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危急,白崇禧手握20萬大軍為何不上?蔣介石怒駡“娘希匹”

河北 80℃ 0
摘要: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期間非常典型的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一直以來都被用“牛”這類字眼所描述,指揮官粟裕更是被稱之為“軍神”。畢竟當時白崇禧就在距離淮海戰場不遠的武漢,手中更握有20萬的大軍,可是無論蔣介石如何要求他派兵救援,白崇禧都不為所動,於是這件事也成為了蔣介石和白崇禧之間永遠都解不開的結。那麼白崇禧和蔣介石同屬國民黨,為何對於徐州危急,蔣介石求援無動於衷呢?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期間非常典型的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一直以來都被用“牛”這類字眼所描述,指揮官粟裕更是被稱之為“軍神”。然而這場戰役有多麼的傳奇,國民黨一方就有多麼的悲慘,在這場戰役之後國民黨幾乎已經無法抵擋我軍的攻勢,漸漸開始走向沒落。

相信對此,蔣介石在戰敗之後是有很多的憤恨的,但是除了作為死對頭的共產黨之外,蔣介石最恨的當屬白崇禧了吧。畢竟當時白崇禧就在距離淮海戰場不遠的武漢,手中更握有20萬的大軍,可是無論蔣介石如何要求他派兵救援,白崇禧都不為所動,於是這件事也成為了蔣介石和白崇禧之間永遠都解不開的結。那麼白崇禧和蔣介石同屬國民黨,為何對於徐州危急,蔣介石求援無動於衷呢?是此前積累的衝突?還是白崇禧的已經預見了戰役的結果?

一、白崇禧、蔣介石針鋒相對

在國民黨的政權裡面,存在著諸多的派系,其中白崇禧屬於新桂系,與蔣介石的恩怨可謂由來已久,根深蒂固。但是在抗戰期間,新桂系堅定的抗戰立場和在戰場的突出表現,給國民黨帶來了很好的聲譽,於是在這8年時間裡面,蔣介石與該派系相處還算融洽。可隨著抗戰結束,因為競選副總統事件,兩者衝突再一次激烈起來。

新桂系的李宗仁擊敗了蔣介石推舉的孫科,成為了國民黨的副總統,這讓蔣介石本人很是惱怒。於是為了防止白崇禧和李宗仁在大後方和自己爭奪權力,蔣介石借著要改組內閣的理由,將白崇禧國防部長職位給撤掉了,並且將其調到了武漢,任“華中剿總總司令”,然後讓自家的何應欽擔任了國防部長。

可即便如此,蔣介石還是擔心白崇禧在外有可能會擁兵自重,於是將同屬黃淮平原的武漢和徐州分開,各自任命了一個“剿總司令”,並讓親信劉峙駐守最重要的徐州,企圖分散白崇禧的兵權。同時,蔣介石又把歸屬武漢的黃維兵團和宋希濂兵團掌握在自己手裡。總之,做完這一切白崇禧能够完全掌控的地方也就武漢城和自己的新桂系部隊。

但是軍事才能不高的蔣介石並不清楚,這真是一昏招。武漢和徐州都屬黃淮平原,在戰畧上都屬一個組織,西起潼關、宜昌,東達海岸線,內有隴海、平漢、津浦3條鐵路幹線縱橫其間,更有長江、淮河水道橫貫其中,調動部隊和指揮作戰均極便利。所以白崇禧早在劉鄧大軍進大別山的時候就說了,在這裡設立一個戰區,一比特統帥就夠了。不然戰爭發生之後,是聽我白崇禧的,還是聽劉峙的?雖然說這個建議中白崇禧有私心,但是對於國民黨被動防守的局勢而言,算是一個妙計,但蔣介石猜忌心太重,始終沒有答應。即便是後來中原戰區越來越糟糕,李宗仁重提白崇禧建議,也沒有得到蔣介石的回應。

所以說蔣介石與白崇禧等新桂系的衝突,為之後徐蚌戰役埋下了失敗的伏筆。

二、白崇禧拒絕擔任戰役主帥

淮海戰役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人,那就是駐守徐州的劉峙。雖然他是蔣介石手下的一名老將了,但是由於在抗戰時期的戰績,總是被人叫做“常敗將軍”。所以當時國民黨內部對於劉峙駐守那麼重要的徐州存在很多的爭議,甚至有人說“徐州是南京的大門,應派一員虎將把守;不派一虎,也應派一狗看門;今派一隻豬,眼看大門會守不住”。

