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王海燕
上海代表團6日舉行分組會議,第三小組分會場討論得熱火朝天,來自企業和高校的代表不約而同提到了“人才”。
“智能汽車行業正面臨人才之困。”全國人大代表、零束科技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劉懿豔說,中國智慧網聯汽車行業正高速發展,但人才儲備遠遠不夠。預估到2025年,我們整個智慧網聯的汽車行業人才缺口達到3.7萬。
智慧網聯汽車是跨領域跨學科融合創新的產物,對研發人員提出全新的知識和科技要求。劉懿豔以智慧駕駛為例:這個領域的人才需要同時具備算灋、車輛工程、軟件三大專業背景,而細分到專業學科就涉及機械工程、電腦科技、交通運輸工程、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電子科技、資訊與通信工程等知識。劉懿豔說,在智能汽車行業,大量人員學科背景單一,他們到了企業基本上通過邊幹邊學來完善知識結構,轉型過程緩慢,人員培養週期長,成本非常高。“同時具備多種學科背景的人才很少,具備成熟經驗的人才更為稀缺,現有的存量市場無法匹配我們這個行業對於人才的大量需求。”
劉懿豔說,智能車原來主要是應用軟體場景開發,實際上這兩年逐步探索到底層軟件、作業系統、晶片的開發。所以,智能車也需要基礎學科的這些突破和研究。而現時這方面的人才數量很少,底子非常薄,不利於行業長期發展。她希望儘快出臺智慧網聯汽車行業的人才培養發展規劃,及時做好新領域新賽道人才的頂層設計佈局。
智慧網聯汽車領域所遇到的人才問題,在其他新興產業也不同程度存在。企業求才若渴,而高校輸送的人才卻與市場脫節,高校如何培養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印傑認為,要通過產教融合,讓學生直接成為企業技術創新和工程創造的主力軍。
全國人大代表、東方財富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其實認為,企業作為在生產第一線、研究第一線、產品第一線、競爭第一線的機构,更容易發現市場機會在哪裡、覈心難點在哪裡,而我們很多企業在基礎研究這一塊的投入依舊薄弱。他認為,一方面要加大企業和高校企業、研究機構的緊密合作,另一方面可以引導那些優秀的上市企業投入更大比重的基礎性原創性研究。(解放日報北京3月6日專電)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