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與袁紹是發小,為何會成為對手,引發官渡之戰。
東漢末年,曹操得到了天時,孫權得到了地利,劉備得到了人和。他就是出自四世三公家庭的袁紹。簡單的說是兵多將廣,地盤大,還很有錢,尤其是在官渡大戰之前,絕對稱得上是漢末最强的一股勢力,坐擁冀、青、幽、並四州幾十萬的軍隊。世代都官居高位,他是官N代。就這在這樣一個極好的政治條件下,官渡之戰之後,整個袁氏家族逐漸沒落,陷入內鬥,最終逐漸滅亡。曹操的實力遠不及袁紹,袁紹為什麼會被打敗?
東漢末年,曹操得到了天時,孫權得到了地利,劉備得到了人和。他就是出自四世三公家庭的袁紹。簡單的說是兵多將廣,地盤大,還很有錢,尤其是在官渡大戰之前,絕對稱得上是漢末最强的一股勢力,坐擁冀、青、幽、並四州幾十萬的軍隊。世代都官居高位,他是官N代。就這在這樣一個極好的政治條件下,官渡之戰之後,整個袁氏家族逐漸沒落,陷入內鬥,最終逐漸滅亡。曹操的實力遠不及袁紹,袁紹為什麼會被打敗?
如人們耳熟能詳的蜀漢五虎將、曹操的五子良將和江東12虎臣,堪稱是交相輝映。其中尤其以蜀漢五虎將最為著名,也影響力最大。囙此蜀漢五虎將們,由於總在逆境,甚至絕境中作戰,激發出來了幾乎全部潜能。且最好玩的還在於,蜀漢五虎將中曾有4比特跟隨過曹操,而曹操卻一個也沒留住,那麼為何會如此呢?
我們都知道漢末三國時期有三大戰役,除了劉備伐吳的夷陵戰役,雙方戰場實力相差不大之外,另外兩場大戰都是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其中的官渡之戰是三大戰役中的第一戰,直接奠定了曹魏政權的基礎。戰役中出現了層出不窮的奇謀妙計,也出現了多位知名大將之間的相互廝殺,可以說是精彩紛呈。因為袁紹恰恰把這十敗表現的淋漓盡致,具體表現到戰場上,就是六大決策失誤,也可以說袁紹有六次機會挽回官渡敗局,卻都被他完美避開了。
人生難免挫折,但遭遇重挫之後,有人如劉邦一般最終翻盤,有人如蜀漢一般穩定局勢,也有人如袁紹集團一般走向滅亡,個中原因,值得深思!夷陵之戰已經造成吳蜀兩國兩敗俱傷,一方如果繼續進攻,必然引起曹魏偷襲的毀滅性後果。而官渡之戰後的局面則不同,曹操挾官渡大勝之餘威,袁氏殘餘勢力大部降曹,戰後兵强將廣,形成了破袁的優勢兵力,滅袁就在此刻。
建安五年,曹操和袁紹大軍集結在官渡,雙方展開了三國時期最關鍵的戰爭之一。最後曹操在郭嘉、許攸等謀士的幫助下,火燒了袁紹的烏巢糧倉,最終逼的袁紹撤軍北方,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可為何最後袁紹的勢力卻莫名其妙的瓦解了,曹操順勢統一北方了呢?隨後在謀士郭嘉的建議下,西元207年曹操北征烏桓,最後袁尚被抓而死在了曹操的手中,至此袁紹集團最後一隻力量也被曹操所殲滅,整個中原大地的北方完全屬於了曹操。
三國第一大戰役——官渡之戰發生地在河南,這是河南歷史文化的一塊瑰寶。三國第二大戰役赤壁之戰早已被其發生地拍成電影賺了幾個億,而我們河南對我們自己的寶貝至今視而不見,無動於衷,根本問題是缺乏對她的研究,以至於不瞭解她的重大意義所致。以前我們總說官渡之戰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一場戰爭,但我們沒有深入探討她的深層次意義,為什麼會“以少勝多”“以弱勝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