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網上有文章言:沙灘上種哈密瓜是“文宣噱頭”。真的是嗎?本次農資頭條一行調研團就帶你走進海南海沙地的哈密瓜種植大棚。
海沙地準確的說是鹽鹼乾旱沙地,指的並不是海水和岸堤的交界處沙灘,相反多數海沙地距離海岸線很有一段距離,地勢平坦且較高一些,但土層地質與沙灘基本一致。
哈密瓜是葫蘆科甜瓜屬植物,屬於甜瓜。在2009年03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準予對“哈密瓜”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保護地域範圍也做了明確的規定,主要是吐魯番哈密盆地相關地區。海南哈密瓜由吳明珠博士從新疆哈密瓜引進,故而在海南當地,多數種植戶就直接稱甜瓜或者哈密瓜種子的種類名,例“25號”“金鑲玉”等。
當然,我們經常看到“沙灘上種出哈密瓜”或“無土種植”等報導,普通讀者會被誤導認為“隨便把種子埋進沙子裏就能長出哈密瓜來”,這是嚴重的誤解,如果沒有人工和科技的干預與兜底,丟進海沙地裏的瓜種苗絕對活不過2天。但有了先進的技術支援,那些“無用的沙灘地一樣能變廢為寶,澆灌出不一樣的果實。”
就是這樣幾乎寸草不生的海沙地,在1995年接受了海南三亞“南繁育種基地”試種成功的新疆改良哈密瓜後,一躍而起,力壓坡地和水田地的哈密瓜種植事業。因沙地瓜問題較少,產投比更佳,隨著沙地瓜走俏市場,龍沐灣海域出現了哈密瓜與遊客共爭海灘的一幕。
從前的海沙地種植技術,需要用到的是椰糠種植、無土栽培等,但在冬日低溫環境下,暴露在空氣中,根部生長緩慢,效果並不好。2012年以後,海南各地陸續換做大棚種植。日前,哈密瓜在海南的種植面積已經接近了海南水果種植總面積245萬畝的十分之一,其中以樂東佛羅、東方板橋、三亞陵水等地面積較為集中,這一數據的增長何其誇張。
與內陸新疆地區的哈密瓜種植管道不同,海南哈密瓜的種植為吊掛型,多為一藤一瓜、三藤兩瓜,以保證哈密瓜的養分吸收、長勢形狀和甜度保障;海南種植的哈密瓜時期也充分利用了地理地勢的溫度和光照因素,與新疆種植的哈密瓜收穫時期相反,在冬季後(頭年11月--次年5月)上市完美避開哈密瓜大規模上市的價格戰,保證收益的同時填補了市場空白造福了群眾。
眾所周知,海南最好的海沙地種植大棚在樂東縣,樂東縣最好的海沙地種植大棚在鶯歌海鎮。在之前,鶯歌海鎮的海沙地具有沙地一切的特性:升溫快、降溫快,不保水、不保肥(甚至水肥打過之後,20分鐘就流失了),地裏水分含鹽量(EC值)達到了極高的4、5(海沙地正常可用的數值為<2,0.6-1之間最佳)。隨著現代的科學種植技術,解决了這些難點。
據調研可知:海沙地租地普遍每年已達3500-4000元/畝,6年起租(也有極少數地租甚至能達到8000元/畝/年)。儘管如此,海沙地已經告罄,很多人都在排隊等著租地。而在坡地或是水田地,地租就遠遠比不上海沙地的數據可觀了。
在沙灘地或貧瘠的土地上種植,必須要保證澆水灌溉、施肥的時間與間隔是經過長時間的試種,摸清並掌握了當地的地質土壤條件;超來越多的投資湧入和育種及設備科技陞級,使海南哈蜜瓜種植產業漸漸向資金與科技密集的方向轉型。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