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時手機千萬別放床頭,不是因為輻射致癌,而是因為

養生健康 91℃ 0
摘要:“常規”使用手機並不會新增腦腫瘤的患病風險。與手機使用時間最短的人相比,在手機上花費最多時間的人,患膠質瘤的幾率是前者的2倍。另外,連續使用手機超過25年的人,患膠質瘤的風險,是使用手機不到1年者的3倍。現時的研究證據等級有限,不能確定手機輻射和患癌之間的因果關係。2B類致癌物,就是“對人可能致癌,但證據有限”。先說結論,現時沒有證據表明,手機輻射會導致癡呆。

“睡覺時,手機不能放枕頭邊,有輻射!”

“聽說隔壁老王睡覺時,經常把手機放枕頭底下,結果腦子裏長了個瘤子!”

“打手機不但致癌,還可能導致老年癡呆呢!”

聽到這些話,暴躁小醫生看著放在床邊的手機,陷入了沉思。

我們讓科學研究來說話。

2011年

西班牙巴賽隆納環境流行病學研究中心的研究發現[1]:

“常規”使用手機並不會新增腦腫瘤的患病風險。但在用手機最多的20%人群中,神經膠質瘤的風險新增1.91倍,腦膜瘤的風險新增2.01倍。

(知道你想問什麼,但這篇論文沒有定義,每天用多長時間手機算“常規”,多久算“非常規”,只給出了一個累計能量的概念)

2015年

瑞典癌症專家萊納特·哈德爾研究發現[2]:

與手機使用時間最短的人相比,在手機上花費最多時間的人,患膠質瘤的幾率是前者的2倍。(這裡的最短為1年,最長為超過15–20年)

另外,連續使用手機超過25年的人,患膠質瘤的風險,是使用手機不到1年者的3倍。

在20歲前就開始使用手機的人,患腦瘤的風險也會新增。

看到這裡,你肯定在想:看來玩手機會患腦癌!!!

淡定一些!總結下現有的這些研究,只是提示:常規使用手機並不是腦瘤的危險因素,但長時間使用手機(比如>20年)可能(僅僅是可能)新增腦瘤的風險。

你肯定在想:這不就是說玩手機會患腦癌!!

還是勸你淡定一些!!

現時的研究證據等級有限,不能確定手機輻射和患癌之間的因果關係。

囙此只能說,手機輻射是“可疑的致癌因素”,大家不必過分緊張。

這個結論不是我們說的,世界衛生組織下設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CR),將包括手機輻射在內的“射頻電磁波”,定義為2B類致癌物[3]。

2B類致癌物,就是“對人可能致癌,但證據有限”。同處這個等級的,還有大家常見的鹹菜、汽油、瀝青、銀杏葉提取物等[3]。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也認為,手機輻射和包括癌症在內的健康問題都沒關係[4]。

雖然不會致癌,那經常用手機打電話會不會傷害大腦,甚至癡呆呢?

先說結論,現時沒有證據表明,手機輻射會導致癡呆。

研究發現,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癡呆的一種)的小鼠,長期(7個月)暴露於高頻電磁場(相當於手機輻射),反而有助减少大腦中一種“壞蛋白”的沉積,可能有潜在的抗癡呆作用[5-7]。

但這是一項動物實驗,離用於人體差得還遠。現時的臨床研究也沒有“手機輻射會導致癡呆”這一說法[8-9]。

因為日本的核輻射,很多人談“輻”色變,這其實是個誤區。

簡單說,輻射就是一種能量的傳遞,主要分為非電離輻射和電離輻射。

手機、電腦屬於非電離輻射,它包括無線電波、微波、可見光、部分紫外線等。非電離輻射對人體的作用,只是把能量轉化為溫度提升,令人發熱,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基本忽略不計[10]。

核輻射屬於電離輻射,也就是對人體有害的那類輻射,能破壞人體組織或DNA,導致細胞損傷或死亡。

X光、CT發出的也是電離輻射,但每年一次體檢或偶爾生病拍片,受到的輻射量微乎其微,不必擔心。但千萬別懷疑自己有病,天天纏著醫生給你拍片檢查哦!

簡單來說,手機發出的輻射,並不是有害的電離輻射,這下放心了吧?

既然輻射沒有非常明確的致癌風險,也不會讓人變傻,是不是就可以隨意玩手機了?

當然不是啊!

