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旱地種水稻畝產達460公斤上海援滇幹部將節水抗旱稻推廣至雲南山區

上海 57℃ 0
摘要:很快,示範種植的稻種寄到鎮沅縣,當地開始試種上海的節水抗旱稻品種“旱優73”“旱優737”。現時,節水抗旱稻種植已實現全縣九個鄉鎮全覆蓋,顯示出極强的輻射帶動效應。

  進入8月,在雲南普洱市鎮沅縣猛大鎮,一個山谷裏的金色稻田開鐮收割。看著田裡沉甸甸的稻穗,當地合作社負責人楊忠祥笑容滿面:“這種節水抗旱稻不僅好種,還比本地其他秈稻明顯高出一截,畝產500公斤絕對沒問題!上海掛職幹部還幫我們銷售,太感謝了……”

  今年,在上海金山掛職幹部的示範和推動下,整個鎮沅縣已有2000畝荒山旱地種上節水抗旱稻,今後將幫助越來越多的山地解决“種糧缺水”問題,進一步優化當地種植結構,提高主糧科技含量。上海市民也可以提前兩三個月吃上來自生態產地的優質新米。

  解决種糧缺水問題

  鎮沅縣是金山區對口幫扶縣。去年12月,鎮沅縣農業農村會議召開,明確2021年要完成3000畝以上“占補平衡”良田改造任務,這讓縣農技推廣中心主任湯國景犯了難。

  “近五個月不下雨,連山上新建的蓄水池都乾涸了,新改的農田要麼坑窪不平保水性差,要麼地處荒山野嶺沒有灌溉條件。”湯國景坦言,即使當地近年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可是雲南普洱季節性缺水,水稻等糧食作物面積還是逐年萎縮。

  “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我們聯系後方農業部門一起想辦法。”時任金山援滇農技幹部翁永剛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不久,在金山區廊下鎮的一間會議室,鎮裡開始討論與普洱鎮沅縣新一輪結對的產業振興項目,大家一致認為:上海農業生物基因中心在廊下基地種植的節水抗旱稻,具有較好的抵抗乾旱的能力,在產量保持穩定的同時節本增收明顯,在山多地少、缺乏灌溉條件的雲南“望天田”,完全可以大力發展。很快,示範種植的稻種寄到鎮沅縣,當地開始試種上海的節水抗旱稻品種“旱優73”“旱優737”。

  這下,長期“靠天吃飯”的鎮沅農民,終於解决了傳統的種糧缺水問題。金山援滇幹部,鎮沅縣委常委、副縣長張迪告訴記者,今年因為採用節水抗旱稻種,全縣已落實“占補平衡”新增耕地超2000畝,不少地塊畝產超500公斤,平均畝產量也達460公斤,明顯超過當地原來400公斤的畝產量。“我們將在全縣山坡、半山坡等灌溉條件差的地方大力推廣節水抗旱稻種植,擴大主糧種植面積。”

  節水抗旱稻實現全縣覆蓋

  受傳統耕作習慣的影響,農民普遍對節水抗旱稻顛覆性的生產方式接受度不高,在推廣初期遇到了阻礙。金山區廊下鎮農技中心主任、新一任金山援滇農技幹部陳潔反復溝通做思想工作,並讓當地農民觀看金山廊下試驗基地的視頻,還請上海農業生物基因中心金山試驗站的高歡、趙洪陽兩位專家到雲南實地考察,選定具體品種,量身定制栽培技術。其中,“旱優73”曾榮獲2019年第二届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秈稻)金獎,為節水抗旱稻米質做了强力背書。經過一番努力,鎮沅縣猛大鎮猛統村的楊忠祥等一批合作社負責人終於打消了顧慮。

  為更好推廣節水抗旱稻種植,金山援滇團隊雙管齊下:一是充分依託金山都市精品農業優勢,開展產業合作,經金山區農業農村委統籌安排,廊下鎮、漕涇鎮大力支持,上海壹畝田實業、上海萌磚節能資料、上海邁佳蔬菜種植等一批企業組成聯合投資方,在猛大鎮猛統村龔家窩實施高標準示範種植項目;二是利用鎮沅縣“占補平衡”農田改造契機,廣泛發動各鄉鎮推廣種植。現時,節水抗旱稻種植已實現全縣九個鄉鎮全覆蓋,顯示出極强的輻射帶動效應。

  播種、管護、觀察、比對,夏日裡的猛大鎮示範基地,金山農技幹部陳潔帶領當地農民一直在田間忙碌著。8月中旬,經初步測產,示範基地實際產量達500公斤,頭季收割後,如果採用再生稻種植管理,60天后即可迎來第二輪豐收,米質更好、賣價更高,全年畝產累計可達到700公斤,遠超普通水稻的產量。

  上海農業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學家羅利軍介紹,以“旱優73”“旱優737”等為代表的節水抗旱稻,除了大幅節水,種植過程中還可减少50%的化肥和農藥,以及90%以上的碳排放,節約人工成本30%以上。

  推動“雲品入滬”產銷對接

  據瞭解,從2020年開始,金山區依託都市現代農業優勢,每年向雲南普洱對口四縣派出農技掛職幹部,以產業帶就業,以產業促增收。

  以鎮沅縣節水抗旱稻示範專案為例,依靠上海農業科技力量,該優質品種不僅在普洱地區首次種植成功,並且突破了海拔1200米以上中海拔地區種植條件限制。上海各投資企業紛紛利用自身通路和品牌優勢,在電商平臺積極推介優質生態稻米,推動“雲品入滬”產銷對接。

  當地農民嘗到了甜頭,觀念有了轉變,產業發展的動力持續增强。據透露,下一步,借助廊下鎮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獨特優勢,金山區將在其他對口縣推廣種植,由廊下節水抗旱稻種源基地統一供種,通過統一生產標準、統一加工、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實現從賣稻穀(進糧庫)向賣優質大米(進市場)的轉變,延長農業產業鏈,推動水稻生產提質增效,形成東西部合作節水抗旱稻產業閉環,助力鄉村振興。

  今年開始,脫貧攻堅轉向鄉村振興。推動對口幫扶地區糧食自給自足、產業做强做優、農民富裕富足,一直是金山區努力的目標。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