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給一水果取名,卻被國人叫錯400多年,如今你的叫法也錯了?

新疆 118℃ 0
摘要:清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帝派官員到新疆哈密按照蒙古王公例編制旗隊,而哈密地處新疆的東部,自古也是絲綢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華拱衛”的稱呼,聲名遠播。康熙年間,新疆也會向康熙帝進貢瓜果,有一種甜瓜模樣好看,味道鮮美,康熙帝吃著非常高興,旁邊的臣子自然也很安心。然而哈密瓜得名於康熙年間,卻被國人叫錯了400多年。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帝派官員到新疆哈密按照蒙古王公例編制旗隊,而哈密地處新疆的東部,自古也是絲綢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華拱衛”的稱呼,聲名遠播。

眾所周知,新疆還是“瓜果之鄉”,一年四季皆有幹鮮瓜果,如石榴、葡萄、無花果、巴旦杏、香梨、哈密瓜等。康熙年間,新疆也會向康熙帝進貢瓜果,有一種甜瓜模樣好看,味道鮮美,康熙帝吃著非常高興,旁邊的臣子自然也很安心。

不過康熙帝“多嘴”問了一句:“這瓜叫什麼名?”然而旁邊的臣子卻不太記得這瓜的名字,但臣子知道這是新疆進貢的瓜果,而且哈密久負盛名,“哈密的瓜”也十分出名,只要回答“這是哈密王進貢的瓜”,那麼腦袋肯定是保住了。

康熙帝心情愉悅,對臣子也沒有過多苛責,便給這瓜起了一名,叫“哈密瓜”,而“哈密瓜”這一稱呼便一直叫了下來,事實上,“哈密瓜”最早是種植在地處吐魯番地區,名叫“鄯善瓜”。

康熙年間時,鄯善王每年給哈密王進貢“鄯善瓜”,這是瓜中極品,產自鄯善東湖的甜瓜也有“瓜中之王”的稱號。晚清詩人蕭雄在《西疆雜述詩》還特別描述了哈密瓜:

圓而長,兩頭微銳,皮多,或間青花成條,隱若有瓣,按之甚軟,剖則去瓤食肉,多桔紅色,香柔如泥,甜在蔗蜜之間,爽而不膩,惟止渴較遜。

不過皇帝最早認識到“哈密瓜”,並不是在康熙帝時期,可以追溯到漢明帝時期,據《太平廣記·陰貴人》記載:“漢明帝陰貴人,夢食瓜,甚美。時有敦煌獻异瓜種,……名穹窿。”“穹窿”在維吾爾語中的意思便是“甜瓜”,這是我國歷史上首次對新疆甜瓜的記載。

不過新疆栽培哈密瓜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據相關文獻記載,早在西元前二世紀時,新疆甜瓜便在敦煌栽培了。唐朝時期哈密的瓜便已聲名遠播,明朝時期,《西域番國志》中則記載了:“魯陳(今鄯善魯克沁)‘土宜種麥、麻、豆、廣植葡萄……甜瓜、葫蘆屬’”。

然而哈密瓜得名於康熙年間,卻被國人叫錯了400多年。

在康熙帝“一錘定音”後,“哈密瓜”一名就再也沒有改過來,上世紀50年代後,哈密瓜還得到了中國的“拳頭產品”,1957年時,鄯善縣東湖建立起了新疆第一個商品哈密瓜出口基地,在日本,哈密瓜被稱為“聖果”。

1998年3月,國家正式將鄯善縣命名為“中國哈密瓜之鄉”,此外鄯善縣還是葡萄的故鄉,新疆最大的優質葡萄出口基地,以及全世界葡萄品種最集中、最齊全的地區就是鄯善縣。

值得注意的是,鄯善縣雖然稱“鄯善”,是因古鄯善國得名,但並不是古鄯善國的故地,古鄯善國的故址是在今若羌縣境,另外古鄯善國還有一個聞名天下的名字——樓蘭古國。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