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奇怪之處在於,他們急於成長,然後又哀歎失去的童年;他們以健康換取金錢,不久後又想用金錢恢復健康。他們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現在的幸福。囙此,他們既不活在當下,也不活在未來.他們活著仿佛從來不會死亡,臨死前,又仿佛從未活過。但是終究會在人世間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人生這短暫而又美好的一生,你到底會用來做什麼。
他是袁隆平,出生於1930年的北京一家普通的醫院,當時的新中國可謂一窮二白,當時的中國作為人口大國,填飽肚子是天下百姓首當其衝的事情,但是由於當時種植的是野生的水稻,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弱,水稻等其他農作物品種都不太好、產量低。在加上我國西北北黃土高原、新疆、西藏、陝西地區有很大的沙漠、戈壁灘面積根本無法種植農作物,使得我國變成的人多地少的局面。
人均耕地面積不大,糧食產量不高,農民就難以生存。1931年到1950年這19年的時間裏袁隆平跟隨著父母前後在北平、天津、九江、贛州、漢口等地求學生存,顛沛流離的生活讓幼年的袁隆平也經常餓著肚子上學。
1953年袁隆平在西南農學院完成了學業,他被分配到湖南懷化地區教書,在任教期間他一直沒有放棄過農業研究,1960年的袁隆平在他精心照顧的試驗田裡面,意外的發現一株神奇的水稻,這株水稻,麥穗修長,果粒飽滿,長勢良好,比其他的麥穗要高出了許多。此時的他心中就想如果所以的水稻都是是這個品種,那糧食的產量肯定要翻番,為了保證這個株水稻,他還在稻田旁邊搭建了一個小屋,避免其他的鳥類吃掉他,受到格雷戈爾·孟德爾雜交豌豆實驗的啟發。
同年他將這株水稻保留了下來進行雜交種植,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在144000的水稻中,只發現了6株這樣的水稻,為了保留這種優秀的隱性基因,袁隆平在1976年成立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組,對這六株不育株進行再次進行雜交,
到了1968年的時候,袁隆平的團隊已經有了將近700多株這種不育種,但是天意弄人,種植在試驗田中的不育株全部被他人破壞,袁隆平發動小組成員在附近進行全面蒐索,幸好在學校附近的井中找到了沒有被破壞的五株不育種。
1977年,袁隆平發表了兩篇重要的文章分別是《雜交水稻培育的實踐和理論》和《雜交水稻制種與高產的關鍵技術》。這標誌這雜交水稻基本上成功,在1999年雲南的試驗田中,雜交水稻高達畝產1137.5公斤的高產新紀錄,直接幫助中國人民解决了吃飯的問題。
之後各種榮譽接踵而來,但是袁隆平院士並沒有,忘記他的初心,每次出席完會議之後又急衝衝的去看他的試驗田,他對科研的追求永無止境。
到了古稀之年的袁隆平院士還經常要到田裡面去觀察,因為距離有點遠,加上袁隆平院士的身體有不太好,身體行動不太方便,有時候不免的要開車出去,
但是袁隆平院士沒有駕照,總是讓司機和朋友送也不好,於是袁隆平院士打算考一個駕照,但是考慮到袁隆平院士年事已高,科研任務又比較緊張,等多個原因,就給他發了一張終身免檢的駕照,上面還印下了九個字:駕車下田與榮譽駕。
之前的榮譽在袁隆平院士的心中可能不是那麼的重要,但是這張特殊的駕照。代表的是共和國對他最大的獎勵和認可。袁老發明的雜交水稻不僅解决我國吃飯的問題,而且拯救了全世界處於饑餓中的人們,堪比神農嘗百草。
人這一輩子或許不用那麼累,只需要認認真真的把一件事情做好,即便只是種地呢!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