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新華社發佈了43名國民黨頭等戰犯名單,前十分別都有誰?

北京 183℃ 0
摘要:1948年,三大戰役的第一戰遼沈戰役結束後,國共兩黨在軍事實力上已經開始發生逆轉,隨後革命军乘勝追擊,又取得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的勝利。此時國共內戰雖未結束,但勝負已經可以預見。為給國民黨施加壓力,加速其潰敗,1948年11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佈了《懲處戰爭罪犯命令》,12月25日,中共中央又授權新華社發佈了43名國民黨頭等戰犯名單。

1948年,三大戰役的第一戰遼沈戰役結束後,國共兩黨在軍事實力上已經開始發生逆轉,隨後革命军乘勝追擊,又取得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的勝利。此時國共內戰雖未結束,但勝負已經可以預見。

為給國民黨施加壓力,加速其潰敗,1948年11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佈了《懲處戰爭罪犯命令》,12月25日,中共中央又授權新華社發佈了43名國民黨頭等戰犯名單。

在名單上的四十三人中,按照先後順序,尤以前十位最為重要,分別是蔣介石、李宗仁、陳誠、白崇禧、何應欽、顧祝同、陳果夫、陳立夫、孔祥熙以及宋子文。這十人都是當時在國民黨政壇上叱吒風雲的覈心領導人物,但最終走向了不同的結局。

四大家族的不同選擇: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以及陳氏兄弟

二十世紀上半葉,蔣、宋、孔、陳四個家族掌控著中國的政治經濟命脈,在當時被稱為“四大家族”,他們之間的關係也錯綜複雜,每個家族的每個人都各自作出了不同的政治選擇。

新華社發佈43名國民黨頭等戰犯名單的前十位中,就有五人出身於四大家族。

蔣介石是名單上的第一位,出生於四大家族之一的蔣家,作為國民黨政權的掌控者,毋庸置疑,他是中國近代革命歷史上一比特影響極為廣泛的人物。

蔣介石早年在留學日本時加入同盟會,在這期間頗受孫中山重視,屢次擔任要職。他本人具有出色的政治能力,擅權謀,在1927年娶得宋家三姐妹中的三妹宋美齡之後更是如虎添翼,一直牢牢把持國民黨政權。

圖蔣介石

名單上的第十比特,宋子文,是宋家三姐妹的兄弟。宋子文早年留學美國,回國後在其二姐宋慶齡的引薦下,在孫中山麾下任職,成為孫中山革命事業的助力。雖然宋美齡嫁予蔣介石,但宋子文與這位妹夫並不親善。

囙此在1949年,宋子文沒有隨國民黨去往臺灣,而是先赴法國,而後轉到美國定居。

宋子文在美國的活動非常具有獨立性,行事完全不受臺灣方面影響,一直在結交各方勢力,建設自己的獨立社交王國。

臺灣當局雖然對其在美國的種種行為感到不滿,但無奈並不能對此做出任何實質性的改變。

1963年,蔣介石邀請宋子文訪問臺灣,並希望借助宋子文的人脈關係對華府有所影響,但商談之後並未達成合作。

圖宋子文

同樣出身四大家族的孔祥熙與宋子文的經歷頗有相似之處,二人都曾留學美國,回國後都歷任職務多為財政方面要職,一直參與國民黨的各項經濟事務,都是孫中山革命時經濟上的有力財源。

除此之外,孔祥熙還娶了宋氏家族的大姐宋藹齡為妻,“宋家姐妹孔家財”的說法就來源於此。

但孔祥熙與宋子文的政治選擇並不完全相同,孔祥熙選擇了支持蔣介石。

1948年,孔祥熙定居美國,實際上是在替蔣介石暗中籌措,尋求貸款以及新的財政支持,此時的孔祥熙被美國人稱為“院外援華集團的神經中樞”。

與孔家、宋家更多地通過經濟上的支持參與革命不同,陳家的陳果夫、陳立夫兄弟是國民黨“中央俱樂部(又稱CC系)”的覈心人物,掌管著國民黨黨務以及組織事務。

陳家在國民黨內的地位舉足輕重,素來有“蔣家天下陳家黨”的說法。

圖孔祥熙

陳氏兄弟曾參加過國民黨內多次重要鬥爭,在大陸期間與蔣介石關係十分密切,1949年陳果夫、陳立夫兄弟二人隨國民黨大部隊敗退臺灣,此時的蔣介石為了給蔣經國掃清政治道路,决定整頓改組國民黨。

