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臘肉,亦稱三湘臘肉,是選用皮薄、肉嫩、肥瘦適宜的新鮮猪肉為原料,經切條、配製輔料,醃漬、洗鹽、晾乾和薰制六道工序加工而成,其特點是皮色紅黃、脂肪似臘、肌肉棕紅、鹹淡適口、熏香濃郁、食之不膩。據瞭解,別地也有做臘肉的。如廣東等地的廣式臘肉,以臘腩條最聞名,是以猪的肋條肉為原料經醃制、烘烤而成,具有選料嚴格、製作精細、色澤金黃、條形整齊、芬芳醇厚、甘香爽口等特點,但不知為何總要做成甜甜的味道,我至今都不習慣。四川臘肉,是將肉切成條狀,再經醃漬、洗晾、烘制而成,成品具有色紅似火、香氣濃郁、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等特點。四川臘肉風乾居多,少了一點煙熏味,囙此於我而言,會少了一味。
湖南臘肉的做法有些獨到。小時候家鄉製作臘肉的場景還歷歷在目。臨近年關,各家都得殺年豬,把上好的肉挑選出來,洗乾淨。然後一塊塊疊放在一口大水缸裏,撒上很多食鹽,目的是防止腐爛。放置兩三天之後,在烤火房的火坑上方懸一根長木棒,固定結實後,把臘肉一塊塊拎出來,一次懸掛在木棒上,一排過去,十幾塊新鮮白肉懸在上空,蔚為壯觀。當然,這樣“景致”是各家不同的。家裡富足一些的,可能會掛一兩個來回,“肉”氣沖天。這也是鄉下人家顯豁的一種管道。囙此,每逢過年,不管每家情况如何,火坑上上方是得掛幾塊臘肉的,否則怎麼叫過年呢?
寒冬一到,家家戶戶都曬起了臘肉香腸,那煙薰火燎的記憶,才是活色生香的過年味道。臘肉,仿佛是人間煙火的詩意畫。臘肉,有時候又是一種難解的情懷。從遠古到現代,在漫長的時光中,混合了陽光、故鄉、記憶等因素,臘肉已變成一種文化的符號,就像青花瓷,就像陶器。用柴火薰制臘肉,與南方潮濕天氣以及從前匱乏的物質條件相關。南方由於天氣潮濕,食物不易保存,把新鮮猪肉熏製成臘肉,可以保存很久。而今有了冰柜,把臘肉放在冷凍室裏,甚至可以保全年有臘肉食用。熏好的臘肉,表裡一致,切成片,透明發亮,色澤鮮豔,黃裏透紅,吃起來味道醇香,肥不膩口,瘦不塞牙,不僅風味獨特,而且具有開胃、驅寒、消食等功能。湖南臘肉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點,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讚語。
臘肉吃法更是有各種不同風格,吃臘肉不必拘泥於形式,喜歡怎麼吃就可以怎麼吃。待到煮熟透後,可以選擇幹炒,加幹紅辣椒、生薑、蒜,簡單炒制而成,香辣美味;也可以煮熟透後,放凉、切片,上鍋蒸一下,肉薄而細膩,可直接食用;還可以炒幹鍋,加上萵苣、蒜薹或者蘿蔔等。之前我一些外地的朋友,托我幫忙炕了些臘肉嘗鮮,吃法更是千奇百怪。比如說,臘肉打湯吃,還有臘肉炒飯,臘肉炒絲瓜。等等,迴響倒是都讚不絕口,所以吃臘肉呀,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湖南臘肉,不僅是外地人想嘗嘗的味道,更是異鄉客思鄉的情結。回家看到熏烤的臘肉,這濃濃的年味兒,就在屋簷下的那一串串垂下來的臘肉中,彌漫開來,如同煙薰火燎中的一個醇厚的故事。湖南臘肉,冬天百吃不厭的美味!小夥伴們,你吃過湖南臘肉嗎?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