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生活垃圾治理規劃》近日施行,其中提出,“十四五”期間,按照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簡便易行的要求,我市將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全程分類管理系統,建立全鏈條生活垃圾分類體系,進一步提升垃圾分類整體水準。
近年來,我市垃圾分類體系建設取得明顯進展,通過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廣泛宣傳動員,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居民覆蓋率達到95%以上,公共機构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全市13座生活垃圾焚燒廠處理能力達到17450噸/日,實現全部焚燒無害化處理,在國內率先完成“原生垃圾零填埋”的目標。
因地制宜推行“撤桶並點建箱房”
為全面提升我市生活垃圾治理水准,改善人居環境,保障公眾健康,《規劃》要求,“十四五”期間,我市將完善分類投放收集系統建設,提高源頭生活垃圾分類準確率。合理佈局規範配寘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容器、箱房、桶站等設施設備,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點(站)升級改造,因地制宜推行“撤桶並點建箱房”,鼓勵設定垃圾分類智能化設備,建成區生活垃圾分類實施“定時定點”投放、收運模式,引導居民精准、便捷地進行生活垃圾分類。同時,加强有害垃圾收集工作,根據實際需求合理建設有害垃圾暫存點,並建立管理台賬,記錄有害垃圾來源、種類、數量、去向等資訊。
建立密閉高效分類運輸系統
在健全垃圾分類運輸系統方面,《規劃》明確建立健全與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相銜接的運輸體系,合理確定分類運輸頻次、時間和線路,配足、配齊標識規範、清晰的分類運輸車輛,實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有效分開,確保有害垃圾單獨收集運輸,建立密閉、高效的生活垃圾分類運輸系統,减少運輸過程中“抛灑滴漏”。同時,加强生活垃圾產生組織與清運組織之間的無縫銜接,防止生活垃圾“先分後混、混裝混運”;統籌規劃佈局垃圾轉運站,提高分類轉運效率,對有條件的轉運站,引入數位智慧化系統,打造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重要節點。
推進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園區建設
為提升生活垃圾處理能力,我市加快補齊廚餘垃圾處理設施短板,穩步推進焚燒處理設施建設,至2025年通過新建擴建實現垃圾焚燒處理廠總處理能力18550噸/日、廚餘垃圾處理廠總處理能力2330噸/日。同時,有序推進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園區建設,統籌不同類型生活垃圾處理,優化配置焚燒、生物處理、填埋等不同種類處理工藝,形成一體化項目群,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進一步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推進農村廚餘垃圾與農業生產有機廢棄物協同處理,探索就近就地資源化利用路徑,推廣“村收集、鎮運輸、區處理”的模式,全面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准。
加强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建設
為促進生活垃圾源頭减量,《規劃》明確,通過新建或改擴建等管道,推動每個街道(鄉鎮)至少設立1個與生活垃圾收集、運輸相銜接的可回收物再生資源回收網點,方便居民和組織交投出售,並建立資料統計體系,對再生資源的來源、去向、數量等基礎資訊實行台賬管理。同時,加强回收主體隊伍建設,鼓勵和引導“固定與流動,定時與預約”相結合的回收模式,鼓勵回收企業“互聯網+回收”,推動線上預約與線下回收相結合。鼓勵回收企業建設分揀中心,提高再生資源回收效率。
推動填埋場封場治理和生態修復
為解决生活垃圾填埋場環境安全隱患問題,在完成我市“原生垃圾零填埋”的基礎上,針對仍有剩餘庫容的生活垃圾填埋場,將作為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的應急保障設施;針對庫容已滿及存在安全隱患的生活垃圾填埋場,組織有序開展封場治理和生態修復。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