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後,東吳有能力吞併蜀國嗎?

湖北 98℃ 0
摘要:夷陵之戰後,蜀漢精銳盡喪。東吳有一些人有吞併蜀漢的打算,從而把三國變南北朝。早在西元219年十一月東吳拿下荊州後就打算吞併蜀漢。從法理上否定劉備這個益州牧,也有以劉璋引誘其舊部的意圖。當時孫權率軍坐鎮警察,陸遜率軍駐夷陵守峽口以防備蜀漢,呂蒙駐守江陵。權複以劉璋為益州牧,駐秭歸。夷陵之戰後,蜀漢東吳只能聯盟才能抗魏。

夷陵之戰後,蜀漢精銳盡喪。東吳有一些人有吞併蜀漢的打算,從而把三國變南北朝。吞併蜀漢,孫權一直有那個心思。早在西元219年十一月東吳拿下荊州後就打算吞併蜀漢。十二月孫權把關羽的人頭送到曹操那裡去,還勸曹操稱帝。曹操錶奏孫權為驃騎將軍、假節領荊州牧、封南昌侯。孫權接著派人進貢。孫權還任命周泰為漢中太守,劉璋為益州牧。從法理上否定劉備這個益州牧,也有以劉璋引誘其舊部的意圖。當時孫權率軍坐鎮警察,陸遜率軍駐夷陵守峽口以防備蜀漢,呂蒙駐守江陵。三國志:後權破關羽,欲進圖蜀,拜泰漢中太守。權複以劉璋為益州牧,駐秭歸。

孫權想法雖然有了,但暫時無力圖蜀。首先來說荊州統治尚未穩。荊州豪强士族大多跟蜀漢荊州籍官員有關係,主要是同宗、姻親、世交。荊州豪强並沒有完全歸附東吳,他們還懷着故主之恩。三國志:時荊州士人新還,仕進或未得所。陸遜建議對荊州人施恩。孫權雖然接受建議,但所任用的荊州人也只有潘浚而已,其餘都不是什麼要職。潘浚跟蔣琬是表兄弟關係,後來也曾有人密告潘浚要投蜀漢。

西元220荊州豪强習珍、習宏聯合武陵郡從事樊伷舉事。樊伷誘導諸夷,準備佔據武陵郡歸屬劉備。當時有人向孫權建議派人率萬人征討,可見規模不下萬人。潘浚認為給他五千人就夠了。孫權反問你為啥輕視?潘浚講樊伷這人並無才能。習珍、習宏則在零陵郡舉七縣之眾起事。零陵郡有十三個縣,舉事的占了一半。潘浚征討樊伷後接著征討零陵郡。習珍、習宏兵敗,上山據守。潘浚親到山下勸降,習珍對其講我必為漢鬼不為吳臣。潘浚圍攻一個多月,習珍在箭、糧皆盡的情况下自殺。臨死前對手下講:受漢厚恩,不得不報之以死。諸君何為者?這個漢當然不是指漢獻帝,而是漢中王劉備。這一年荊州發生大疫,孫權免除荊州一年稅賦。西元221年劉備東征時,武陵、桂陽、長沙三郡皆有豪强起事。

西元220年呂蒙的突然去世也是打亂計畫的重要原因。東吳其他諸將皆不堪統帥之任的。陸遜倒是可以,但不被信任。偷襲荊州之前呂蒙是讓陸遜接任,拿下荊州也是立了大功。但西元220年呂蒙病重時,孫權詢問呂蒙誰能接任。呂蒙知道其意於是推薦朱然。而陸遜則跟李异、劉阿等在巫、秭歸佈防。曹操也是西元220年正月去世,劉備曾派使者帶著禮物前去弔喪。劉備也許是想聯魏滅吳,又或者是試探曹丕的態度。曹丕非常討厭劉備因喪求好,給荊州刺史下令斬殺使者。這一年曹丕不知因什麼原因召回駐守襄陽的曹仁,孫權派陳邵佔據襄陽。不久後曹丕派曹仁、徐晃奪回。孫權也未派大軍支援陳邵,也許是不想跟曹丕鬧翻。七月孫權遣使向曹丕進貢,即承認曹丕的地位。

蜀漢將領孟達率眾投降,曹丕非常高興。並派遣夏侯尚、徐晃助孟達攻打劉封,佔據漢中東部四縣。別看是四個縣,人口是蜀漢剩下漢中西部的三倍。後來魏國在此成立三個郡。魏蜀交戰,孫權當然也是高興的。這年交州又發生兩次叛亂。交州郁林夷賊攻圍郡縣,呂岱率軍平。荊州桂陽郡湞陽賊王金在交州南海郡起事,呂岱率軍平叛,斬殺俘虜萬餘人。

西元221年4月劉備稱帝,7月伐吳。孫權在此之前已經在長江沿線佈防。陸遜、李异、劉阿、等駐守巫、秭歸,諸葛瑾和諸葛融守武陵郡警察、朱然坐鎮南郡江陵、步騭從交州率軍萬人進駐長沙郡。八月孫權向曹丕稱臣,並希望曹丕派兵討劉備。曹丕接受王郎的意見,等到兩家打的難捨難分時再行動。西元222年正月劉備先頭部隊已經推進到夷陵,當月劉備回到秭歸。

