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遊記:新疆哈密瓜40年這個大瓜,爆了!

新疆 79℃ 0
摘要:哈密瓜,從新疆獨有,到如今遍種全國,不過四十載,其背後是中國水果產業的迅猛發展。四十年來,搭上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發展的快車,新疆哈密瓜大批東入玉門關,徹底告別了清廷貢品難出疆的“孤獨”;同時,得益於“哈密瓜之母”吳明珠院士在哈密瓜育種上的卓越貢獻,這種可口的瓜果廣種全國,成為今日廣受國民歡迎的平價水果。走下獨一產區的舞臺中心,今日的新疆僅為全國眾多哈密瓜產區之一。

哈密瓜,從新疆獨有,到如今遍種全國,不過四十載,其背後是中國水果產業的迅猛發展。

四十年來,搭上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發展的快車,新疆哈密瓜大批東入玉門關,徹底告別了清廷貢品難出疆的“孤獨”;同時,得益於“哈密瓜之母”吳明珠院士在哈密瓜育種上的卓越貢獻,這種可口的瓜果廣種全國,成為今日廣受國民歡迎的平價水果。

從一域的土產,到全國的產業。諸多歡喜,亦有落寞。走下獨一產區的舞臺中心,今日的新疆僅為全國眾多哈密瓜產區之一。

四十年,哈密瓜起源地經歷了怎樣的產業變遷,眼下又當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從環伺的競爭中突圍?在一對維吾爾族爺孫倆接力賣瓜的故事上,我們或許能找到答案。

難東進的“貢品”

1982年7月的一天。馬合木提·買提熱木趕著毛驢車2個小時從村裡到了縣城,又換上綠皮火車,從新疆吐魯番鄯善縣趕往廣州市,花費了近一周的時間。

三十來歲的馬合木提用“人肉”帶貨的管道,將一顆千挑萬選的哈密瓜,從家鄉一路“搖擺”背到了廣州。

100個小時的顛簸。到廣州當晚,馬合木提·買提熱木和朋友們分享了這個瓜。有人是第一次吃到哈密瓜。

從此以後,那顆瓜的甜蜜,常被他的朋友們掛念。每次見面他們都問,“什麼時候回新疆?從新疆返程時告訴我,我去火車站接你!”

對於朋友們來說,馬合木提·買提熱木再來廣州的那天,是吃到新疆哈密瓜的良機。

那個時候,馬合木提·買提熱木初到廣州不長。回到新疆進貨,只要條件容許,他總會跨越4000多公里,歷盡千辛萬苦從從新疆帶回哈密瓜。對於淳樸的馬合木提·買提熱木來說,這是他對朋友最誠摯的表達。當時廣州銷售哈密瓜的極少,價格昂貴。有人說,一顆哈密瓜,是最頂級的美味。

坐在毛驢車上顛簸前往縣城的馬合木提·買提熱木常想,哈密瓜這麼受歡迎,怎麼才能賣出新疆,賣到廣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去?

吐魯番鄯善縣大多數農戶種植的經濟作物,都是哈密瓜和葡萄。葡萄可以晾曬成葡萄乾,但哈密瓜是鮮食農產品。八十年代的新疆基礎交通物流設施存在很多短板,長距離運輸哈密瓜,貨損嚴重。

▲淩晨5點,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一零五團,與阿地力江·阿蔔杜力合作的合作社員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們正在把哈密瓜從瓜藤上剪下來。周杭|攝

當時農戶埋頭種地,哈密瓜、葡萄、葡萄乾等農產品,幾乎全部交給外省來的收購商。

馬合木提·買提熱木記得,因為語言不通,時常出現當地農戶與外省供應商對接不暢的情况。哈密瓜是時令水果,一旦熟透,就意味著賤賣,或爛到地裏,種植戶苦不堪言。

進入1990年代,馬合木提·買提熱木的生意越做越大。他給福利事業捐贈資金和物資、捐助貧困學生、幫助貧困農戶脫貧致富,自己先後擔任自治區人大代表、吐魯番市人大代表,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等稱號。

