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講究一個“依節而食”,就是按時令,吃東西。馬上就是螃蟹大量上市的季節了,吃貨們又可以在這個時節,好好享受螃蟹這種美味了。但是中醫認為,螃蟹性寒凉、味鹹,脾胃虛寒者吃後會容易引起腹痛、腹瀉或消化不良等症狀。
吃貨們普遍的解決辦法,就是吃螃蟹配以性溫的醋,生薑和黃酒。之所以吃螃蟹的時候要配黃酒一方面是為了去腥,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散寒。中醫認為黃酒有活血暖胃的功效,性暖和,歷來被認為是吃螃蟹時除寒氣的最佳選擇。而且黃酒中豐富的胺基酸和酯類物質可以提升蟹肉的鮮味,使得兩者的搭配變得非常和諧;同時,黃酒還能去除螃蟹的腥味,還有殺菌的作用。
小編作為吃貨來說,就很想介紹一下吃螃蟹的必備品——紹興黃酒。
紹興黃酒的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呂氏春秋》中所說的:“越王之棲於會稽也,有酒投江,民飲其流而戰氣百倍。”其中會稽就是今天的紹興。魏晋南北朝時,《南方草木狀》也記載:“南人有女,數歲,即大釀酒。……女將嫁,乃發陂取酒,以供賀客,謂之女酒,其味絕美。”
紹興酒以糯米、酒酵、麥曲、鑒湖水釀造,由於色黃,越陳越香,囙此又名“老酒”、“黃酒”。日本清酒也是一種米酒,但酒色或透明或米白,就是沒有黃色的。
紹興為中國最古老的黃酒產地,釀酒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隋唐以後,紹興酒就成為歷代重要的貢品了。紹興酒是中國特有的低酒度黃酒,為中國八大名酒之一。其中的“加飯酒”,尤以質厚、味醇、香濃稱著於世。如把加飯酒裝入雕繪有山水花鳥、人物故事的酒罈中,就變成“花雕酒”。
花雕酒最宜於久藏,酒味醉醇而不變。紹興酒因具有越陳越香的特點,講究年代,一般的泥封酒罈,在五年後才開啟。泥封的時間越長,酒質也就越好,香味也更醇厚馥鬱,所謂“陳年老酒”是也。
花雕酒,原名“女兒紅”。以前紹興的婚姻聘禮,除了衣飾之外,男方還得備辦茶葉數罐,女方則報以家釀數壇,那就是女兒紅了。囙此紹興的富戶世家,常在女兒誕生時,開始釀制米酒,裝在小罎子內,並彩繪吉祥故事,又稱之為花雕。而到女兒出嫁時,這種米酒的酒齡至少在十五年以上,水分多半已蒸發,而變成琥珀色的酒膏,必須和以新酒,才能引發芳香。而那酒味的醇厚,當然就非一般新酒可及了!但民國以來,婚禮趨簡,釀女兒紅的人家已如鳳毛麟角。如今有些才陳放了四五年的紹興酒,也自稱為花雕,可說是魚目混珠了。
清末當過北京巡城禦史的官吏陳恒慶,在他所著的《諫書稀庵筆記》一書中有記載:“紹興酒陳過十年而後開壇,醇如膠,甘如體,飲至十杯,則醉如泥,而不作酒惡。醒解時,喉潤如酥。”就是說他在喝了十杯十年的紹興酒後,雖然爛醉如泥,但身體並不感到難受;而且在酒醒後,覺得喉嚨滋潤無比,好像喝了乳酪似的,真是名副其實的好酒,可見陳年花雕之可貴。
水質優良為釀造美酒的關鍵。紹興酒的釀造用水,就取自紹興的鑒湖。鑒湖的水源,出自於山高嶺峻的會稽山脈,經岩層與沙礫過濾淨化,碧綠清澄,甘冽可口。由於水中含有各種礦物質,有利於微生物的生長,用來釀酒極為適宜。清道光時人梁章钜《浪迹續談》載:“今紹興酒通行海內,可謂酒之正宗。蓋山陰、會稽之間,水最宜酒,易地則不能為良。故他府皆有紹興人,如法制釀,而水既不同,味即遠遜。”
介紹了這麼半天的黃酒,自然少不得要怎麼來喝了。紹興文豪魯迅先生的《孔乙己》的裡面,介紹了,9文錢,“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黃酒最好的是溫飲。溫酒的方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將盛酒器放入熱水中燙熱,另一種是隔火加溫。但黃酒加熱時間不宜過久,否則酒精都揮發掉了,反而淡而無味。黃酒的最佳品評溫度是在38℃左右。
在這個秋高氣爽的時刻,吃螃蟹配黃酒,是無比愜意的事情。其實這種搭配的方法在《紅樓夢》第三十七回裏,寫得明明白白的。
吃蟹的第一步就是辨雌雄,遂有團臍和尖臍之分。白肚朝上,蟹臍呈半圓型的稱“團臍”,為雌蟹,“尖臍”便是雄蟹。而就節氣而論,民俗常說“九月團臍十月尖,持螯飲酒菊花天”。
然後鳳姐吩咐道:“螃蟹不可多拿來,仍舊放在蒸籠裏,拿十個來,吃了再拿。”螃蟹必須清蒸,而且萬萬不可冷了,否則腥氣更重。
本就陰虛體質的林黛玉雖然“只吃了一點夾子肉”便“覺得心口微微的疼,須得熱熱地喝口燒酒”,寶玉體貼入微,忙不迭令人將“合歡花浸的酒燙一壺來”。
小編不是紅學家,不清楚“合歡花酒”是什麼酒,但是不妨在這個秋天,吃螃蟹的時候,溫些紹興的黃酒來喝。既能享受螃蟹的好滋味,又能品品美酒,這可比孔乙己的黃酒配茴香豆,上檔次吧!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有版權要求的請聯繫作者删除)
朋友們,吃螃蟹時,配的是什麼酒呢?不妨在討論區留言,大家探討一二!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