二月劉備從秭歸率主力推進。孫權馬上調孫桓、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於丹、絡統等率軍在猇亭佈防,陸遜為統帥。閏六月—八月吳軍在猇亭、馬鞍山、秭歸大敗蜀漢軍。徐盛、潘璋、宋謙等人紛紛上錶孫權請求攻入白帝城擒拿劉備。這個機會比當初奪荊州時還要好,必竟蜀漢精銳盡喪猇亭,這時蜀漢是最虛弱的時候。孫權詢問陸遜意見,也說明孫權有趁機奪蜀的打算。陸遜、朱然、駱統等人認為曹丕正在集結人馬,名義上是來幫我們打劉備,實際上是包藏禍心。曹丕伐吳不知不覺幫了劉備一個大忙。

早在劉備東征時,吳人吳範就預言將來一定會跟劉備重新聯盟。吳範會這樣說是因為他認為魏國雖然跟我們和好,但實際上是想吞吳。難道劉備就沒有?那是因為魏國必竟是最强。但吳範並沒有預言夷陵之戰是誰勝利。吳範是吳人當然是想東吳勝利。在我看來蜀漢東吳無論誰勝利都會議和。三國志:劉備盛兵西陵,範曰:後當和親。陸遜孫子陸機認為劉備東征目的是為了恢復西元215年兩家分荊州的狀態。漢王亦馮帝王之號,率巴、漢之民,乘危騁變,結壘千里,志報關羽之敗,圖收湘西之地。我認為這個說法也說的通。必竟憑蜀漢的實力是不足以滅吳的,劉備很有可能是以戰逼和。劉備東征時孫權也是不斷派人求和,但一毛不拔劉備肯定不會同意。

西元222年九月魏國集結二十萬人三路征吳。魏國大舉伐吳之際,劉備給陸遜寫了一封信。信中講賊人已經到江陵,我也要再次東進。將軍你看行不?陸遜回復你們才大敗,傷還沒好,就不要過來送死了。但孫權還是怕劉備腦子一熱不顧一切再次伐吳,於是馬上派人向劉備求和,這次劉備不得已同意了。孫權也上書曹丕:若罪在難除,必不見置,當奉還土地民人,乞寄命交州,以終餘年。孫權對派去使蜀的使者講:近得玄德書,已深引咎,求復舊好。但孫權並沒有回劉備書信,因為他要是稱呼劉備為漢中王,則劉備不滿。稱呼漢帝,則自己又不甘。當時劉備還大罵孫權的使者講吳王為何不回我信,難道是覺得我不正。使者講殿下是漢室宗親,不先討賊反而先稱帝,道義說不過去。我認為東吳使者當時應該是稱劉備為陛下的,不然劉備當時就宰了他。只是吳人史書貶低劉備才稱殿下。吳人指責劉備,可是吳人又為大漢做了什麼貢獻。

東吳的實力雖然强於蜀漢,但弱於曹魏。東吳是沒有能力和力量吞併蜀漢。除了北方曹魏虎視眈眈的原因外,更大的原因在於內難未弭,越、夷阻兵仗勢。這也是東吳一直未能全力征戰的原因之一。西元203年孫權率軍攻打荊州江夏太守黃祖。當時已經打敗了黃祖的水師,吳軍正準備攻城。這時鄱陽郡、會稽郡數萬人造人,吳軍不得不反回平叛。西元208年孫權得知曹操訓練水師,知道準備打荊州,於是趕緊攻江夏,破城並斬殺黃祖。但又因為越、夷,不得不返回。西元221年劉備伐吳之際,丹陽、鄱陽郡又叛亂。西元225年鄱陽郡賊彭綺率數萬人造反,攻破數縣。鄱陽賊彭綺自稱將軍,攻沒諸縣,眾數萬人。魏國大臣認為應該大舉伐吳,也有人認為彭綺成不了氣侯。西元224年蜀漢派鄧芝使吳,孫權對鄧芝講:山民作亂,江邊守兵多徹,慮曹丕乘空弄態,而反求和。從孫權這段話可知為防範山民作亂,孫權已經把大量在長江防守魏國的軍隊調回。

夷陵之戰後,蜀漢東吳只能聯盟才能抗魏。如果互相攻伐,鼎足之勢不能成。蜀漢跟東吳只是憑地利而擋住曹魏。短時間內曹魏是無法滅蜀漢、東吳。諸葛亮:權(孫權)之不能越江,猶魏賊之不能渡漢,非力有餘而利不取也。鄧芝對孫權講:蜀有重險之固,吳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長,共為唇齒,進可並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不聯盟而是依附曹魏的話,大王你也不可能滿足曹魏的要求。在曹魏南伐時,蜀漢也東征。這樣江南之地就不會再屬於大王。孫權聽了很久都沒說話,然後才承認鄧芝說的對。權(孫權)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從此之後蜀漢東吳聯盟一直維持下去,兩家未有交兵。原因在於曹魏强大,兩弱只能聯合,如果兩弱相爭,那從中得益的就是魏國。中國(曹魏)十有其八。吳、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國之利也。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