1994年,馬合木提·買提熱木成立了幹鮮果品銷售公司。日子越過越好,他依舊沒有忘記家鄉的哈密瓜。

▲早上10點,吃完早飯,爺爺馬合木提·買提熱木又拿出老相册,給孫子阿地力江·阿蔔杜力講過去他做哈密瓜生意時的趣事。周杭|攝

在葡萄乾生意日益紅火的同時,他開始逐步通過鐵路冷藏車,把哈密瓜賣到東部省區市。

馬合木提·買提熱木在鄯善收哈密瓜時,瓜農們趕著毛驢車,從四面八方奔湧而來。看到瓜農把瓜卸下、清點、裝車,從自己手裡把錢接過去,對自己連聲說“熱合麥特”(維吾爾語“謝謝”的發音)時,馬合木提·買提熱木心裡別提多高興。

馬合木提·買提熱木至今還記得,最輝煌時,一整個哈密瓜成熟季(6~9月),他從吐魯番鄯善運了20多車瓜到廣州。近300噸,當時是震動業內的大手筆。

如今,馬合木提·買提熱木年過古稀,生意早已交給兒子阿不都·買合木提。葡萄乾生意越做越紅火,但老人心裡覺得,真正繼承了自己心願的,還是心尖上最瞭解自己的長孫,阿地力江·阿蔔杜力。

留日歸來助瓜東遊

2021年5月,留學日本的阿地力江·阿蔔杜力畢業。毫無停頓,第二天他就被“勒令”坐上了回國的班機。

回新疆的第二天,他發現爺爺已租好了辦公室。老人的要求很明確,把從日本帶回來的生意經,用好。

“爺爺給我說過,在國外學會了本事,一定要回到家鄉,這裡是我的根。這句話我越長大,理解的越深刻。”阿地力江·阿蔔杜力說。

“剛到日本,還不到18歲,真不想那麼快回去。但隨著自己在日本看到的越多,就越想回國,回新疆,回吐魯番。”

阿地力江·阿蔔杜力至今記得那一幕的震撼。2019年初到日本時,在量販店裏看到一顆4斤左右的哈密瓜,一看價格,竟然高達1000多元人民幣,“驚呆了!”。

瓜外觀齊整,近乎完美,瓜與瓜更近乎一摸一樣。

阿地力江·阿蔔杜力當然不想僅僅當個“吃瓜羣衆“,他想要有自己的哈密瓜品牌,有自己的經營模式。

▲早上11點,阿地力江·阿蔔杜力來到辦公室,與小夥伴們一起在拼多多平臺直播銷售哈密瓜,香甜的哈密瓜經常受到消費者點贊。周杭|攝

2020年3月,阿地力江·阿蔔杜力和叔叔艾可熱木·買合木提合作,在拼多多開了一家名叫“愛客達”的鮮果店鋪。阿地力江·阿蔔杜力在日本遠程負責店鋪運營,叔叔人在新疆,負責採購發貨,倆人通過ERP分工合作。

業績讓人意外

“愛客達”鮮果店鋪從2020年起開始銷售哈密瓜,僅一個單品,就成為2020年度拼多多平臺哈密瓜銷售TOP3商家,日發貨平均6000單左右。每天,30多噸哈密瓜乘坐順豐速運的貨運班機,飛往全國消費者手中。

一下子就賣爆了!阿地力江·阿蔔杜力的“愛客達”,僅10天的發貨量就超過了爺爺馬合木提·買提熱木最輝煌時一整季的發貨量!

▲中午12點,阿地力江·阿蔔杜力的冷藏車就已經開到位於105團的哈密瓜地裏,等待採摘的哈密瓜裝車。周杭|攝

在吐魯番鄯善盆地,夏天來的早。哈密瓜的成熟時間,從吐魯番鄯善開始,途徑托克遜、103團、105團、呼圖壁縣、瑪納斯縣、沙灣縣、阿勒泰,一路向北,地域分散。

由於新疆地域面積大,從烏魯木齊發出的快遞相較於新疆其他城市要快24~48小時,為了保證消費者品嘗到更新鮮的哈密瓜,阿地力江·阿蔔杜力和叔叔經過仔細考察,决定把店鋪中轉倉設在烏魯木齊。

阿地力江介紹,在其拼多多店鋪的顧客裏,長三角和珠三角顧客居多,每年6月份哈密瓜眼見成熟之際,就不斷有老顧客跟店鋪客服瞭解哈密瓜銷售情况。今年4月2日,愛客達店鋪開啟哈密瓜預售,24天,7200多名顧客提前下單預定,其中80%都是去年購買過的老顧客。

