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啤酒大麥受制於人雪花啤酒侯孝海疾呼成立聯盟和共商機制

江西 80℃ 0
摘要: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啤酒消費國,但由於國產啤麥種植面積逐年萎縮,每年平均500來萬噸的使用量有80%以上靠進口!“是進口大麥把中國啤酒推向了世界第一啤酒大國的位置。”與會專家介紹,中國啤麥育種已達到世界領先水準。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侯孝海在該產業研討會上疾呼,除了雪花啤酒自己要在資金、應用、標準、科研上支持和投入外,行業上下游企業要形成一個强有力的聯盟組織和共商共創的機制。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文靜成都報導

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啤酒消費國,但由於國產啤麥種植面積逐年萎縮,每年平均500來萬噸的使用量有80%以上靠進口!

“是進口大麥把中國啤酒推向了世界第一啤酒大國的位置。”12月30日,在成都召開的國產啤酒大麥產業研討會上,中國酒業協會啤酒分會秘書長元月說起這句話時,滿臉無奈。與會專家介紹,中國啤麥育種已達到世界領先水準。但對啤麥品種有的地方還採用“用牙咬”這種落後的測定方法時,元月直接用了“打臉”來形容。

“啤酒大麥既關係生存,又是生命之源。作為行業裏銷量最大的企業,雪花啤酒願意在國產啤麥的發展中做參與者、試驗者、支持者、探索者。”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下稱雪花啤酒)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侯孝海在該產業研討會上疾呼,除了雪花啤酒自己要在資金、應用、標準、科研上支持和投入外,行業上下游企業要形成一個强有力的聯盟組織和共商共創的機制。

“大聲喊出去,要搞國產大麥,這才有人關注。否則一家企業不可能把事情搞好。”他說。

啤酒大麥關係產業安全

這是啤酒行業近年來,第一次由中國酒業協會召集組織,聚集了行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啤酒專家、科研院所、大學和資深媒體代表召開的一次關於國產啤麥發展的小範圍研討會,由華潤雪花啤酒發起。

國產啤麥產業研討會文靜/攝

研討會召開的背景是中國進口大麥量暴增。

根據海關總署公佈的最新資料,1-11月我國累計進口大麥1146萬噸,各月大麥的進口量較2020年有所增加,預計全年將突破1200萬噸。其中11月,我國大麥進口量為153萬噸,同比增長37%,創近三年進口量新高。

我國進口大麥主要用於啤酒的釀造以及飼料使用,市場缺口較大,故進口需求較大。中酒協啤酒分會提供的資料顯示,去年5月起,我國商務部對澳大利亞進口大麥徵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後,啤麥的三大進口國移位為加拿大、法國和阿根廷。今年以來,這三國的累計進口量和進口額均同比出現高增長,分別占所有啤麥進口量的50%、30%和17%左右。烏拉圭成為近兩年啤麥進口中國的又一“開源”國。

進口量巨增導致的結果是,中國酒業協會啤酒分會秘書長元月披露數據,我國啤酒大麥的使用量近年來穩定在每年500萬至530萬噸之間,但國產啤麥在啤麥市場的占比僅有10%-11%。

圖源:中國酒業協會啤酒分會

“從安全來講,現時啤酒大麥的供應產生了重大變化,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這種狀況可能還會延續,就是國際大麥價格不確定、供應也不確定。這不僅來自於種植,更多來自於政治和全球經濟的重大變化。從發展態勢來看短期內不會改變,我們需要重視對國產啤酒大麥種植的供應。”侯孝海說。

從產業鏈發展需求來講,他指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啤酒生產國和消費國,竟然在啤酒重要原料方面沒有任何的地位和話語權,產業甚至處於兩極分化的落後階段,非常不利。只要是啤酒產業鏈上的企業,都有責任思考和重視中國啤酒大麥的發展。

“現在拿錢還能買到麥子,只是多和少。要是有一天國際環境發生變化,實行封鎖,拿錢都買不到了呢?”元月不無擔心,搶麥大戰已經在啤酒企業間打響。

“第一是生存情况,第二是生命之源。在全球疫情氾濫、全球政治格局和經濟格局產生重大改變的今天,中國很多產業處於較為艱難的環境,啤酒產業相對還算好的。兩個危機,一個情懷,是我們要發展啤麥產業的初衷。”侯孝海說。