此次整頓行動中陳果夫與陳立夫兄弟首當其衝,逐漸被排斥出權力中心。陳立夫十分清楚自己的處境,所以乾脆離開臺灣,去往在美國定居。留在臺灣的陳果夫一直患有肺病。

在被排擠出公權力中心後,雖然此前他在國民黨位高權重,又是四大家族之一,但他一向清廉,故而在其弟陳立夫去美國後,陳果夫家庭經濟愈發拮据,無力支付昂貴的醫藥費用,導致病情惡化。

圖陳果夫

雖然蔣介石後來特批了五千元用於救治,但為時已晚,已對病情無濟於事。陳果夫彌留之際思鄉情切,一直希望能夠落葉歸根,他曾寫過一首名為《故鄉》的詩寄託他濃濃的思鄉之情。l951年8月28日,陳果夫病逝於臺灣,享年59歲。

1967年8月15日,孔祥熙病逝於美國紐約,享年87歲。蔣介石得知消息後,對孔祥熙在財政上的貢獻與支持給予了很高的評估,在臺北專門為孔祥熙舉行了追悼會,並且親自撰寫了《孔庸之先生事略》。

1971年4月24日晚,宋子文逝於美國舊金山,享年77歲,死因是在晚宴上因誤吞雞骨被鯁死。

1975年蔣介石去世,享年88歲。因他曾留下遺言要求將自己的棺材暫存於慈湖,以後安葬於南京紫金山,但臺灣問題仍未解决,故而遺體至今還沒有下葬。

圖宋子文

2001年2月8日,陳立夫病逝於臺灣,享年101歲。晚年的陳立夫與夫人從美國返回臺灣,此時的他注重維繫兩岸關係,提出“中國文化統一中國”的觀點,期望海峽兩岸能够統一。

此舉一出,引起臺灣方面朝野震動,媒體評論他為“反共老人要做聯共先鋒”、“促進兩岸和平與交流的基磐”。

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以及陳果夫、陳立夫兄弟選擇了不同的路,但在他們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時都不約而同地表達出對大陸的掛念,或許終究是熱土難離,又或許是對自己政治選擇的遺憾。

桂系軍閥:李宗仁與白崇禧

作為國民黨桂系新軍閥的代表人物,李宗仁和白崇禧是同鄉,都是廣西桂林人,且都具備出色的軍事能力。李宗仁早年就讀於廣西陸軍小學,而白崇禧生於書香世家,早年就讀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都受到極好的軍事訓練。

二人都參與指揮過多次重大戰役,白崇禧曾因在討伐廣西舊軍閥戰鬥中表現出色,被稱為“小諸葛”,而李宗仁參與最為著名的戰役則是抗日戰爭期間的台兒莊大捷。

圖李宗仁

雖然李宗仁和白崇禧在軍事上屢立戰功,但他們代表的新桂系軍閥勢力一直與蔣介石的國民黨中央勢力不和,甚至多次兵戎相見,爆發蔣桂戰爭。

在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處於弱勢地位之時,桂系還曾聯合多方勢力,令蔣介石被迫下野。

在這期間李宗仁曾短暫地擔任中華民國代總統,任職期間他試圖力挽狂瀾,但國民黨已是兵敗如山倒,直到解放戰爭後期,李宗仁麾下的桂系軍隊被消滅殆盡。

失去了最後的底牌的李宗仁,因與蔣介石不和等政治原因,沒有跟隨國民黨前往臺灣,而是借道香港去了美國,此後一直居住在美國長達十餘年。

圖李宗仁

與李宗仁去往國外的選擇不同,白崇禧選擇隨國民黨去往臺灣。但白崇禧此時賴以依靠的桂系軍隊已經在國共內戰中打光,加上與蔣介石的衝突,所以其在臺灣期間他不僅失去了職權,還受到保密局的密切監視。

