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政策底已經出現。
但房地產預期是航空母艦,調頭難!調過去難,調回來也費勁。
不會V型反轉,明年是天津樓市的修復期。
開發商這一波被“打殘”,多家開發商住進了ICU。
不少開發商已經躺平,投拓被裁的被裁,休假的休假……
整個行業都需要休養生息。
正常經營活動擱置,不再拿地。
二批次時已經有些遇冷,停牌19宗、流拍2宗。
今年的三批次土地,包括明年的一批次,甚至二批次,都可能反響平平。
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供應。
價格是供求關係的體現。
既然新增供應乏力,那就看存量了。哪個區存量少,就會率先修復。
所以各區的存量,必須關注。
有一組官方數據:
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天津未銷售房屋土地面積+未動工土地面積,達3704萬平米(含保障房)。
比去年年底新增了93萬平米。
市區新增了近10萬平米,環城四區降低了231萬平米,濱海新增了254萬平米,遠郊新增了60萬平米。
存量最少的是市區,僅有184萬平米。也就是其他三大片區一個零頭。
這也是為什麼市區地價堅挺的底層邏輯。
天津今年上半年漲價,下半年降價。
市區第一個領漲,也是最後一個下調的。
事實很明顯,這一波下跌是從週邊開始的,先是大張莊、團泊交火,然後層層往裏卷。
現在已經蔓延到市區邊上了,但真正的覈心地段還是很扛。
對比數據,和平存量住宅用地面積減少了1萬平米,河西减少了21萬平米。
一個有政策,一個有流量,存量也在减少。
這兩個區明年會率先修復。
河北區也改善了些,較去年年底减少了7萬平米。
而河東、紅橋分別新增了14萬平米、15萬平米。有些雪上加霜。
特別是紅橋,增幅高達217%!
河東好在能走量,紅橋一個月都賣不了1萬平米,不樂觀。
南開比去年底多了10萬平米。存量多,去化週期也長。
按理會比較難,實際上,南開比較特殊,豪宅化趨勢明顯,它的價格不用靠量撐著。
濱海土地存量901萬平米,比去年年底新增了254萬平米,增長了39%。
看的出來,津濱雙城戰畧公佈後,開發商在佈局。
像萬科,之前是重倉西青,而今年明顯加重了對濱海的投入。
萬科生態之光、濱灣萬科城、萬科濱江都會……
都是今年入市的新盤。
一年之內新增了這麼多供應,所以濱海的修復期會長一些。
環城雖然少了231萬平米,但並沒有多大改善。
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津南,比去年年底少了32%。
原因有兩點:1)官方發佈的這份存量數據中包含了保障房,津南今年簽約了不少還遷房。
2)津南是環城成交NO.1。今年前10月已快賣出前兩年一年的量了。
低價就是王道。
只是津南絕對值也大。約451萬平米的存量住宅土地面積。
比北辰和東麗之和還多。
所帶來的影響很直觀,想走量就得讓利。
辛莊已經出手,十一的時候津南悅府特惠1萬2,新鷗鵬又將門檻拉到了84萬。
直接將後面的咸水沽、小站、天嘉湖等架在了火上。
北辰也少了,比去年底少了16%。東麗區則多了18%。
兩者量級差不多,都在210萬平米左右。
現在北辰房價已經淪落到與津南一個水准,東麗則成了環城房價“第二高”。
目測東麗還需要補跌。
西青區變化不大,298萬平米,雖然少了7萬平米,但存量仍很多。
遠郊市場,天津的存量大戶。
三季度存量住宅土地面積約達1448萬平米,是市區的近8倍。
關鍵是,不减反增。這下更難了。
靜海不樂觀,新增了50%。
不難預見,團泊東、團泊西的價格戰還得繼續。
榮盛錦繡學府已經低過地平線了。
寧河修復的很好,去年209萬平米,今年降至156萬平米。
存量住宅土地面積少了25%。
幅度不是最大,但存量是遠郊最少的。
薊州新增了22%,已增至411萬平米,為全市第三、遠郊第一。
寶坻很“漂亮”,减少了117萬平米,降幅約達34%。
訣竅就是以價換量。
武清的規模有點大,僅次於靜海。
今年的存量住宅土地面積還比去年多了30萬平米。
加之高考新政的橫空出世,整個遠郊市場都受到了衝擊。
這次的降溫,是全面性的。從全國到天津,從開發商到買房人,都在過冬。
其實越是這樣,悲觀情緒越濃。
不過,有人看到了滿目瘡痍,也有人看到了機遇。
只是極少有人能做到。
現在土地市場基本停滯。明年的樓市,重點看各區的存量。
不出意外,明年市區會先修復。
除了前面我們說的存量外,還有高考政策和房地產稅,都會為市區帶來利好。
其他三大片區會滯後些。
但個別供應量少的板塊,可能會挺直腰板。
最後解釋一句,文中存量住宅土地面積包含保障房,僅供參考。雖不完全精確,但趨勢已經體現出來了。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