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在黨50年|謝聯輝:敬業樂群達士通人
謝聯輝,1958年入黨,在黨63年。他始終關注國家戰畧需求,瞄準農業生產突出問題,始終關注科技前沿,遵循“獻身、創新、求實、合作”的科學精神,堅守“敬業樂群、達士通人”的精神追求,踐行嚴謹的科學態度,嚴格的科學方法,嚴密的科學思維,嚴肅的科學結論的“四嚴”科研準則。
謝聯輝,1958年入黨,在黨63年。他始終關注國家戰畧需求,瞄準農業生產突出問題,始終關注科技前沿,遵循“獻身、創新、求實、合作”的科學精神,堅守“敬業樂群、達士通人”的精神追求,踐行嚴謹的科學態度,嚴格的科學方法,嚴密的科學思維,嚴肅的科學結論的“四嚴”科研準則。
人類的奇怪之處在於,他們急於成長,然後又哀歎失去的童年;他們以健康換取金錢,不久後又想用金錢恢復健康。他們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現在的幸福。之前的榮譽在袁隆平院士的心中可能不是那麼的重要,但是這張特殊的駕照。
新中國建立以後,面對著數億人口。西方人發出了這樣的擔憂“誰來養活中國人,”1974年在羅馬的一次世界糧食會議上,許多專家也發表了對中國糧食問題的擔憂,1995年美國學者布朗發表《誰來養活中國人》一書,再次將中國人的糧食問題擺上了風口浪尖。在袁隆平年過七旬的時候他想要考駕照,可國家規定駕照年齡需在18歲到70歲之間,小於18歲或者超出70歲的人不予報考。
在大安市海坨鄉中科佰澳格霖家庭農場,種地更輕鬆、更智慧,現代農業煥發出新生機。誓將“廢地”變沃土!大安市通過對全域土地進行綜合治理,加以科技改良,鹽消堿淡,鹽鹼地上造良田。
7月12日至16日,自治區人社廳邀請多名國內頂級水稻專家,到我盟開展“人社部專家服務基層活動重點示範專案——興安盟水稻旱作項目專家服務基層”活動。
記者8月2日從省財政廳獲悉,財政部國有金融資本運營評估中心通報2018-2020年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險保費補貼資金績效覆核結果,我省綜合得分97分,獲評優秀等次,位列試點六省第一名。此次試
全球現在都面臨一個共同問題,那就是環境問題。在自然的庇護之下人類才得以生存下來,才得以能够繁衍出如此巨大,如此繁華的文明。但是在撫育人類之後,自然也出現了特別的問題,水土流失,沙塵四掠,海洋污染。現在社會都在呼籲我們要保護自然,要和自然和諧共生,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大力治理已經出現的污染,大力恢復遭到破壞的植被,大力在荒漠裏建造防護林,希望能夠通過這些守護住我們的家園。
劉志彬是超遠緣多胚孿生融合科技發明人,他曾榮獲國家農業部種糧狀元和國家科技部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這位年逾古稀的育種專家仍然奮鬥在育種第一線。今年5月23日,劉志彬團隊在三亞的繁育試驗點迎來了收穫,多胚孿生竹稻和蘆杆稻最高單季畝產突破1100公斤,重繪我國雜交水稻品種畝產量新高,水稻品質大大提高,為我國糧食增產作出了積極貢獻。
很快,示範種植的稻種寄到鎮沅縣,當地開始試種上海的節水抗旱稻品種“旱優73”“旱優737”。現時,節水抗旱稻種植已實現全縣九個鄉鎮全覆蓋,顯示出極强的輻射帶動效應。
一個突發的重磅消息,某糧要求協力廠商資金的貿易商在9月30號之前必須出庫,不能出庫的全部砍倉,風險不能後移。對於這個消息業內人士稱百分百準確,只是還沒有對外公佈,如果這個消息屬實的話,那麼對玉米市場來說,就是一個“災難”。如果這個消息屬實的話,那麼玉米價格吉林很有可能破2500元/噸就是個玩兒,黑龍江破2300元/噸也就是個玩兒。
“中國水稻之父”袁隆平曾經講述過他的“禾下乘涼夢”:“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我那個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比掃帚還長。我跟我的同事就坐在那個稻穗下乘涼……”如今,袁老的夢想已經成真了!在重慶,高達2米多的巨型水稻已經試種成功。巨型稻在五六年前就已經有了雛形,袁隆平每年都要參與評審和指導,對取得的成果也給予過高度讚賞。
近日,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分中心發佈消息,15畝“巨型稻”在重慶市大足區拾萬鎮長虹村試種成功,預計畝產可達1600斤以上。這真的是非常好的消息,因為巨型稻可為未來的雜交超級稻提供一個可行的方向,讓不少人都覺得袁老的禾下乘涼夢就要實現了,因為袁老曾經說過他的一個夢想是:禾下乘涼夢。禾下乘涼夢,可能很多人覺得這是袁老的笑語,其實這背後有一定的生物學考量。01,植物吃什麼?
