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作為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到來意味著“秋高氣爽”將要被“寒風凜冽”所替代。霜降時節,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加大,除了要添加衣物之外,飲食方面,也要多吃一些“溫暖”的食物。正如俗語所稱“補冬不如補霜降”,那麼,在霜降補點什麼好呢?
柿子
有俗語說“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霜降前後正是柿子成熟的時間,因而有些地區霜降這天要吃柿子。還有一種說法對霜降吃柿子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柿子,否則到了冬天嘴唇就會裂開”。不吃柿子,整個冬天嘴唇就會裂開?當然不是。但這個說法卻從側面反映了人們對過冬的美好期望。
圖/新京報資料圖片
蘿蔔
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流行霜降吃蘿蔔,霜降時節也是秋蘿蔔收穫的時間。民間有說法稱“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可見吃蘿蔔對人體有一定的好處,且蘿蔔的做法多樣,與牛羊肉搭配燉湯更是十分美味。
圖/IC photo
牛肉、羊肉
霜降時節,氣溫驟然下降,正適合吃一些牛羊肉“進補”,在我國廣西等地區便有霜降吃牛肉的習俗,以祈求冬季身體康健。《本草綱目》記載,“黃牛肉味甘,性溫,可以安中益氣,養脾胃,補益腰脚,止消渴及唾涎。”“羊肉味苦、甘,性大熱,可壯胃健脾。”天氣寒冷,不妨適當進食一些牛羊肉驅寒保暖。
圖/新京報資料圖片
鴨肉
有說法稱,我國南方一些地區還有吃鴨肉的習俗,《滇南本草》記載,鴨味甘,性大寒;可治風寒、水腫、氣腫,解丹毒,止熱痢。此外,鴨肉做法眾多,諸如烤鴨、鹽水鴨、啤酒鴨等,無一不是美味佳餚。寒冷的霜降,不妨來一份鴨肉“貼貼秋膘”。
圖/IC photo
除了以上提到的食物,你的家鄉在霜降這天還有哪些食俗呢?
新京報記者張明璿
編輯李嚴校對盧茜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