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村糕幹又名茯苓糕幹,產於天津武情縣的楊村鎮

天津 109℃ 0
摘要:浙江余姚縣有杜金、杜銀兄弟二人,也攜帶妻小遷來北方,行至楊村,見這裡地處天子脚下,且兼水旱碼頭,人烟稠密,市井繁榮,哥倆經過商議,便租下兩間鋪面定居下來。日子長了,人們便稱之為“糕幹”。此後杜氏後人又不斷改進製作工藝,糕幹的口味越來越好,還加上精美的包裝。傳至清代,楊村糕幹店鋪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很多家辦成前店後廠,並起了堂號。靠水旱兩路,各家糕幹銷往外埠,故得名“楊村糕幹”。

楊村糕幹

多添一把柴,多出一股香

相傳明朝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把國都從南京遷到北京,為了繁榮京畿經濟,動員南方百姓隨龍船沿大運河北上。浙江余姚縣有杜金、杜銀兄弟二人,也攜帶妻小遷來北方,行至楊村,見這裡地處天子脚下,且兼水旱碼頭,人烟稠密,市井繁榮,哥倆經過商議,便租下兩間鋪面定居下來。為了養家糊口,臨時置辦一些家什,重操舊業,做起了蒸發糕的小生意。弟兄、妯娌起早貪黑,用精選的大米磨成麵粉,摻兌白糖,蒸出的發糕松甜可口,老少皆宜,且價錢便宜。弟兄二人推車挑擔,到街頭巷尾和碼頭叫賣,當地百姓和往來客商及船工爭相購買,買賣越做越紅火。有一天,弟媳因孩子攪鬧,一時疏忽,往灶內多添了一把柴火,將鍋燒幹,發糕表面結了一層糊巴。哥倆尋思,扔掉吧,怪可惜,便小心地將糊巴揭下。誰承想,發糕散發出一股香氣。試著賣吧,嘿!買主都說比平常做得好吃,一會兒工夫就賣光了。哥倆從中受到啟發,每次蒸糕比平時都要多燒一些柴,蒸熟的發糕既有香味又乾鬆,買的人越來越多。日子長了,人們便稱之為“糕幹”。此後杜氏後人又不斷改進製作工藝,糕幹的口味越來越好,還加上精美的包裝。很多買主作為禮品饋贈親友。

傳至清代,楊村糕幹店鋪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很多家辦成前店後廠,並起了堂號。僅杜姓就有萬全堂、萬金堂、萬勝堂、萬源堂、萬順堂等20多家。靠水旱兩路,各家糕幹銷往外埠,故得名“楊村糕幹”。

按傳索地

楊村糕幹又名茯苓糕幹,產於天津武情縣的楊村鎮。您可別小瞧這包裝簡單、用料普通、其貌不揚的小食品,楊村糕幹曾有著輝煌的歷史。當年,清康熙皇帝南巡駐蹕楊村,親口品嘗“萬全堂”的糕幹後,龍顏大悅,親口嘉諭為貢品,並特供南方優質稻米做原料。乾隆皇帝也御筆親題“女孺恩物”四個大字。1930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楊村糕幹以其特有的味道征服白皮膚黃頭髮的老外們,榮獲“佳禾”銅質獎章,成為中國最早打入國際市場的小食品。1958年,周恩來總理在茶話會上用楊村糕幹招待高棉貴賓,西哈努克親王吃後讚不絕口,並高興地接受了禮品——楊村糕幹,表示他的夫人一定喜歡。楊村糕幹幾經風雨,幾度興衰,文化大革命期間已絕跡。1984年,楊村鎮恢復“萬全堂”老字型大小茯苓糕幹的生產,聘請杜氏傳人操作,楊村糕幹重現昔日的繁榮。楊村糕幹每4塊用自紙包成一包,狀如倒置的鬥形,內裝糕幹呈扁條形或扁方形,每包淨重75克,外加塑胶袋封裝,以巴拿馬賽會所獲“佳禾”銅制獎章圖案為標籤。現在,在南市食品街等很多商店裏,在北京、哈爾濱等地的專櫃上,都可以購買到正宗的楊村糕幹。

進入後廚

【原料】天津小站稻米4千克,糯米1千克,紅小豆500克,紅糖2500克,玫瑰250克,青梅、瓜條各100克,熟芝麻仁75克,松子仁、瓜子仁、桃仁、蜜橘皮、青絲、紅絲各50克。

【做法】

1.將小站稻米和糯米洗淨,用清水泡脹,控去水分,磨成潮濕的米粉。

2.將紅小豆洗淨、晾乾,磨成乾麵,與紅糖、玫瑰醬、熟麻仁和剁碎的青、紅絲搓勻成豆沙餡。另將松子仁、瓜子仁、桃仁、蜜橘皮、青、紅絲切成碎塊。

3.將鋪好屜布的箅子放在案子上,上面再擺上厚約3.3釐米的長方形木模。然後將潮米粉均勻地撒入。撒至米粉占木模厚度的1/3時,把豆沙餡均勻地撒上。撒至木模只剩1/3厚度時,再將潮米粉撒入。撒好後,用木刮板把米粉與模子刮平,再用小鐵抹子抹出光面,用刻有細直紋的木板按壓出直紋,撒上切好的多種小料,再用刀將糕幹生坯切成小塊。

4.拿去木模,將糕幹生坯上蒸鍋蒸約10分鐘。見糕幹沒有生面、豆沙餡裂開時即熟。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