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部一個鎮很小,但是全國大多數人都知道它,是什麼原因?

河南 84℃ 0
摘要:在河南省中部有一個鎮,面積近57平方公里、5萬多人口、下轄29個行政村,如果單純以面積、人口和管轄村數來說,這樣的體量別說在河南省,就是在全國範圍內也不算大鎮。鎮雖小但是它的名氣卻很大,基本上在全國絕大部分都市、大部分縣城裏都能看到這個鎮的名字,因為以這個鎮命名的是一種美食——胡辣湯,這個鎮就叫做“逍遙鎮”。這和逍遙鎮的發展,並且也是作為逍遙鎮胡辣湯能走向全國的原因。

在河南省中部有一個鎮,面積近57平方公里、5萬多人口、下轄29個行政村,如果單純以面積、人口和管轄村數來說,這樣的體量別說在河南省,就是在全國範圍內也不算大鎮。鎮雖小但是它的名氣卻很大,基本上在全國絕大部分都市、大部分縣城裏都能看到這個鎮的名字,因為以這個鎮命名的是一種美食——胡辣湯,這個鎮就叫做“逍遙鎮”。

今天的西華縣及逍遙鎮

相信很多人在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就像筆者一樣一下子就被它所吸引,怎麼還有地方竟然能够以如此美好、愜意的詞語為名呢?既然有這麼好的名字,相信以它為名的食物也不會差到哪去吧。能够通過看到名字就得知某種物品不錯,在今天的商業行為中來看,也絕對算得上是一種高明的行銷策略了。

逍遙一詞由來已久,《楚辭·九章·哀郢》中就有:“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還有著名的《莊子·逍遙遊》:“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

那麼,逍遙鎮的名字是在屈原和莊子所處的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嗎?為何逍遙鎮的胡辣湯能够在全國有著較大名氣?

逍遙鎮的歷史和名字當然沒那麼久遠。據民國時期的《西華縣志》記載,逍遙鎮在唐宋時期就已經設鎮,到了元朝還成為一個名為“清水縣”的治所:

按元史,……元初因之,舊領宛丘、南頓、商水、項城、西華、清水六縣,至元二年南頓、項城、清水皆廢,至清水縣設於何時,《宋史》、《金史》均未載。唯沙溝橋村潁水石橋碑側有文曰:汴梁路清水縣巡檢司屬……又查逍遙鎮《明萬曆五年重修城隍廟碑文》雲:西華縣治小窑鎮,乃古之清水縣,云云。又西華縣常社店明天順七年重修壽聖寺碑文曰:出箕城西五十裏許曰小窑,乃古昔清水縣治之所,均可證明逍遙鎮為古清水縣治。

此外,在上述記載裏也可以看出,逍遙鎮原稱為“小窑”。但是在乾隆《西華縣志》中對清水縣誌的描述卻是:

清水故縣治,舊志雲即小陶鎮也,創革不可考,邑人張友止雲清水縣治在小陶鎮,其城隍廟及就祀諸神祠俱存。

清朝乾隆、民國兩個版本《西華縣志》中對“清水故治”的記載

在這裡看,清水縣治又在小陶鎮,並且此版的“建寘”裏在村集鎮廟寺祠中確實記載著在小陶集存在著12個用於祭祀用的寺廟祠,一般只有縣城才有著如此整齊的祭祀系統。那麼小陶鎮是清水縣治的可能性又很大。

1870年清朝地圖中的“小窑”

乾隆《陳州府志》的“市集”裏記載西華縣裏有“小窑集”,而乾隆《西華縣志》的市集裏則僅有“小陶集”而沒有“小窑集”,並且在清朝的一些省級、府級的地圖上均有“小窑”或者“小姚”,想來“小窑”和“小陶”就是一個地方有兩個名字而已,極有可能是因為發音的原因,使其有了兩個發音相似的名字:在縣內用“小陶”的多,而縣外則稱為“小窑”的多。

乾隆《陳州府志》中的西華縣和小窑集

但是不管怎麼樣,叫小陶也好,稱小窑也罷,一開始逍遙鎮並不叫“逍遙”卻是事實,那麼它的名字究竟是在什麼時間變成逍遙鎮的呢?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的《西華縣志》裏記載:逍遙鎮原名小陶鎮……小陶為逍遙殆習俗相沿,於史無考。

說從“小陶”變為“逍遙”是習俗相沿,歷史上並沒有記載。

1931年《中華分類析省圖》中仍然為“小窑”

其實,從“小陶”變成“逍遙”並不算太難,因為它另一個名字“小窑”的同音字就是“逍遙”,只需要在文字中和對外交流中刻意強調一下這個變化就行了:“我們來自逍遙鎮,不是小窑鎮,更不是小陶鎮。”久而久之就完成了這個變化。

1947年《華北各省交通詳圖》中已成為“逍遙”

為何非要執意地去實現這個變化呢?這和逍遙鎮的發展,並且也是作為逍遙鎮胡辣湯能走向全國的原因。

還是以民國版《西華縣志》對逍遙鎮的記載:逍遙鎮原名小陶鎮,為縣境西南之重要市鎮,……東門外臨大沙河,舟楫雲集,為陸陳轉運之所,西門外潁水逼近城根,形勢天成,為西華、郾城間必經要道。

民國逍遙鎮周邊交通形勢圖

因為逍遙鎮處於沙河、穎河兩條水路,以及聯接西華、郾城、臨潁等地的西郾和西臨兩條縣道的交匯點上,成為水陸交通運輸的樞紐。此外還處於遠離縣城的西部地區,在區位上能和縣城形成一東一西兩個經濟發展極,呈分庭抗禮之勢。

民國時期的西華縣,東有縣城、西有逍遙鎮,一東一西極為均衡(今天逍遙鎮南側的鄉鎮已劃入別的縣)

這樣的交通條件給逍遙鎮的經濟帶來繁榮的同時,還使逍遙鎮的人們以及逍遙鎮的食物走出家門,逐步遍佈全國。

但是經過對外交流發現,以“小窑”或者“小陶”介紹自己,總感覺差了點意思,顯得說出去不够上“檔次”,可能正是從那時候起,逍遙鎮的先輩們進行了一次大膽的嘗試,對自己的家鄉進行了一次全新而簡單的“包裝”,以“小窑”的諧音“逍遙”為名。

民國時期地圖上的“逍遙寨”

事實證明,這個“品牌行銷”是成功的,“逍遙”一名聽上去就有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瞬間就可以記住這個叫“逍遙鎮”的地方。

隨著平(北京)漢(漢口)鐵路的通車,逍遙鎮的商業開始衰落,直到現在沉寂了下來,成為普通一鎮。雖然這樣,得益於逍遙鎮的名頭,以它為名的胡辣湯還是成功的遍佈於國內大部分地方。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左右的衛星圖,處於兩河之間的逍遙鎮

您瞭解的情况是這樣嗎,歡迎在文章底部討論。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