到了1948年10月,我軍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漸漸表現出要決戰徐州的意思,何應欽等人終於意識到了危機,並且深刻明白劉峙恐怕真頂不住。於是連忙向蔣介石提議,讓白崇禧出來總攬大局,並且為了打消蔣介石的疑慮,何應欽還說戰役期間把大權給白,戰役後拿回來就行了。

而此時的蔣介石也感到劉峙雖然是自己手下的大將,但是對於戰機總會猶豫,不會當機立斷,照這樣下去徐州必完。更何况華野和中野兩軍合攻徐州,兵力根本難以支撐,還是需要武漢來人,這又繞不開白崇禧的指揮。於是蔣介石隨即建立了國防部指揮所,讓白崇禧擔任主任,統帥全域。

這對於白崇禧來說算是個好消息,如此一來自己大權在握,就可以更好得拓展自己的勢力了。但是白崇禧作為有著“小諸葛”之稱的人物,並沒有被這種興奮沖昏了頭腦,畢竟他知道如今的局勢不怎麼好,所以沒有第一時間答應任命,而是回到南京瞭解情况。

當白崇禧回到南京,何應欽等人當即就開了一個會議,在會議上何應欽將徐州的劣勢一直往小了說,不斷誘導白崇禧答應任命。可是白崇禧並不是好糊弄的,他在聽完徐州的報告後,開始提問陣地的位置、工事的强度、飛機場怎麼樣等等,但對此在場的其他人沒有一個能够詳細說明的,這時白崇禧心裡就已經有數了。不過礙於眾人,白崇禧沒有當場答應,也沒有拒絕,可這在何應欽等人眼中默認白崇禧答應了。

等到第二天,白崇禧的幕僚將徐州的情况如實講了出來。當時劉峙把徐州戰區的部隊在隴海線和津浦線擺成“死十字”姿態,而黃伯韜等部隊更是一條首尾不能相救的“長蛇”。華野和中野也都已經做好戰鬥姿態,隨時可能爆發戰鬥,但這個時候想要調整部署已經不現實了,正所謂“打不得、退不得、守不得”。所以在這樣的局勢下,白崇禧判斷這場戰役國民黨必敗,根本沒有勝利的可能。如果自己真的去了,不僅會把自己的一生英明葬送,還很有可能成為戰役失敗的黑鍋,被蔣介石拿住把柄。

囙此,白崇禧决定不辭而別,飛回武漢,當自己的武漢“剿總”。後來何應欽發電報催促白崇禧上任,才得到回復“南京可以直接指揮,不必重床疊架”。對於白崇禧的拒絕,國民黨高層都說他是“出爾反爾”。可實際上他們不知道,作為對於權力有著貪戀的白崇禧真的很想當這個統帥,只不過白崇禧對戰局有著清晰的認知,即便自己去也無法獲勝。所以這也是為何後來蔣介石請求援助時,白崇禧不願意出兵的原因,畢竟去了就回不來了。

三、白崇禧設計封锁援軍

雖然說白崇禧知道徐蚌戰役要失敗,但是他還是想要盡一份力的。所以在戰役前夕,白崇禧派出了自己這邊的黃維兵團和張淦兵團等20萬人的大軍,在豫西南和鄂北地區與劉伯承周旋,企圖趁機攻佔豫西。但劉伯承哪能讓他輕易得逞,不僅派出一支部隊南下攻應山,威脅白崇禧的大後方;而且還在白崇禧計畫包圍這支部隊的時候,讓部隊從容離去,一來一回將白崇禧的部隊耍得團團轉,而此時戰役已經開始了。

但就在戰役打響後不久,國民黨軍隊就出現了危機,為此蔣介石只好下令讓武漢的黃維和張淦兵團馳援徐州。可蔣介石並不知道這時我軍早已做好準備,將國民黨的各個兵團折開開,集中力量是可以隨意吃掉任何一個兵團。對此,白崇禧是了然於心的,他知道從武漢跑到徐州,路途遙遠,只要三四天我軍必然知道部隊的動向,從而破壞交通道路,封锁增援。甚至我軍還會趁著武漢空虛,攻打武漢,到時候再將東調的部隊撤回,又會遭受我軍的伏擊,得不償失。

為此,白崇禧還是很耐心地電報蔣介石“戰局已不能挽回,再新增兩個兵團也不頂事,多投入一個兵團就多送一個兵團”。可惜蔣介石並不聽勸,黃維兵團又是蔣介石的嫡系,最終只有黃維兵團趕赴前線。當然結局不出白崇禧所料,黃維兵團出發後就落入了我軍設好的“口袋”裡面,蔣介石只好再次命令張淦兵團趕赴救援。

