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烏衣巷》
古時候實行君主制,中原的附屬國要向皇帝進貢,朝中大臣們在節假日裏也會準備禮物進獻。送禮也要投其所好,明朝時期,李太后李彩鳳提拔了一名官員叫馮保,要求他為自己尋找優質的艾葉調養身體,馮保想起自己以前提拔過蘄州的馮尚書,那裡有優質的艾葉,就命他搜尋。這位馮尚書感念馮保的提拔之情,他精心操辦此事,專門派人挑選上好的9尖蘄艾葉,這種艾葉品質上乘,呈上去以後,深受李太后喜愛,後來這種艾葉身價倍增,還成了專門供應皇室的貢品。
我國物產豐富,水果深受世人喜愛。尤其是到炎熱的酷夏時節,去火消渴的水果就成了大家的盤中美食。很多人到了夏天喜歡吃西瓜,西瓜脆甜多汁,一直飽受好評,但我們要講的這種水果不少人稱讚其比西瓜味道還要甜美,康熙皇帝叫錯了這種水果的名字,國人也跟著叫了400年,時至如今這種水果的名字仍未改正。
這種水果就是哈密瓜,新疆的特產,甜蜜的口感深受人們喜愛。這種瓜是我國本土特產,栽種時間已經長達4000年之久。不僅種植的年頭長,而且種植面積廣泛。古時候,哈密國有一個縣叫鄯善縣,這裡盛產哈密瓜,因為其位置特殊,非常適合種植哈密瓜,瓜果成熟以後,果肉飽滿,口感甜爽,也成了鄯善縣的特產,當地人十分喜愛,這種瓜也成了當地重要的經濟收入來源之一。
清朝時期,哈密國需要向朝堂進貢,鄯善瓜作為鄯善縣的特產,被哈密國國王的關注後,十分喜愛其獨特的口感,一直想把這種瓜進貢給朝廷。古時候交通不便,人們只能用馬車拉貨,再加上道路崎嶇,想要把一種水果從遙遠的新疆送到康熙手裡十分困難,當時科技的限制,使得哈密國國王雖然多次派人運送,但天氣影響加上路途顛簸,往往送到半路的時候,鄯善瓜已經壞完了,壞掉的瓜是不能再繼續送的,而從新疆到京城運送一次就需要上百天的時間。
哈密國的國王也知道運送這種水果困難,但為了能讓康熙成功品嘗到這種水果,他仍然要求文武百官想盡一切辦法將水果運送,有大臣提出意見,將鄯善瓜和裝有凉水的大瓮一起存放,以起到降溫的作用,但效果並不好;也有大臣提出意見,運送之人在夜間行進,白天就到驛站中休息,减少這種瓜受日照的時長,以保證能够儲存的時間多一些,但由於距離太遠,路程太長,所以這種方法也不奏效。
有官員提出了改良意見,認為既然成熟的瓜在運輸中容易受損,那麼就運送未長成的瓜。將鄯善瓜的瓜苗種植起來,隨馬車一同運往,瓜苗由專人悉心灌溉,保證其茁壯成長,當抵達京城以後,得以瓜熟蒂落,這樣康熙皇帝就能吃上這種美妙的瓜了。
哈密國國王採納了這個意見,派專人邊運邊種,費盡心思終於把鄯善瓜送到了康熙皇帝的面前,康熙皇帝之前也沒見過,品嘗以後發覺味道甜美,他立即詢問身邊的大臣,這種瓜叫什麼名字,而因為當時身邊的大臣之前也沒有見過這種瓜,只是知道是由哈密國國王派人進貢來的,所以就如實禀告。康熙略微沉思,就决定給這瓜命名為哈密瓜,從此以後,鄯善瓜也就囙此更名。
哈密瓜營養價值豐富,含有大量纖維素和微量元素,新疆人十分喜愛,不少人認為吃這種瓜可以延緩肌膚衰老,延長生命。哈密瓜渾身是寶,不僅果肉可以食用,瓜籽也可以煉製出精油,將其應用於化妝品行業中,可以起到美容養顏,抗氧化的效果。
實際上我國其他地區的瓜農也有種植這類甜瓜,並且在外觀上也和新疆哈密瓜相差無幾,但是在各種品種裏,也只有新疆的哈密瓜最好,這就是因為新疆特殊的地理風貌,光照時間特別足,並且晝夜溫差特別大的原因,只有新疆地區的哈密瓜能够享受到最充足的陽光,糖分也能充沛的沉澱下來,而在國內其他地方生產出的哈密瓜,在口感上就略遜一些,這樣並不利於哈密瓜的品牌打造。新疆各地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達成了協定,把哈密瓜申報為具有地域特色的地理商標,這樣除了新疆以外,其他地方種植的甜瓜就只能叫別的名字,不能再叫哈密瓜了。
結語
今王志在報吳,必先投其所好,然後得制其命。送禮講究投其所好,這裡面可是一門不小的學問。送的好,博君一笑,那就算交了一個好人情;送的不好,熱臉貼了冷屁股,那可就得不償失了。新疆的哈密瓜品種資源豐富,皮薄肉厚,香味十足,有時間大家可以去新疆轉一轉,不僅能够品味到口感頗佳的瓜果,還能够感受到當地極具特色的風土人情、建築環境、飲食習慣和文化傳承,這些都極具特色,非常值得大家去轉一轉。
參考文獻:
《烏衣巷》
《東周列國志》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