因考慮到同為桂系領導人的李宗仁逃往海外,蔣介石意圖利用白崇禧牽制李宗仁,所以一直未對白崇禧下殺手。

圖白崇禧

1965年,晚年的李宗仁受到祖國號召,加上他本人年事已高,希望能夠落葉歸根,於是决定回國。

李宗仁攜夫人突破重重阻礙,輾轉回到了祖國大陸,在當時引起極大的轟動。回國後,李宗仁也受到了極高的禮遇,毛主席、周恩來等中央領導都與其多次會面。

1969年,李宗仁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78歲。而在李宗仁回歸大陸後,白崇禧失去了最後的利用價值。1966年,白崇禧死於臺灣,享年73歲,關於他的死因,有傳聞說是蔣介石命人加重其日常服用藥物的劑量,致其身亡。

圖李宗仁

逃往臺灣的軍事將領:陳誠、何應欽、顧祝同

何應欽,生於貴州省興義市,曾留學日本,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何應欽與蔣介石之間,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關係。

國共合作北伐期間,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此時的何應欽是蔣介石强有力的支持者。

而在之後的蔣桂之爭中,何應欽試圖借此機會對蔣介石取而代之,聯合了以白崇禧、李宗仁為首的桂系軍閥勢力迫使蔣介石下野。當蔣介石再次上臺時,何應欽又再次回到蔣介石的陣營,職務也是屢屢提升。

圖顧祝同

何應欽權力最高時,甚至隱隱成為除蔣介石外國民黨內的二號人物。在抗日戰爭日本戰敗投降儀式上,就是由何應欽代表國民政府出席參與。

1949年去往臺灣之後,何應欽深居簡出,不問政事,漸漸被排擠出政壇,但其在國民黨內部仍保持較高的地位。

陳誠、何應欽、顧祝同三人同為國民黨的高級軍事將領,但相較之下,陳誠與顧祝同二人對蔣介石一直忠心耿耿,囙此在去往臺灣之後的生活大不相同。陳誠畢業於保定軍校,是國民黨五虎上將之一。

他曾參加過蔣桂戰爭、中原大戰等多次戰役,軍功卓著,頗受蔣介石的倚重,在國民黨內部,甚至有“小委員長”之稱。

1949年陳誠隨國民黨逃往臺灣,他對蔣介石忠心耿耿,對蔣唯命是從,所以在臺灣期間蔣介石仍對他委以重任。

圖何應欽

在經濟上,他一直致力於臺灣省的經濟文化各項建設,對臺灣省的發展也作出了突出貢獻。1965年3月5日,陳誠因呼吸系統疾病在臺灣去世,享年67歲。

顧祝同與陳誠一樣,也是國民黨的五虎上將之一。回看顧祝同的一生,他可謂是仕途坦蕩。

顧祝同一直以來都深受蔣介石的賞識與信任,他本人也對蔣介石忠心不二,再加上他在抗日戰爭、國共內戰的諸多戰役中表現卓越,因而得以在國民黨內平步青雲。

在隨國民黨退避臺灣後,依舊身居要職,曾歷任國防會議秘書長、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以及總統府戰畧顧問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甚至在臺灣被稱為在蔣介石身後“托孤”,為蔣經國輔政的肱骨之臣。

圖陳誠

顧祝同在臺灣安然度過晚年,過著喝茶、散步、養花的安逸生活。1973年5月,耄耋之年的顧祝同還與何應欽相約訪問了金門,顧祝同在金門炮臺上對著大陸方向用望遠鏡觀察凝視良久,原本還與何應欽侃侃而談的顧祝同,突然變得默默無言,或許他心裡對不能兩岸統一感到遺憾。

l987年1月17日,顧祝同在病逝於臺灣,享年95歲,同年10月20日,何應欽逝於臺北,享年97歲。

除上述十人外,名單中還包括張群、宋美齡、吳國楨、劉峙、程潜、傅作義、曾琦、朱家驊、王世傑、閻錫山、翁文灝、孫科、薛嶽、衛立煌、餘漢謀、胡宗南、吳鐵城、桂永清、杜聿明、湯恩伯、王雲五、戴傳賢、吳鼎昌、熊式輝、張厲生、顧維鈞、周至柔、王叔銘、孫立人、馬鴻逵、馬步芳、陶希聖、張君勱。

圖宋美齡

2003年1月23日,國民黨43名頭等戰犯名單中最後一比特在世的宋美齡逝世,“國民黨43名頭等戰犯”也隨時間成為一段歷史記憶。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