專案負責人陳楊樸介紹,“巨型稻”不僅有粗壯挺拔的稻稈,而且還耐淹澇、耐鹽鹼,還能為植株帶來充分的營養,為水產、哺乳類動物遮陰避凉提供最佳棲息場所。同時,“巨型稻”所在的稻田可以蓄更深的水,有利於開展“稻魚共生”項目,幫助農民實現增產增收。陳楊樸表示,“巨型稻”是袁隆平團隊的一個科研專案,在五六年前就有了雛形,袁老每年都要參與項目的評審和指導,對這個項目給予了高度的稱讚。
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實施意見》,要求大力實施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補短板”行動,以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為抓手,探索“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資本融入、社會參與”的運行機制,培育壯大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為保障國家糧食生產提供有力支撐。
禾下乘涼,圓夢重慶。9月23日,以“慶豐收·感黨恩”為主題的重慶市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在大足拾萬鎮隆平五彩田園開幕。農民朋友載歌載舞歡慶豐收,田間地頭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稻田裏,飽滿的稻穗在兩米高的水稻上“低頭含笑”,明日,這批巨型水稻即將開始收割。“您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如今,就在這片土地上,您的禾下乘涼夢變成了現實。”
8月份的時候,不少媒體報導了重慶大足兩米多高的巨型水稻,如今這些水稻已經成熟開始收割了。9月24日上午,重慶市大足區拾萬鎮的五彩田園中,高粱一樣高的巨型水稻隨風輕擺,沉甸甸的稻穗謙恭地低著頭,數月的生長終於迎來了收穫的日子,一群稻農拿起鐮刀下田收割。而且專家表示這種巨型水稻植株間空隙較大,適合在稻田中進行魚蝦等水產和鹅鴨等家禽類的養殖,囙此還可以從稻田中收穫水產品和家禽的肉蛋產品,新增稻田的收入。
國慶假期期間,江蘇青少年們以各種管道祝賀新中國生日,並通過各種活動發出“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一起來看看,他們做了哪些“有趣且有意義”的“大事”。升國旗迎“國慶”,“嘹亮歌聲”同祝祖國好10月1日上午9時,作為南京市玄武區7個升國旗示範點之一,南京玄武中等專業學校在櫻駝花園校區舉行了升國旗儀式。3名駐地部隊戰士高舉鮮豔的五星紅旗,邁著矯健整齊的步伐,踏著雄壯嘹亮的音樂節奏向前行進。
能讓鹽鹼地裏長出作物,要歸功於一種基於粉煤灰研製而成的新材料。10月10日,寧夏農墾賀蘭山農牧場,由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和北方民族大學聯合研發、寧夏科技廳立項支持的“粉煤灰基土壤調理劑鹽鹼地改良技術開發與應用項目”舉辦成果展示。種植面積340畝的試驗田,測試人員隨機取樣,現場測試水稻生長情况。最終,未改良的對比田畝產496斤,加3噸粉煤灰地畝產則高達1439斤。粉煤灰,稱其為西部地區的痛點,毫不為過。
10月12日,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縣萬昌鎮,農民駕駛農機收割水稻。金秋時節,吉林省水稻主產區之一吉林市永吉縣萬昌鎮進入水稻收穫季,金黃遍野,稻浪滾滾,一派豐收景象。農民利用晴好天氣抓緊秋收。
10月以後,水稻基本都已經收割回來了。這種惡性雜草,拔了以後還會再長,讓農民十分的頭痛。它就是讓農民咬牙切齒的稗草,俗稱“稗子”。關於稗草,現在很多人估計已經不認識它了。這是因為稗草的生命力很頑強,還會和水稻爭奪營養和水分。另外拔除稗子,還要在它結果之前。而且稗子還能釀酒喝,所釀的酒堪稱是極品,甚至要比糧食酒更加的美味、營養。在過去,稗草是農田中最常見,也是最頑固的一種害草。
十月已經過去一大半了,農村的多種糧食作物也已經進入收穫的尾聲了。比如之前小毛給大家介紹的穇子就是如此,它曾經就是南方一些地區最常見的一種糧食作物,它的飽腹感極强,吃上一大把能飽很長一段時間。而在北方地區,也有一種古老的糧食作物,如今也不如之前受重視了。它就是北方地區俗稱的“穀子”,曾是北方人的主食之一,在古代還是“五穀之首”。但是後來被水稻取代了,如今主要是用來煮粥喝了。