就算手機能放過你的大腦,也不可能放過你的其他身體部位。

1.傷害手指。如果你長時間單手玩手機,你的小拇指可能會變成這樣。

(來源:自己拍的)

經常用小指抵住手機下部,時間久了,就可能造成關節變形和骨質損傷。

2.你的頸椎受不了。低頭的角度每新增1度,頸部肌肉和關節受到的壓力會逐漸新增一點。長此以往,就會形成“烏龜脖”。

(來源:自己做的)

更可怕的是下麵這個“窩脖”姿勢,躺在沙發上,沒有抱枕,脖子懸空,腦袋和上半身幾乎是90度。這樣很容易導致頸部關節失穩,進而導致頭暈、頭疼等。

(來源:自己拍的)

3.長時間玩手機還會讓你變醜。比如——

(來源:自己拍的)

好好的小哥哥,雙下巴和羅鍋都出來了。

再不改,就變這樣了哦~

連我們的桌球王子科仔也不能倖免。

(來源:網絡)

4.走路看手機容易撞到別人。

(來源:網絡)

5.晚上關了燈玩手機,光線會抑制褪黑素分泌,導致失眠。第二天還會覺得很累,就跟沒睡似的,記性和心情也不會太好[11,12]。

中國科學家施一公在2021年8月發佈的論文也發現[13],暴露在4G、藍牙、Wi-Fi水准的輻射下,小鼠的睡眠品質下降。

雖然我們總說,動物實驗不能直接推導到人,但人很容易受到環境因素(如咖啡、酒精、吸烟、藥物等)的干擾,囙此,這項小鼠實驗或許更能說明問題。

6.蹲坑時一直刷手機,帶薪拉屎半小時,你可能很快就會被痔瘡折磨。

總而言之,玩手機要適度。

注意活動活動脖子。

(來源:網絡)

或者用一個輕鬆的姿勢。

(來源:soogif)

手機只是一個工具,我們不能成為它的奴隸,就算手機對面的那個人再重要,也不能24小時綁架我們!

那麼現在你知道了,睡覺時手機離你多遠才安全了吧?

當然是一隻胳膊的距離啦~

倒不是因為輻射小了,而是你够不著了,就不會因為玩手機耽誤睡覺了。

(這是反面教材,別學!來源:soogif)

參考文獻

[1]Risk of brain tumours in relation to estimated RF dose from mobile phones: results from five Interphone countries[J]. Occupational & Environmental Medicine,2011,68(9):631-640.

[2]Hardell L,Carlberg M . Mobile phone and cordless phone use and the risk for glioma - Analysis of pooled case-control studies in Sweden,1997-2003 and 2007-2009.[J]. Pathophysiology,2015,22(1):1-13.

[3]https://monographs.iarc.who.int/agents-classified-by-the-iarc/.

[4]https://www.fda.gov/radiation-emitting-products/cell-phones/do-cell-phones-pose-health-hazard.

[5]Wyde M,Cesta M,Blystone C,et al. Report of Partial 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 Carcinogenesis Studies of Cell Phone Radiofrequency Radiation in Hsd: Sprague Dawley SD rats(Whole Body Exposure). 2016.

[6]Arendash,G.W.,et al.,Electromagnetic field treatment protects against and reversescognitive impairment in Alzheimer's disease mice. J Alzheimers Dis,2010.19(1):p. 191-210.

[7]Arendash,G.W.,et al.,Electromagnetic treatment to old Alzheimer's mice reversesbeta-amyloid deposition,modifies cerebral blood flow,and provides selectedcognitive benefit. PLoS One,2012. 7(4):p. e35751.

[8]Ng,T.P.,et al.,Long-term digital mobile phone use and cognitive decline in theelderly. Bioelectromagnetics,2012. 33(2):p. 176-85.

[9]Zubko,O.,et al.,Effects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emitted by GSM phones on workingmemory: a meta-analysis. 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17. 32(2):p. 125-135.

[10]舒慧,陸政,蔡爽,俞曉湖,陸藝.非電離輻射10MHz至300GHz對人體的危害[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27):103-104.

[11]TähkämöL,Partonen T,Pesonen AK. Systematic review of light exposure impact on human circadian rhythm. Chronobiol Int. 2019 Feb;36(2):151-170. doi: 10.1080/07420528.2018.1527773. Epub 2018 Oct 12. PMID: 30311830.

[12]Riemann D,Krone LB,Wulff K,Nissen C. Sleep,insomnia,and depressio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2020 Jan;45(1):74-89. doi: 10.1038/s41386-019-0411-y. Epub 2019 May 9. PMID: 31071719;PMCID: PMC6879516.

[13]Specific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the wireless signal range increases wakefulness in mice.https://www.pnas.org/content/118/31/e2105838118.

編輯:張傑、趙亞楠|校對:胡磊

排版:李永敏|運營:韓寧寧

統籌:吳維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蒐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