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後,東吳有能力吞併蜀國嗎?
夷陵之戰後,蜀漢精銳盡喪。東吳有一些人有吞併蜀漢的打算,從而把三國變南北朝。早在西元219年十一月東吳拿下荊州後就打算吞併蜀漢。從法理上否定劉備這個益州牧,也有以劉璋引誘其舊部的意圖。當時孫權率軍坐鎮警察,陸遜率軍駐夷陵守峽口以防備蜀漢,呂蒙駐守江陵。權複以劉璋為益州牧,駐秭歸。夷陵之戰後,蜀漢東吳只能聯盟才能抗魏。
夷陵之戰後,蜀漢精銳盡喪。東吳有一些人有吞併蜀漢的打算,從而把三國變南北朝。早在西元219年十一月東吳拿下荊州後就打算吞併蜀漢。從法理上否定劉備這個益州牧,也有以劉璋引誘其舊部的意圖。當時孫權率軍坐鎮警察,陸遜率軍駐夷陵守峽口以防備蜀漢,呂蒙駐守江陵。權複以劉璋為益州牧,駐秭歸。夷陵之戰後,蜀漢東吳只能聯盟才能抗魏。
所以諸葛亮廣為後人稱頌,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但是劉備臨終前,卻硬塞給了他一個燙手的山芋。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真的是志同道合。關羽慘死、獻帝禪位,噩耗相繼傳到益州,劉備痛心疾首之餘,失去方寸,不計畫北伐關中為獻帝討公道,而致力於火拼東吳,是為了給關羽一個說法。囙此,劉備去世時,蜀漢除了一方土地,已經是人少糧盡。
西元221年,吳蜀之間爆發了一場規模宏大的會戰:夷陵之戰。夷陵之戰的規模和影響力,在三國時代足以和赤壁之戰、官渡之戰三峰並峙,都對三國歷史行程產生過極為重要的影響。但夷陵之戰中,卻留下了一個歷史謎團:劉備為什麼不帶馬超去參戰?關羽、黃忠等人相繼離開人世,張飛也在夷陵之戰前夕死於叛將之手。
夷陵之戰後,諸葛亮歎息:法正若在,必能勸阻劉備東征;即使不能勸阻,他跟著劉備一起去東征,我們也一定不會敗得這麼慘。在襄陽城下,諸葛亮勸劉備趁機奪取襄陽,劉備未納。作為丞相,諸葛亮需要盡可能保持與劉備的一致,不可能公開與劉備唱反調。
華容蘆荻裏,一炬可無遺;歎息劉玄德,平生見事遲。引-劉克莊《雜咏一百首.劉備》。共同抵抗曹魏的策略失效,出人意料的是劉備在夷陵兵敗後,並沒有回到大本營,而是在白帝城(魚複縣)去世,其實這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點:
章武二年六月,劉備在夷陵被吳將陸遜擊敗,非但沒有報得荊州失陷之仇,自身也險遭不測。從兵敗一直到章武三年四月病死,其間十個月的時間,劉備一直駐蹕在白帝城,再也沒有回到他建立霸業的成都。究其原因,我認為有四點:。除了局勢複雜讓劉備不得不留在白帝城之外,他的身體也不允許他再回到成都。夷陵之戰時劉備已年届六旬,在當時已是高齡,猇亭慘敗讓這個遲暮英雄的身心受到嚴重的打擊,不久就一病不起。
正當關羽兵圍樊城、曹仁苦苦支撐,雙方相持不下之際,徐晃長驅直入,破鹿角十重,吳將呂蒙隨之襲荊州、下南郡,不久關羽兵敗麥城,一年後,孟達投降曹魏,與徐晃聯兵擊敗劉封,上庸三郡得而復失,蜀漢從此被封鎖在三峽以內。劉備為了替關羽報仇,發起伐吳之役,夷陵一戰,陸遜火燒連營,蜀漢潰不成軍,劉備僅以身免,可以說從219年到221年幾年內,蜀漢一敗再敗,那麼幾仗下來,蜀漢損失了多少謀臣武將呢?本文來做個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