表團堅持其應當堅持的,忍讓其所能忍讓的,既掌握了原則,也作了必要的讓步,製定了《國內和平協定(草案)》。

為了使談判獲得進展,在不損害人民利益、不影響解放全中國的前提下,中共再一次做了最大的讓步,根據南京和談代表團提出的40多條意見接受修改了20多處,最終製定了《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共8條24款,限5日內接受,並聲稱革命军須在協定簽字後3日內渡江。

《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送抵南京後,桂系指責黃紹竑賣國,白崇禧怒氣衝衝地對黃紹竑說:“虧難你,像這樣的條件也帶得回來!”張群帶著《協定》去溪口向蔣介石請示。蔣介石閱罷拍桌大罵:“文白無能,喪權辱國!”

李宗仁、白崇禧分別作為政府最高代言人和桂系軍事實力人物,他們與蔣介石不同,確有謀和誠意,但絕非準備投降,而是希望通過和談,與中共實現“劃江而治”,並取蔣而代之。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中國歷史空間中的另一個南北朝分裂局面豈不是要重現?

出於這樣的目的與想法,李宗仁、白崇禧不敢也不願接受《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在李宗仁、白崇禧看來,與其向中共“投降”,還不如同蔣介石妥協,這樣就造成了國民黨內部的暫時“三方統一”。在請求中共寬限過江無望之後,4月19日,南京發表廣播,表示對和平協定未能全部同意,共軍渡江難以接受,協定比“八項和平條件”更苛刻。於是,20日深夜,李宗仁、何應欽複電張治中並各代表,拒絕接受《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國共北平和談正式宣告破裂。

為什麼蔣介石不同意在和平協定上簽字?

首先,蔣介石壓根就沒想簽字,他以談判拖延時間,妄圖劃江而治,將中國一分為二,這是和談破裂的主觀原因。

其次,蔣介石所提出的“和平”是停戰可以,但不得有害於四大家族和買辦地主階級的利益。中共方面堅持蔣介石要負戰爭責任並受懲罰,四大家族財產亦須沒收,且不論談判成功與否,革命军均必須渡江進駐南方,這是蔣介石萬萬不可能接受的條件。

第三,蔣介石也不願意看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等人與中共簽訂和平協定。蔣介石對李宗仁的落魄惱恨的神態,有一種幸災樂禍之感,稱李“惱羞成怒、積恨成仇之色,充分表現於其面目之間。其傲慢仇恨憎惡,而又不敢發洩之隱情苦狀,似又不可言喻者”。

和平談判破裂第二天,革命军開始橫渡長江,解放全中國!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