張淦兵團可和黃維不一樣,他們是新桂系的部隊,更是白崇禧手中的老本,作為領導都沒有去指揮,哪有部隊上去的道理,所以面對蔣介石的命令,白崇禧是一口回絕。即便在後來杜聿明部隊被包圍,向蔣介石請求支援,白崇禧都不為所動,聲稱“武漢是關係大局的戰畧要點,不能沒有一個打得硬的兵團來保衛,若把張淦兵團調走,劉伯承的部隊來進攻武漢,武漢先失守,南京也就保不住了”。

這時蔣介石就陷入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自己竟然無兵可以調遣了。北邊的傅作義現在是處於被包圍狀態,南方除了武漢的白崇禧、胡宗南的幾個軍、宋希濂的一個兵團,再也沒有一支完整且戰鬥力强的部隊了,雖然之前想過空運胡宗南的幾個軍,可又沒有那麼强的運輸能力,張淦兵團又指揮不動,就剩下宋希濂可以使用了。

可蔣介石忘記了一點,宋希濂現在是在武漢,雖然他的兵團不是新桂系,但是早已經被白崇禧看做是自己的部隊了。囙此,白崇禧是絕不會同意讓“自己人”去送死的。畢竟這個時候遼沈戰役已經結束,林彪隨時都會帶著部隊入關,徐州那裡國民黨必敗是定局,再去多少人都沒用。

為此白崇禧第一次打破了慣例,將宋希濂邀請進自己的家中,與其密談。白崇禧語重心長說“現在的形勢變得很危險。徐州方面,黃伯韜已在碾莊地區被全部消滅了,徐州被圍,黃維兵團亦已在雙堆集附近地區被圍,正打得激烈。現在總統電召你到南京去,一定是要調你這個兵團東下增援。這樣,武漢地區僅剩下一個張淦兵團和幾個軍而已。而這些隊伍,除張淦兵團較有戰鬥力外,其餘多是臨時編成,新兵很多,是沒有多大戰鬥力的。你的部隊再調走,武漢地區就顯得更加空虛。共軍陳毅、劉伯承兩個野戰軍合起來兵力在100萬以上,他們還有許多地方武裝力量。把你的隊伍調去,恐怕也不能解徐州之圍,而且時間已經來不及了“。

其實白崇禧說的這番話還是很有道理的,哪怕其中是有想要保存自身實力的私心,但是保住了武漢就還有與我軍談判的資本,即便到最後沒有保住還能向西南撤退,然後等待世界時局的變化,可能真的會有轉機。然而白崇禧也想錯了,宋希濂是蔣介石的嫡系,豈是他一番話能打動的。於是白崇禧想出了其他的方法---卡著關口不讓你過。

其中第28軍先通過漢口,白崇禧本想強勢留住,卻不料在這軍人事竟然還和顧祝同有聯系,沒辦法後臺硬,白崇禧只好放過。下一支來的是20軍,因為在這支部隊中多為四川人,所以白崇禧就唆使軍長楊幹才向國防部請求免調,並且他自己也箱國防部發牢騷“都把部隊調走了,武漢到底還要不要了?”,最後還是在顧祝同的周旋下,才放了過去。

到了12月初,蔣介石嫡系第二軍也被投入到戰場當中,但就在漢口準備坐船時,白崇禧命令手下看住所有船隻,不允許任何輪船起航。這次無論是國防部還是顧祝同都沒能說動白崇禧,就連蔣介石後來也來電表示現在東線急需兵力支援戰場,希望白可以放行。但白崇禧以武漢也是重中之重為由,堅決不放,然後兩人就在電話中吵起架來,蔣介石說白崇禧違反軍令,白崇禧說“合理的命令我服從,不合理的命令我不能接受”,兩人煲電話粥半個多小時,沒有任何進展,最後以蔣介石一句“娘希匹”告終了這次罵戰。

從這時起,就再也沒有一支隊伍能够從這裡支援徐州了,蔣介石也囙此把白崇禧給恨透了。

而淮海戰役中白崇禧與蔣介石的衝突,從客觀上來說減輕了我軍在戰場上的壓力,不然我軍也無法以少勝多,迅速消滅到了國民黨的主力。

參考文獻:

《淮海戰役中蔣介石白崇禧的猜忌與沖突》苑朋欣

《淮海戰役期間的白崇禧暨蔣桂矛盾》李峰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