“產業鏈沒有形成命運共同體”

“產業鏈上的企業,坐在一起的機會很少,這是中國啤酒產業的悲哀。”侯孝海反思道,大麥種植基地和農戶、麥芽企業、啤酒企業還沒有形成命運共同體,各走各的路,各幹各的事,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連原料端都受制於人。

雪花啤酒首次召開供應商大會文靜/攝

“完整的產業鏈才是中國現時競爭的最大法寶。”侯孝海在研討會上即興發言,高鐵為什麼中國强,是因為中國整個產業鏈製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現代化最强。所以產業鏈佈局思維也是中國啤酒業現時最重要、最緊迫所在。他認為,中國啤酒行業從無到有,過去太講究啤酒生產、銷售的專業化,忽視了產業鏈完整佈局的賦能。這是中國企業大多走過的彎路,走著走著發現卡脖子了,導致整個產業發展受阻,就像晶片。

“過去,啤酒企業把瓶子包裝、麥芽等輔料製造都甩掉,現在看來未必成就了效益最高、生產最安全、最有價值的企業。”侯孝海提到了行業近年來剝離包袱、輕裝上陣未曾想到過的一面。

比如,啤酒企業大多扔掉麥芽廠,像重慶啤酒,更談不上補鏈。其實,啤酒大麥對外依存度高由來已久,甚至在2007-2008年國產啤麥的使用量遠遠超過進口啤麥,但窗口期一閃而過,中國啤酒產業鏈上下都沒有引起足够重視。元月回憶起來不無可惜。

“現在國產啤酒大麥越來越少,資源儲備已到非常低的階段,處於瀕危狀態了,所以很急迫。”侯孝海說,為了中國啤酒未來發展的基本保障,也為了產業鏈更加完整,行業龍頭企業應該率先站出來做事,讓農戶有種植,因為產業有需求,市場有價值。“這個產業雖然不是國家的支柱產業,但產業出現問題,國家是有損失的。”他說。

侯孝海進一步表示,雪花啤酒在啤酒大麥中願意做參與者、試驗者、支持者和探索者,最終形成中國特色的啤酒大麥的產業鏈體系。無論是在資金、應用還是標準製定上,雪花啤酒都可以支持並開展實驗,願意承擔損失。雪花啤酒技術研究院要成立大麥和酒花研究中心,企業撥付科研經費資源。如果聚焦在一個地方試驗,雪花啤酒還可以給予更大的扶持。

呼籲形成聯盟和共商共創機制

“大聲喊出去,要搞國產大麥,這才有人關注,才能聚焦科研機構、農墾集團、麥芽企業等利益相關方。光靠一家企業很難把事情搞得好,有組織、有聯盟,有溝通機制才可以共商共創。”侯孝海疾呼,行業協會或五大啤酒企業帶頭成立聯盟發展國產啤麥,以5年或者10年,乃至更長時間來做,讓國產啤麥成為啤酒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國產啤麥的種植面積早已逐年萎縮。甘肅農科院教授潘永東在產業研討會上表示,希望通過3年至5年共同努力,啤麥的國產化率能提升到30%-40%。

是要在原有基地上發展優質品種的點,還是做擴大種植的面?這是國產啤麥的路徑問題。

“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既有頂層設計,又有落地項目,形成新的啤酒大麥產業鏈發展指導思想。如果不從育種到種植、到加工、再到生產一條線打通,我們是無法做的。但從一顆星光到漫天星空的燦爛,不要想一年就搞定,要以滿足整個產業鏈的共亯共贏為導向,這是聯盟要共同追求的。”侯孝海指出,中國產業已從規模化到高品質發展,打造中國特色,需要有共創性、系統性。

“以市場化手段解决農民種植啤麥對價格的後顧之憂,種植發展適合中國啤酒產業發展需要,適合中國種植特點的大品種、優質品種、特色品種,這是聯盟應該做的。”侯孝海說,聯盟還要推動打造幾個優質產區,自我更新,自我繁榮,塑造產區品牌,發揮產區價值,比如江蘇集中化的生產,西北包括甘肅在內的啤酒大麥產區。

“誰說啤酒就不能像啤酒、白酒一樣,把中國啤麥產區作為地理保護標誌打在瓶罐包裝上?”侯孝海說。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