“過去唐僧從長安出發,途徑吐魯番西行,如今哈密瓜從新疆吐魯番出發,穿越整個中國,走出了哈密瓜的東遊記。”年輕的阿地力江·阿蔔杜力雄心勃勃,“東遊到北上廣深不是我的最終目標,我還要讓哈密瓜借不斷發展的拼多多繼續東遊出海,到日本、東南亞。”

▲中午13點,為了保證哈密瓜在地頭到中轉倉的運輸完整性,與阿地力江·阿蔔杜力合作的合作社員們正在把哈密瓜裝進中轉箱,防止磕碰和暴曬。周杭|攝

每天下午,阿地力江·阿蔔杜力通過拼多多平臺的銷售及當日訪客情况,預估出第二天貨量,給在瓜田一線採收的艾可熱木·買合木提訂單。

當晚,艾可熱木·買合木提再把訂單給到各個合作社。第二天一早,合作社社員進行甄選精品哈密瓜,當天中午,新瓜就能運至烏魯木齊中轉倉。

8月4日中午12點多,阿地力江·阿蔔杜力收到了來自廣州市石女士30多元的訂單:一箱10斤重的精品哈密瓜。

在廣州商超,這箱哈密瓜的售價在60~80元。

阿地力江·阿蔔杜力通過ERP系統,將訂單推送至中轉倉,倉庫裏的打包員和質檢員分工,用5層厚的彩色瓦楞紙箱和2cm超厚的網套對哈密瓜進行打包並質檢,保證發出去的每一顆哈密瓜都能完好無損地送到顧客手裡。

當天下午17點左右,順豐的貨車從烏魯木齊中轉倉將數千件哈密瓜轉運至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貨運中心。最長不超過48小時,每一位像石女士一樣的顧客就能收到這箱在拼多多選購的哈密瓜了。而這距離哈密瓜從地裏摘出,不超過60個小時。

這樣的包裹,阿地力江·阿蔔杜力每天要發出6000單左右。

“其實不是我做的好,而是新疆的哈密瓜太甜了。”阿地力江·阿蔔杜力笑著說。

電商校準新疆瓜的新定位

新疆是“瓜果之鄉”,哈密瓜、葡萄、香梨享譽全國。得益於近年來國家對新疆基礎交通設施的大投入,新疆的優質農產品源源不斷出疆,快速抵達北京、上海、瀋陽、武漢、鄭州、廣東……

因為有充足的日照、晝夜溫差大,使得新疆的哈密瓜品質優於很多省份種植出來的哈密瓜。但好貨難求,其他省市的消費者要麼難以買到“made in新疆”的正品農貨,要麼買得很昂貴,價格甚至趕上進口水果。

為打通新疆優質生鮮農產品與全國大市場的市場堵點,拼多多“百億補貼”頻道篩選平臺上原產地直發、消費者評分較高的新疆農產品,將其納入補貼範圍,通過流量傾斜,將新疆農產品重點推介給平臺逾8億消費者。

▲下午17點,順豐速遞將打包好的哈密瓜從中轉冷庫陸續發出,大約6個小時後,哈密瓜就將乘順豐速運的全貨機飛往全國各地。周杭|攝

用補貼降低消費者的決策門檻。這一管道取得奇效。

2019年至2020年期間,拼多多平臺上,一大批新疆特色水果的線上銷售出現歷史突破。

過去難出遠門的新疆鮮果,如伽師瓜、沙瓤蕃茄、新鮮無花果等,如今基本都可以通過新電商平臺,實現48小時送達全國。

拼多多“百億補貼”頻道負責人表示,新疆農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未來拼多多將會繼續用真金白銀的補貼助力更多種類的新疆農產品上行,讓更多的消費者買到物美價平的“新疆禮物”。

新疆數字經濟研究院陳兵教授感歎,過去都說農業是最傳統的產業,農民們手拿鋤頭,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復一日的在辛勤耕作,年輕人千方百計想“離土進城”。如今,年輕的學生們畢業後紛紛走入田間地頭,拿起手機,一面通過新科技選種、種植,噴藥,一面通過新電商開店、直播、賣貨,“農業這個傳統創業,真的要被新電商改變了”。

總監制|劉克軍總編審|鄭北周

主編|程琳責編|林一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