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社區和醫院等衝突集中場所挖潜擴容,綜合治理停車難上海兩年新增公共停車位逾萬個

上海 50℃ 0
摘要:政府機關開啟錯峰停車,受到周邊居民歡迎。停車難綜合治理是上海16個民心工程之一。自2020年四季度啟動以來,相關方面探索新的治理模式及科技手段,聚焦社區和醫院等衝突集中場所挖潜擴容。

政府機關開啟錯峰停車.jpeg

政府機關開啟錯峰停車,受到周邊居民歡迎。記者蔣迪雯攝(資料照片)

  記者束涵

  在靜安區大寧街道區域,上海首個沉井式停車庫正在加緊建設。它深入地下19層,提供泊位數為傳統場庫的近10倍,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建成並投入使用。

  停車難綜合治理是上海16個民心工程之一。自2020年四季度啟動以來,相關方面探索新的治理模式及科技手段,聚焦社區和醫院等衝突集中場所挖潜擴容。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創建128個停車治理示範專案,開工新建1.8萬個公共停車泊位,已建成10296個,雙雙超額完成第一輪目標任務。

  想方設法挖潜擴容

  浦東新區北蔡鎮蓮文苑社區的居民,曾因社區內亂停車、毀綠占綠等一系列問題,矛盾重重、爭吵不斷。

  這是動遷房和商品房混合社區,建成於2004年,改造前共有車位140個,停車缺口在60個以上。

  停車位擴容被提上日程。由於社區的面積有限,新增停車位要佔用原有的一些地面綠化,各方商議採用在停車位上建棚架綠化的管道,平衡綠化佔用面積。完工後,社區內新增了近50個機動車停車位,大大緩解了業主停車難問題。

  老舊社區及醫院等,是停車難衝突的集中區域。在現有基礎上新增停車位,如同“擠牙膏”。一些原本未被關注的點比特,在相關方面跨前思考以及積極協調下,實現了新建設施的落地。

  普陀區長風11號綠地地下車庫建成投運前,周邊三家醫院共495個車位,市民就醫門診停車需求平均每日高達3200車次。早晚高峰期間,瀘定路、同普路長期處於停車排隊的狀況。

  區交通委、交通管理中心現場勘查時發現,“三院”附近以“T”字形佈局的長風11號公共綠地或可加以利用,打造地下停車場。不過,按以往標準,綠地地下開發面積必須控制在30%以內。相較於“三院”的缺口,這一標準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於是,交通管理部門與綠化部門經過長時間的可行性論證,原先的標準被放寬至80%。50個百分點的差額,通過新增周邊醫院的地面綠化來補足。該地下車庫建成後,共提供389個公共停車泊位,高峰時段車庫利用率達70%以上。

  推動停車資源共亯,擴大錯峰停車參與面,也是擴容的一大思路。比如,第十人民醫院與鄰近的大寧商業廣場停車位進行錯峰共亯,將借用車位以與醫院停車收費標準齊平的優惠價格,納入醫院停車預約“朋友圈”,新增停車資源供給量。

  市、區兩級交通管理部門還積極協調市、區兩級政府機關、事業單位打開大門,現時已推動78家機關事業單位,提供2860餘個停車泊位為周邊社區共亯利用。

  新標準打開建設空間

  把視野放寬,公園綠地、民防設施、學校操場、交通樞紐、無法獨立開發土地、高壓線地下空間、既有未利用空間等地上地下空間,都有潜力實現增量停車位的落地。關鍵在於,能否通過政策的創新,突破建設瓶頸。

  針對停車難治理的新形勢,上海十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明確停車難綜合治理配套政策的通知》,為突破結合公園綠地、民防設施、學校操場等建設公共停車設施的相關規定,提供了政策支撐。

  奉賢區南橋書院停車場就是試點項目之一。南橋書院(奉教院附中)周邊分佈有立新新村、化工社區等老舊社區,外加南橋電影院、奉賢教師進修學院,停車需求旺盛。

  南橋鎮因地制宜改建南橋書院,利用南橋書院操場改建工程設定地下停車場庫,共計提供78個半地下停車位、282個地下停車位,均可對外開放使用,並設定地下家長接送系統,緩解學校周邊交通壓力。

  公用民防設施也對公眾敞開了大門。市民防辦主動跨前製定相關指導意見,從調整民防工程規劃佈局、鼓勵新建項目新增停車功能、改造現有民防工程增設停車位、加大相關資金支持力度等方面,助力解决停車難問題。民心工程實施期間,共計新增1900餘個停車泊位對外使用。

  在政策突破的基礎上,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建築工程交通設計及停車庫(場)設置標准》,考慮了上海未來5到10年的發展趨勢,針對不同區域、不同開發强度、不同建築功能提出差別化配建名額。

  比如,在醫院車位設定方面,適度提高了醫院停車位配建名額,綜合性醫院不同區域的配建停車位名額分別由每100平方米建築面積0.6、0.8、1.0車位,提高至每1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1.2、1.5車比特。

  數位科技提升效率

  打開“上海停車”App或官方小程式,在“醫院停車預約”選單,選擇需要停車就醫的醫院,就可以實現車位預約。就診時出示“預約二維碼”掃碼確認即可入場,駛入指定預約區域停車。

  預約停車的推出,是上海交通數位化轉型的有機組成部分。近年來,在挖掘資源新增停車泊位外,上海公共停車資訊平臺正日漸完善。

  “上海停車”App的車位資訊查詢和停車繳費功能,已覆蓋所有收費道路停車場和公共停車場(庫)。“錯峰共亯”一鍵簽約功能已上線264個項目,“停車預約”功能已在92家醫院上線運行,基本實現市級醫院全覆蓋。同時,已建成54條智慧道路停車場,推進建設42個智慧公共停車場(庫)。

  “智慧系統推出以來,經歷著調整與陞級,管理者的理念也從原先的側重方便管理轉向用戶體驗。”上海市道運局設施運行處副處長梁華軍坦言。

  以離場計費為例,原本的規則是先付費後離場。可一旦設備出現狀況或操作不及時,將引發現場衝突和擁堵。後續系統上線了信用支付,先離場後付費,避免了這一問題。“後續也可根據各醫院特徵,製定差异化預約規則,盡可能提高車位周轉率。”

  在土地空間極其有限的情况下,上海還在積極試點應用停車設施建設新技術。

  去年10月,上海首個利用垂直盾構科技建設的新型智慧機械車庫,在靜安區明園森林公園地塊落地開工建設。“該停車庫運用託盤式停車搬運、AGV自動存取車科技,建成投用後可通過‘上海停車’App實現自助預約存取車服務功能,平均單車存取時間約90秒,滿足高峰時段的存取車需求。”梁華軍表示,在該項目試點的基礎上,上海正積累相關規劃建設以及運營經驗,未來將在城市綠地以及邊角用地等區域批量運用。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