盤錦市今年農機具購置補貼4050萬元和水稻生產者補貼1.2億元已經落實到位,全力以赴保證顆粒歸倉,確保豐產豐收。
天津啟豐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克維說:“今年的產量已達到每畝1350斤。採用機器收割,收割機直接將水稻放到運輸車裏,直接運輸到精密加工廠,通過加工將好稻米投入市場,讓老百姓吃上健康糧、放心糧。”全區水稻種植面積1.6萬畝。
安圖縣石門鎮的鄉間田野,到處稻穀飄香、機器轟鳴,勞動人民笑容洋溢,預示著又一年的水稻大豐收。據瞭解,石門鎮今年水稻種植面積541.8公頃,共有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4家,水稻生產及加工企業2家,水稻總產量3928噸,單產每畝480公斤左右。為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石門鎮將水稻糧食作物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基礎,大力推進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提高水稻精深加工水准和附加值,助力鄉村振興。
龍王鎮在傳統水稻產業的基礎上發展蝦稻共生,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發展高效生態現代農業,打造佈局合理、特色鮮明、鏈條完整、生態環保、功能集成的田園綜合體。龍王鎮位於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西北部,是一個山清水秀的魚米之鄉,也是優質稻產業發展重鎮。龍王鎮2012年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和“襄陽十大名鎮”。龍王鎮已連續三年被襄陽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糧食生產先進鄉鎮”。
天有際,思無涯。中國的育種家們嘗試並且成功,由此在遺傳學、育種學和種業裏展開一種革命性的、大規模的行為:南繁。中國第一位提出南繁理論並於1957年11月開始南繁實踐的是作物育種學家、中國玉米育種奠基人之一的吳紹騤教授。他和助手最早的南繁實踐是在廣西柳州。這個行為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到現在從沒間斷過,這一延續六十多年的行為,已被統一稱作:南繁。這個事兒,就叫作“南繁”。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日前,濱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白茅嶺種養基地裏水稻喜獲豐收。萬畝水稻稻穗金黃、籽粒飽滿,經評定,三個品種均達到一級稻標準,初步測算畝均產量550公斤,畝純收入2000元。白茅嶺這片原先寸草不生、零收益的鹽鹼地,真正變成了豐收增產的良田。2020年起,中裕創新舉措,“引黃泥沙、養殖沼液壓堿、雨水利用、優選良種、生態環境改善”五位一體,將這片鹽鹼地改造成了良田。
11月5日,記者從省財政廳獲悉,我省印發《河南省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自2021年起,用2年時間實現小麥、水稻、玉米完全成本保險縣域全覆蓋,進一步提升農業保險的保障水准,切實抓好糧食安全這個“國之大者”。
今年,湖南糧食生產再度喜獲豐收,雙季雜交水稻最新一輪測產成功突破1600公斤大關,再創紀錄。未來,湖南省如何在穩住糧食生產的情况下進一步提高產量和質量?如何為打好種業翻身仗貢獻湖南力量?副省長隋忠誠接受了央視財經專訪。
農業大省河南為小麥、水稻、玉米三大糧食作物上“全險”啦!11月5日,記者從省財政廳獲悉,我省印發《河南省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自2021年起,用2年時間實現小麥、水稻、玉米完全成本保險縣域全覆蓋,進一步提升農業保險的保障水准,切實抓好糧食安全這個“國之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