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把一水果名字叫錯,誤導國人400多年,錯誤叫法沿用至今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古時候,交通不便,水果的運輸十分麻煩,康熙皇帝就因為沒見過一種水果,還把這個水果的名字叫錯了,以至於誤導了國人400多年,後來這種錯誤的叫法一直沿用至今。果形圓形或呈橢圓形,是新疆的特產瓜種。哈密瓜從古至今,一直飽受眾人喜愛,因為口感獨特,逐漸成為夏天的消暑水果,而它獨特的營養價值也飽受關注。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古時候,交通不便,水果的運輸十分麻煩,康熙皇帝就因為沒見過一種水果,還把這個水果的名字叫錯了,以至於誤導了國人400多年,後來這種錯誤的叫法一直沿用至今。果形圓形或呈橢圓形,是新疆的特產瓜種。哈密瓜從古至今,一直飽受眾人喜愛,因為口感獨特,逐漸成為夏天的消暑水果,而它獨特的營養價值也飽受關注。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我國物產豐富,水果深受世人喜愛。很多人到了夏天喜歡吃西瓜,西瓜脆甜多汁,一直飽受好評,但我們要講的這種水果不少人稱讚其比西瓜味道還要甜美,康熙皇帝叫錯了這種水果的名字,國人也跟著叫了400年,時至如今這種水果的名字仍未改正。這種水果就是哈密瓜,新疆的特產,甜蜜的口感深受人們喜愛。這種瓜是我國本土特產,栽種時間已經長達4000年之久。
清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帝派官員到新疆哈密按照蒙古王公例編制旗隊,而哈密地處新疆的東部,自古也是絲綢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華拱衛”的稱呼,聲名遠播。康熙年間,新疆也會向康熙帝進貢瓜果,有一種甜瓜模樣好看,味道鮮美,康熙帝吃著非常高興,旁邊的臣子自然也很安心。然而哈密瓜得名於康熙年間,卻被國人叫錯了400多年。
之前網上有文章言:沙灘上種哈密瓜是“文宣噱頭”。本次農資頭條一行調研團就帶你走進海南海沙地的哈密瓜種植大棚。哈密瓜是葫蘆科甜瓜屬植物,屬於甜瓜。在2009年03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準予對“哈密瓜”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保護地域範圍也做了明確的規定,主要是吐魯番哈密盆地相關地區。海南哈密瓜由吳明珠博士從新疆哈密瓜引進,故而在海南當地,多數種植戶就直接稱甜瓜或者哈密瓜種子的種類名,例“25號”“金鑲玉”等。
新疆乃是一處寶地,因為晝夜溫差極大,白天溫暖宜人有利於植物光合作用增產增重,夜裡天氣寒冷會減緩植物呼吸作用而减少植物消耗,囙此自古以來,新疆都一直盛產水果,不論是水果的量還是水果的質,在全國範圍內都名列前茅。而說到新疆特產水果,哈密瓜必然是繞不開的。而哈密瓜之所以名為“哈密瓜”,還跟清朝康熙皇帝不無關係。囙此,如果以康熙帝的邏輯來命名,哈密瓜原本應當是鄯善瓜的,卻因為這個誤解,鄯善瓜成為了哈密瓜。
據網友爆料,近兩天,在新疆哈密,儘管哈密瓜價格大跳水,已經慘跌至5毛錢一斤,但是,大量的哈密瓜堆在集市上無人問津,網友感到很奇怪。哈密瓜又名雪瓜、貢瓜,是甜瓜的一個變種,因以哈密所產的瓜最為著名,故稱為哈密瓜。那麼,新疆哈密地區等所出產的哈密瓜怎麼會出現價格慘跌,就是賣5毛錢一斤也賣不動的現象呢?
《聯燈會要》曾言:“今日不免將錯就錯,曲為今時。”人生在世,難免犯下種種過錯,雖部分過錯將影響生活,可部分過錯卻無傷大雅,將錯就錯亦為最佳選擇。現在社會發展行程中,隨著我國生產力水准的逐漸提升,許多地區的水果均能運往全國各地,供人們享用。曾經,在康熙品嘗一種來自西域地帶的水果時,口誤叫錯水果名,受此影響,後人則跟著康熙一同念錯。數百年後,這一水果名仍未被修正過來。
新梅、蘋果、葡萄、哈密瓜……8月12日,志願者在幫助果農採摘紅酥香梨。阿克蘇市水利局駐蘭幹街道柯柯牙社區“訪惠聚”工作隊鼓勵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特色林果種植,並加大技術指導,積極聯系銷路,助力農民增收。
哈密瓜,從新疆獨有,到如今遍種全國,不過四十載,其背後是中國水果產業的迅猛發展。四十年來,搭上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發展的快車,新疆哈密瓜大批東入玉門關,徹底告別了清廷貢品難出疆的“孤獨”;同時,得益於“哈密瓜之母”吳明珠院士在哈密瓜育種上的卓越貢獻,這種可口的瓜果廣種全國,成為今日廣受國民歡迎的平價水果。走下獨一產區的舞臺中心,今日的新疆僅為全國眾多哈密瓜產區之一。
皇權天授是古代皇帝最願意說的話,而皇帝也願意稱自己為天子。其實在之前的朝代中,不論是如日中天的唐朝,還是喪權辱國的清朝,都是皇上的一言堂。在古代皇上說的話是萬萬不可違逆的,一旦沒有按照皇上說的做,那就是欺君大罪。正因為這個原因,還發生過許多有趣的事情,有一件事就發生在清朝康熙帝的身上。因為康熙的一句話,有一種水果被改了整整三百年的名字到現在都沒改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