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變身新材料,鹽鹼地水稻畝產超千斤

宁夏 103℃ 0
摘要:能讓鹽鹼地裏長出作物,要歸功於一種基於粉煤灰研製而成的新材料。10月10日,寧夏農墾賀蘭山農牧場,由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和北方民族大學聯合研發、寧夏科技廳立項支持的“粉煤灰基土壤調理劑鹽鹼地改良技術開發與應用項目”舉辦成果展示。種植面積340畝的試驗田,測試人員隨機取樣,現場測試水稻生長情况。最終,未改良的對比田畝產496斤,加3噸粉煤灰地畝產則高達1439斤。粉煤灰,稱其為西部地區的痛點,毫不為過。

「本文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王迎霞通訊員楊保國

眼前這片金燦燦的稻田,誰能相信7個月前還是寸草不生?

能讓鹽鹼地裏長出作物,要歸功於一種基於粉煤灰研製而成的新材料。

10月10日,寧夏農墾賀蘭山農牧場,由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和北方民族大學聯合研發、寧夏科技廳立項支持的“粉煤灰基土壤調理劑鹽鹼地改良技術開發與應用項目”舉辦成果展示。

種植面積340畝的試驗田,測試人員隨機取樣,現場測試水稻生長情况。最終,未改良的對比田畝產496斤,加3噸粉煤灰地畝產則高達1439斤。

檢測結果令科研人員非常欣喜。

“今年3月份的時候,這裡還什麼都不長,當時土壤pH值高達10.4,鹽化度達到5.6g/kg。經過一個種植季的改良,現時土壤pH值降到了8.4,鹽化度也銳減至0.8g/kg,該鹽鹼程度可滿足絕大多數作物生長需要。”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馬淑花說。

粉煤灰,稱其為西部地區的痛點,毫不為過。

當前,我國粉煤灰年排放量近6億噸,以低端利用為主,利用率僅70%,累計堆存超30億噸,且以每年2噸的速度在新增。粉煤灰佔用大量土地,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由於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粉煤灰主要堆存於寧夏、內蒙古、新疆等地。這些地區也是我國乾旱半乾旱地區,土壤鹽鹼化嚴重。僅寧夏鹽鹼面積就達260萬畝,占耕地面積的40%,亟需土壤改良。

科研人員决定跟粉煤灰打一場“硬仗”。

其實,作為固廢,它並非一無是處。

“粉煤灰化學成分與土壤相似,以易於結構改性的鋁、矽為主,且富含植物生長所必需的中微量元素,具有製備土壤改良資料的天然優勢。”北方民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韓鳳蘭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針對寧夏地區粉煤灰產生量大、傳統途徑難以消納、大面積鹽鹼化土地亟待改良的現狀,聯合研發團隊全國首次提出了粉煤灰無害化和定向選擇性活化後用於鹽鹼化土壤改良的新思路。

具體即採用粉煤灰改性與多養分協同集成科技製備粉煤灰基新型土壤調理劑,開展鹽鹼地改良系統研究,修復鹽鹼土壤,並同步實現粉煤灰的大宗消納。

迴圈、綠色、低碳,這是團隊始終秉承的發展思路。

韓鳳蘭介紹稱,研發初期,他們深入分析了鹽鹼地形成機理和鹽鹼對土壤結構的影響,决定摒弃鹽鹼地改良現時普遍採用的大水漫灌洗鹽排鹽的傳統方法,提出了創新性技術路線,即採用特殊結構資料抑制鹽鹼向地表遷移,從根源上解决土壤鹽鹼化問題。

粉煤灰中重金屬深度脫除、粉煤灰定向活化、鹽鹼土壤結構再造、土壤養分平衡……在多個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後,研發團隊成功建立了粉煤灰基鹽鹼地改良新材料製備及應用科技。

隨後,他們開展了連續3年近千畝的大田試驗驗證與應用示範研究,取得了良好應用效果。

針對很多人的疑慮,馬淑花表示,改良後的土壤重金屬含量完全符合《GB15618-2018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准(試行)》的要求,收穫的作物重金屬含量也符合國家關於食品中重金屬限量標準。

在此基礎上,團隊還進行了調理劑製備放大實驗,查明放大規律及覈心設備運行規律,並完成大田實驗驗證,為大範圍鹽鹼地改良提供理論和數據支撐。

馬淑花指出,該項科技如在全國大面積推廣,不僅有望實現長期困擾上述地區經濟發展的粉煤灰固廢“零排放”,而且能新增我國農田有效供給3億畝以上,對於煤電行業和農業永續健康發展及“雙碳”戰畧的貫徹實施均具有重要意義。

“希望同仁對我們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寶貴建議,未來我們攜手共進。”她說。(圖片均由王迎霞攝)

編輯:黃磊

稽核:嶽靚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