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如梭。76周年前的8月15日,日軍宣佈了投降,抗日戰爭徹底勝利,舉國狂歡。那一段段被侵略的歷史,一個個被殘害的同胞,至今仍在我們腦海中揮之不去。曾經在革命中浴血奮戰的老兵們,也都垂垂老矣。如今他們的後代,恪守先輩教訓,不忘黨與國家,選擇兢兢業業為國家、人民服務。鮐背之年的鄒家華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學貫中西,在推動中國現代化發展中做出巨大的貢獻,同時活躍於政壇,留下一段傳奇佳話。
鄒家華的父親,是鄒韜奮,他在國家危難與民族艱難存亡過程中,做出突出的貢獻,同時也是中國赫赫有名的“救國七君子”之一。另外六比特“救國君子”則分別是史良、李公樸、沈鈞儒、章乃器、王造時和沙千里。
鄒家華於1926年出生在上海市,原名鄒嘉驊。其實他的祖籍並不在上海,是在江西餘江。因為父親工作的緣由,鄒家華跟著父親四處奔波,過早地瞭解了國民黨統治下中國水深火熱的境地,以及父親與仁人志士救國家民族於危難之中的艱難,獨立創辦的《生活周刊》等等。這給尚且年輕熱血的他帶來巨大的衝擊與啟迪,同時讓渴望做出一番事業的他振奮不已,這為後來鄒家華從政修技打下了思想基礎。
鄒家華小時候便有了自己獨特的“興趣愛好”和小技能,那就是到處折開玩具和家裡的電器。只要是他够得著的,就逃不過他的“魔爪”,鐘錶、家電、玩具,家裡經常亂糟糟的,一片狼藉。鄒家華的母親沈粹縝很是頭疼兒子,既擔心他的成長又覺得他影響父親專心在家工作的狀態。當時鄒韜奮卻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應該局限於條條框框的興趣,順其自然就好,認為兒子就像自己父親當初喜歡上了機械工程一類那樣,以後自會有不可估量的發展。事實證明,鄒老先生的斷言沒有錯,當年那個愛折開玩具的孩子,後來成長為國家不可或缺的科技棟樑。
不幸的是,1941年鄒韜奮被檢查出了罹患耳癌,在病痛的折磨下,這位年僅48歲高尚的志士在1944年病逝於上海,留下了17歲的鄒家華和他的母親沈粹縝。鄒家華痛不欲生,他依然記得父親創辦過的《生活周刊》,以明確的宗旨呼籲全國人民要“暗示人生修養,喚起服務精神,力謀社會改造”;他更不能忘記父親在彌留之際還心心念念國家的民主、國事的呼籲。這些讓他寢食難安,如鯁在喉,於是年僅17歲的鄒家華决定,要像父親那般,積極投身於中國的革命事業,做一個不屈的革命鬥士。
17歲的鄒家華踏上了參加新四軍的道路,他在部隊裏從不喊苦、喊累,反而是很快適應部隊裏刻苦嚴苛的生活,訓練時從來不偷懶,因為他知道,一旦他偷懶了、有所懈怠了,他的意志力會下降,繼而影響他在部隊的表現。很快,他的突出表現受到了上級的關注,他們認為鄒家華既有堅韌的品格訓練,同時又有刻苦學習的能力,便讓他去華中新四軍建設大學學習理論知識。在這裡,他系統學習了機械方面的知識,瞭解了大量的理論要素。部隊的艱苦訓練與理論知識的武裝,讓鄒家華深刻到自己的不足,他需要去資源更為有限的地方歷練,來讓知識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為了獲得國家選派人員進修蘇聯的機會,鄒家華每日苦練俄語,只為彌補自己語言上的不足。經過他夜以繼日地練習,所有人都看到了他的努力。終於,他爭取到了這個寶貴的名額,前往了蘇聯莫斯科包曼高等工業學院機械製造系學習。在這裡,鄒家華虛心向蘇聯的營員求教,孜孜不倦地汲取機械知識,這無疑為之後祖國的資訊技術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特殊時期的影響來勢洶洶,鄒家華的工作遭受到一定的影響。而他沒有就此消沉,反而沉下心來勞動或者研究自己鍾愛的機械知識,想為之後國家發展盡自己一份力。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努力自律終於回報了他。黨和國家大浪淘沙,發現了他傑出的機械才能和出眾的領導能力,重新重用了他,1982年官至副廳級,這一年,鄒家華46歲。
已是副廳的鄒家華在任職期間沒有任何所謂的“官架子”,他還是謹記父親鄒韜奮的教誨,兢兢業業,發揚優秀的“韜奮精神”,對國家的信息化發展以及機械成長空間不斷探索,摸爬打滾幾十年,換來我們中國的機械電子科技領域的重大突破,迎來了中國製造行業的大發展。七届人大會議上,鄒家華因領導能力出色和突出的才華品德當選為國務院的副總理。此時,他已經年過半百,卻仍舊精神矍鑠。經常以身作則去民間考察和訪問,來進行自我總結和評估。可以明確的說,鄒家華是帶領國家發展進步的中流砥柱,他對國家發展功不可沒。
如今國家安康,盛世在傾。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繁榮昌盛,越來越好。而為我們國家人民著想的鄒總理,也隨時間進入鮐背之年,於2003年退休了。95歲的他依然保持著良好的作息時間與運動效率。他經常關注時事熱點,並且酷愛書法,對書法有很高的造詣。看鄒老先生寫的書法,氣質脫俗,卓然而立,字如其人,穩重而大方,像他本人那樣,彰顯著他獨特高尚的品德操守。他也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祖國教育的發展,就像他寫的:“百年辦學勤為訓,育德授智儘先道。”在他看來,辦學的目的不單單是學習知識,培養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在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的基礎上,要知所先後,方能為近道。
鄒家華先生一生為國奉獻,少年壯志報國,中年砥礪前行,老年不悔終生。他一直在前進,從未停止過。我們相信,我們也期待,在他信仰最終踐行的那一刻,共同星火燃燒了大地,達到彼岸的偉大勝利。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