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楊子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圍繞提升老年患者使用就醫自助服務的便捷性與友好度,對醫院“自助服務綜合平臺”進行了適老化陞級。通過一系列智慧功能模組的“適老改造”,讓約占日門診量25%的65歲以上“銀齡”患者,在使用自助服務時能够更順暢、更安心。首臺升級後的新一代智慧自助服務機日前在市一醫院虹口院區正式亮相。
“真的比以前方便了,不但字比之前大,還會把馬上要做的事情放在最前面,我就不用自己去一個個找‘小方塊’了。”試用體驗者、73歲的袁阿姨說。
插入醫保卡後,新一代智慧自助服務機會根據患者的年齡判斷是否啟動“長輩關懷模式”。關懷模式下,自助服務機的字體會即時調整放大,幫助老人“看得更清楚”,同時提供全程語音提示服務,讓老人“聽得明白”。還能根據患者既往病史,判斷患者是否存在色盲、色弱,從而自動調整色彩,以適應眼疾患者需求。
為了更方便老年患者操作,新一代自助服務機的功能模組佈局也做了相應的智能化調整,簡化操作流程。讀取醫保卡資訊後,自助服務機根據患者的不同就診業務節點,自動切換模塊佈局,將需要優先辦理的事項模塊放在操作介面的最前面,並進行相應引導,方便患者快速完成簽到、付費、列印發票等流程。
據院方調研測算,使用原有自助服務機,患者一次就診平均需要大約10次的“點擊”操作;而使用新一代升級版自助服務機辦理就診自助服務,這個數位可降到5至6次,平均一次操作的總耗時可從54秒縮短至32秒,幾乎省去了一半時間。
“智慧醫療服務需要足够‘聰明’、足够‘溫暖’,才能懂得老年患者使用時的所需所想。”醫院資訊處有關負責人表示,互聯網思維下的智慧醫療服務不能製造“數字鴻溝”,而更需要全程、全面覆蓋老年人在內的服務人群。據介紹,市一醫院近期還將持續對自助服務系統進行升級改造,例如利用自助服務機上的監視器和環境光線感知器,獲取用戶的表情、操作行為和時耗,進行監測分析和感知,通過綜合分析算灋,做出適應性判斷。假如就診者在某一介面停留時間過長,且系統通過微表情感知到患者目前處於使用不利狀態,自助服務機可以通過連結後臺指揮中心,立即向周邊工作人員發出協助指令,第一時間上前給予幫助。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