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一時口誤叫錯一種水果名,被後世叫錯300年,如今仍未改正?

新疆 82℃ 0
摘要:新疆乃是一處寶地,因為晝夜溫差極大,白天溫暖宜人有利於植物光合作用增產增重,夜裡天氣寒冷會減緩植物呼吸作用而减少植物消耗,囙此自古以來,新疆都一直盛產水果,不論是水果的量還是水果的質,在全國範圍內都名列前茅。而說到新疆特產水果,哈密瓜必然是繞不開的。而哈密瓜之所以名為“哈密瓜”,還跟清朝康熙皇帝不無關係。囙此,如果以康熙帝的邏輯來命名,哈密瓜原本應當是鄯善瓜的,卻因為這個誤解,鄯善瓜成為了哈密瓜。

新疆乃是一處寶地,因為晝夜溫差極大,白天溫暖宜人有利於植物光合作用增產增重,夜裡天氣寒冷會減緩植物呼吸作用而减少植物消耗,囙此自古以來,新疆都一直盛產水果,不論是水果的量還是水果的質,在全國範圍內都名列前茅。

而說到新疆特產水果,哈密瓜必然是繞不開的。而哈密瓜之所以名為“哈密瓜”,還跟清朝康熙皇帝不無關係。

>>哈密瓜歷史探源

根據現在的考古研究,早在4000年前時,新疆地區生活的古人,已經開始種植哈密瓜了。但當時的種植規模還很小,種植技術也一般,生產的哈密瓜瓜小味淡,跟現在的哈密瓜相比品質要差得多。

直到漢代的時候,哈密瓜的種植技術才逐漸成熟,並且開始進入中原。漢朝成立之初,西域三十六國幾乎全都被匈奴霸佔,直到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兩名大將立下封狼居胥之功,將匈奴逐出西域,而張騫又打通了絲綢之路,這才讓哈密瓜經由河西走廊進入中原。

根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當時盛產哈密瓜的地方,乃是古瓜州,也就是現在的敦煌一帶,古瓜州地“生美瓜,長者狐入瓜中食之,首尾不出”,這麼一段話,既展現了哈密瓜的大小,更突出了哈密瓜的美味,看來我們的老祖宗也都是吃貨啊。

從此之後,哈密瓜開始傳入中原。但是因為路途遙遠,保存困難,囙此哈密瓜一直都只有皇親國戚吃得起,在《唐書》當中,更是直接將其稱呼為“禦瓜”,那時候地方上供大多都是銀兩寶物,可敦煌只需要進貢這“禦瓜”即可,足見唐皇室對哈密瓜的喜愛。

之後,哈密瓜又獲得了各種各樣的名字,宋朝時候主要稱為“异瓜”、“穹隆”,明朝時候則主要稱呼為“甜瓜”、“甘瓜”,直到清朝的時候,因為康熙帝的一個誤會,才讓哈密瓜得名為“哈密瓜”。

>>哈密瓜與康熙帝

到了清朝之時,哈密瓜的種植地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敦煌一帶了,而是在幾乎整個新疆、青海、甘肅等地都有種植。但是當時最出名,乃是鄯善地界出產的哈密瓜,時人稱其為鄯善瓜,而這鄯善瓜,也是清朝時期西域進貢皇帝的最主要的哈密瓜品種。

康熙帝執政之時,清朝大局還未完全穩定,西域各地也一直在坐觀其變,直到後來康熙帝南征北戰徹底統一中原之時,當時治理鄯善地區的哈密王才决定投誠康熙,依附清朝。

而根據《新疆回部志》記載,當時哈密王進貢給清朝的,就是一批皮薄肉厚、甜美非常的鄯善瓜。康熙帝作為一國之君,自然是見過這種特別的瓜果的,也直到明朝時候人們對其的稱呼為“甜瓜”。

但如今早已改朝換代,這名字自然不能再用前朝的名字。畢竟當年清朝為了從思想上一統中華,曾經就要求漢人剃髮易服,改個水果的名字,相比來說就完全是個小事了。

但康熙帝對西域並不十分瞭解,並不知道此瓜出於鄯善,時人也稱鄯善瓜。只是看這瓜是哈密王進貢,以為此瓜產自哈密,於是就將此瓜稱為了哈密瓜。哈密王想著自己的哈密地界白得了這麼一份榮譽,自己的尊號成為一水果的名字,心中自然歡喜,也就沒有提醒康熙帝,此瓜其實原產鄯善縣內了。

不久之後,哈密瓜得名之事,就以皇命發佈到了大江南北。皇帝之命,自然無人敢違抗,從此之後,這鄯善瓜就被冠上了哈密瓜的名字,並且一直沿用至今。

>>結語

囙此,如果以康熙帝的邏輯來命名,哈密瓜原本應當是鄯善瓜的,卻因為這個誤解,鄯善瓜成為了哈密瓜。而此後的200多年裏,人們對哈密二字十分熟悉,卻很少有人瞭解鄯善之地了。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