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年前的裴李崗人已用紅麯黴釀酒

江西 45℃ 0
摘要: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裴李崗遺址專案負責人李永强17日在2021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會上披露,新鄭裴李崗遺址最新發現距今約8000年使用紅麯黴發酵釀成的酒,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使用這一釀酒科技的實證。“研究確認了裴李崗人使用紅麯黴制曲作為發酵劑,主要利用稻米,並加以芡實和小麥族種子為原料的釀酒方法。”李永强表示,此前有研究揭示仰紹文化的釀酒方法中包括利用紅麴黴為發酵劑的科技,但晚於裴李崗文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裴李崗遺址專案負責人李永强17日在2021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會上披露,新鄭裴李崗遺址最新發現距今約8000年使用紅麯黴發酵釀成的酒,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使用這一釀酒科技的實證。

這是位於河南省新鄭市裴李崗遺址出土的陶壺(資料照片)。

“研究確認了裴李崗人使用紅麯黴制曲作為發酵劑,主要利用稻米,並加以芡實和小麥族種子為原料的釀酒方法。”李永强表示,此前有研究揭示仰紹文化的釀酒方法中包括利用紅麴黴為發酵劑的科技,但晚於裴李崗文化。

參與對出土物進行檢測研究的美國斯坦福大學劉莉教授研究團隊在兩件陶壺的殘留物中,檢測出豐富的紅麴黴菌絲和閉囊殼以及具有發酵特徵的稻米澱粉粒,表明陶壺被用於釀酒和儲酒。遺址內還出土了一件或用於過濾發酵酒液的漏器,一件或用於溫酒的炊具鼎。

這是位於河南省新鄭市裴李崗遺址出土的漏器(資料照片)。

考古發現顯示,河南舞陽賈湖遺址、浙江義烏橋頭遺址、陝西臨潼零口遺址等均出土過用於盛酒的陶壺,距今9000至7500年。

李永强說,多個遺址點發現酒,反映出先民食物加工管道的一種變革或者流行,可能存在科技傳播路徑。

位於河南省新鄭市的裴李崗遺址距今約8000年,是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現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發掘,已為研究我國農業起源與發展、陶器製作、紡織業、釀酒工藝等提供大量重要實物例證。

“遺址還出土較多植物韌皮纖維,最新檢測顯示,部分纖維顯示有藍、黑、粉色,以藍色為主,表明使用顏料染色工藝的存在。”李永强說,現時還無法鑒定染料的來源,這一謎團未來有望通過化學分析破解。

記者:桂娟、李文哲

圖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提供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