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力爭達到76.5%

北京 100℃ 0
摘要:《北京市“十四五”時期交通發展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5月7日出爐。《規劃》明確,“十四五”時期,北京市將重點加快軌道交通“四網融合”、軌道與公車融合,推進交通運輸綠色發展,建設步行自行車友好城市,鼓勵綠色低碳出行,力爭“十四五”末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6.5%。

《北京市“十四五”時期交通發展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5月7日出爐。《規劃》明確,“十四五”時期,北京市將重點加快軌道交通“四網融合”、軌道與公車融合,推進交通運輸綠色發展,建設步行自行車友好城市,鼓勵綠色低碳出行,力爭“十四五”末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6.5%。

預計到2025年,中心城區日均出行總量將達約4100萬人次,較“十三五”期末3619萬人次增長約13%。都市副中心與中心城區之間的客流交換量顯著增加。城市交通打造1小時“門到門”通勤圈,構成2500公里以上的軌道網,支撐首都圈內5萬人口以上城鎮組團發展和通勤需求。

  新增45分鐘通勤出行比例等名額

“十三五”時期是北京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五年,北京交通事業發展成效顯著。京津冀覈心區1小時交通圈、相鄰都市間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提升至73.1%。在此基礎上,《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北京市將著力落實“三個優先”(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發展理念,初步構建起綜合、綠色、安全、智慧的立體化現代化城市交通系統。

《規劃》共設定22項規劃名額。與以往相比,本次《規劃》新增或修改若干名額:為推動軌道交通和地面公車協同提升對小汽車的競爭力,將軌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調整為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為推動一體化融合發展,新增了市郊鐵路與城軌交會點設定換乘站占比、換乘站付費區換乘占比、軌道車站周邊換乘距離小於50米的公車網站占比等名額;為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設定了交通行業營運車輛碳排放總量下降比例、營運車輛新能源化占比等名額;為響應市民快速通勤需求,新增了45分鐘通勤出行比例等名額。

到“十四五”末,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預計將達到76.5%,軌道交通(含市郊鐵路)里程將達到1600公里,道路交通指數將力爭控制在5.48。

  5條城市軌道交通郊區線運行提速

軌道新線飛速建設,既有線也將得到改造提升。為了構建全域快速軌道網,將提高5條城市軌道交通郊區線(昌平線、亦莊線、15號線及貫通後房山—燕房線)的運行速度,為亦莊、順義、昌平、房山、燕山提供快速通勤服務。

對通密線、東北環線、都市副中心線、東南環線和京門線實施增設專用複綫改造。同時,增設改造換乘站,對城市軌道交通與市郊鐵路兩網38個交匯處(共84處)按照付費區換乘的要求增建換乘站,對既有3座換乘站(北京西站、北京北站、北京站)進行改造,實現付費區換乘。

越來越多的地鐵線將實現跨線運行。《規劃》提到,“實現1—八通、9—房山、9—大興、8—昌平、5—亦莊、10—亦莊等線路之間的跨線運營。”此外,城市軌道交通與市郊鐵路跨線運行。19號線與市郊S2線、平谷線與通密線、平谷線與東北環線直連直通,跨線運營。

都市各個方向,都有軌道提速規劃。西北方向,延長昌平線支線至海澱山后,新增昌平支線與8號線聯絡線,實現海澱山后與回龍觀、中心城區直聯直通。西南方向,新增大興線與9號線聯絡線,强化黃村與豐台科技園、麗澤以及西南部各地區之間的聯系;東南方向,新增亦莊線支線,實現亦莊線與5號線、10號線直聯直通,强化亦莊與中關村、CBD、首都功能覈心區等重要區城的聯系;東北方向,新增平谷線與市郊鐵路通密線、東北環線之間聯絡線,實現東北部地區與中心城區、北部地方與都市副中心直聯直通。

《規劃》提出,提升城市軌道交通與市郊鐵路融合度,實現“一套體系、一網運營、一票通行、一站安檢”。到2025年,軌道交通(含市郊鐵路)總里程力爭達到約1600公里。

  地面公車幹線准點率計畫達85%

按照規劃,未來公車捷運換乘將更加方便。《規劃》明確,促進地面公車與軌道兩者功能融合、線網融合、網站融合、運營融合,持續優化地面公交線網,减少長、大線及其與軌道重複線路,新增接駁微循環線路。統籌公車和軌道網站規劃,形成疏密有致、互為補充的網站佈局,提升網站覆蓋率,縮短兩網車站之間換乘距離,實現公車和軌道服務“一張網”。到2025年,地面公車幹線准點率達85%。

深化都市副中心地面公車綜合。中心城區和都市副中心間依託京通、京哈、廣渠路等高快速路實現中間段快速通行。强化兩端接駁,依託微循環線深入街區、辦公樓,做好與公車幹線和地鐵站的接駁換乘。大力發展點到點的定制公車服務模式。

  小客車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

在小客車管理方面,北京繼續深化實施交通需求管理,精細化調控交通需求。到2025年,全市小客車保有量控制在580萬輛以內。

根據《規劃》,北京加强擁車用車管理,降低小客車出行强度。調控小客車數量,逐步增加新能源名額占比,優先向無車家庭配寘小客車名額,加强“一人名下多車”治理,推動個人名下第二輛及以上在本市登記的小客車有序退出。持續强化機動車通行管理,落實外埠進京車輛禁限行和國三柴油貨車全市域禁行措施,實施工作日高峰時段區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加强違規電動三四輪車管理,實施新能源物流配送車輛優先通行政策,並適時研究新的通行管理措施。

同時,加快推動小客車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運用科技、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在管好道路停車的基礎上,强化居住區停車管理和組織停車管理,綜合施策、“以靜制動”,調控小客車使用需求,降低小客車使用强度。强化覈心區交通管控,讓覈心區“靜”下來。

  五環內12米以上道路全劃非機動車道

建設步行和自行車友好城市方面,《規劃》提出,到2025年,五環以內路幅寬度12米及以上道路全部施劃非機動車道分道線,機非混行道路全部增設自行車優先標識。

在中心城區,重點推進“兩軸—三環—三橫—四放射”的慢行廊道工程。“兩軸”包括長安街、南北中軸線,“三環”包括二環路、三環路、四環路,“三橫”包括平安大街、前三門大街、兩廣路,“四放射”包括京藏高速輔路、自行車專用路南展、自行車專用路東拓、通州自行車專用路。同時,在都市副中心,規劃建設“都市風輪”通惠河沿線自行車專用路示範專案,推進行政辦公區步行和自行車示範路建設。

在濱水、綠道慢行系統建設方面,打造“一核、兩環、五帶、十片區”市級綠道系統,“一核”指首都功能覈心區,“兩環”指都市公園環、郊野公園環,“五帶”指淺山森林遊憩帶、平原森林濕地遊憩帶、大運河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十片區”指都市副中心、中關村科學城等十個重要功能區。

根據《規劃》,北京還將在郊野和山區規劃建設“一十百千”森林步道體系,構建1條100公里串聯山區平原的森林遊憩道、10條森林馬拉松步道、100條10公里健身步道、1000條3—5公里的迷你步道,打造特色化的全程、半程、微型馬拉松跑道。在清河、凉水河沿線建設步道和自行車道系統。

“十四五”時期,完成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至十三陵水庫42公里綠道以及永定河、潮白河等綠道建設,新建綠道350公里。“十四五”時期,全市將建設濱水慢行系統約400公里。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