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麼放弃了繁華的舊都洛陽,而選擇定都小小的許昌?

河南 86℃ 0
摘要:說起曹操,世人會在腦海中浮現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印象,就連煮酒論英雄時,曹操也胸有成竹地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一語道出,石破天驚,嚇得劉備手中的筷子立即滑落,足見曹操做事時底氣十足,氣概非凡。正是這樣的曹操,為自己的宏圖大業做政治佈局時,卻放弃了繁華的舊都洛陽,轉而選擇定居小小的許昌,難道其中有什麼特殊緣由嗎?為了避免自己的心血功虧一簣,曹操放弃了將洛陽定為都城的想法,轉而選擇許昌。

說起曹操,世人會在腦海中浮現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印象,就連煮酒論英雄時,曹操也胸有成竹地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一語道出,石破天驚,嚇得劉備手中的筷子立即滑落,足見曹操做事時底氣十足,氣概非凡。

正是這樣的曹操,為自己的宏圖大業做政治佈局時,卻放弃了繁華的舊都洛陽,轉而選擇定居小小的許昌,難道其中有什麼特殊緣由嗎?

腹背受敵,長遠計議不可取

在歷史上,洛陽是經濟建設和文化發展的中心,一直以來,洛陽作為司隸地區的覈心都市,是滋養一批又一批强大士族的肥沃土壤。對於他們而言,洛陽不僅是大展拳脚的舞臺,也是思想和靈感的根源,更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歸屬地。

與此同時,士族也是那批最富有的人,執掌財富,用文化武裝頭腦,他們是洛陽經濟得以繁榮的强大支撐點。

在他們的帶領下,歷史上的洛陽是彙集天下仁人志士的繁華古都,對於習慣了刀光劍影的政客們來說,這裡更是他們想爭奪的一塊肥肉,大名鼎鼎的袁紹便是其中之一。

洛陽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袁紹便對距離不遠的洛陽虎視眈眈,彼時的曹操在實力上與他相去甚遠。如果執意把都城定在洛陽,那就是在袁紹的勢力範圍內宣戰,相比於洛陽的位置,許昌無疑是遠離了袁紹所控制的範圍。

作為群雄爭霸之一的曹操,如果和袁紹正面開戰,暫且不論計謀策略,僅憑實力來說,必敗無疑,相比於官渡之戰時的慘敗程度,有增無減,所以曹操選擇許昌不僅避免了有害無益的紛爭,還避開了風頭正盛的袁紹。

不僅是袁紹,還有其他勁敵環繞在洛陽,因為洛陽坐落在平原地區,天然優勢極為明顯,很多人都想把洛陽收為囊中之物,作為一個四戰之地,誰先佔領洛陽,誰就會成為眾矢之的,被群起而攻之。

袁紹

在當時,曹操開天闢地,來了一招挾天子以令諸侯,為將來統一天下的宏圖鋪路。如果曹操定都洛陽,遇到勇猛之士,趁機偷襲進攻洛陽且劫走漢獻帝,那麼曹操所有的努力就會付之東流。

為了避免自己的心血功虧一簣,曹操放弃了將洛陽定為都城的想法,轉而選擇許昌。與此同時,洛陽原本就是漢獻帝及其部下的中心發展地,根基固若金湯,並且深得人心。

如果留在洛陽,對漢獻帝來說自身權益能够得到保證的同時,還極有可能獲得士族們的鼎力相助,重新光復漢室,囙此於公於私,曹操都不可能將洛陽定為都城。

許昌

魚與熊掌,兩者兼得固王權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個地區烽烟四起,百姓飽受戰亂之苦。但是許昌由於深處河南腹地而倖免於難,人口和資源因為遠離戰爭,所以保存較為完整,將這裡定為建立政權的根據地,對曹操來說無疑是省時省力的。

許縣附近的土地寬廣肥沃,水資源豐富且灌溉便利。兗州是曹操最早的根據地,許昌的發展可以依託兗州這一保護傘而越來越迅速。

在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下,推廣屯田政策一舉多得,解决糧食供應問題綽綽有餘,但是當時的洛陽在經歷了大火焚燒之後化為一片焦土,短時間內恢復生機難上加難。

實際上,洛陽對於曹操來說並非毫無可取之處,雖然最後將都城定為許昌,但是也不想將洛陽的好處全然放弃,畢竟就當時的情况而言,漢室才是正統,洛陽不僅是天下士族心中最認可的都市,也是所有忠於漢室的人心中最崇高的精神寄託。

如果曹操將都城定於遠在他方的兗州,雖然早期基礎十分牢固,但是在地理位置上距離洛陽太遠。而當時的許昌可以完全受曹操控制,不會出現天高皇帝遠的情况,這對生性多疑的曹操來說也是極為放心的。

如果曹操選擇了洛陽,暫且擱置各種風險不說,單憑讀書人劈天蓋地的口誅筆伐,曹操都會受到極為嚴重的影響,於是把都城定在同時靠近兗州和洛陽的許昌,既不會把自己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也能享受洛陽帶來的利益。

實事求是,不重名氣重實際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當時的許昌諸多設施並不齊全,但除此之外,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更何况一切城池可以後天修建補救。

許昌位於潁河東岸,潁河南下與淮河相通,交通極為便利,這樣一來,許昌不僅可攻可守,而且在獲得周邊地區物資供應的同時,也能及時對軍隊進行物資供給,畢竟兵馬未動時,糧草須先行。

實際上,曹操將許昌定為都城,在這裡一展宏圖、開闢霸業,在乎的不是名氣,而是許昌的實用性,單憑這一點,就能看出曹操眼光的長遠,不僅如此,還極具戰略性,讓後人欽佩不已。

將都城定在許昌後,曹操借用漢獻帝之名壓制天下豪傑,以皇室的正名討伐四方,讓各地諸侯不得不服,畢竟入侵許昌擄走漢獻帝堪稱天方夜譚。

在先後收復了徐州、淮南、宛城等地之後,許昌位於曹操所能控制範圍的中心地帶,安全係數顯著提高,防偷襲於未然,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敵人實力再强也不敢輕舉妄動。

比如孫策北伐時,必須事先攻下重鎮合肥,然後再渡淮河,等攻下大郡汝南之後,才可以進一步攻打許昌。

也許當時曹操實力不濟,但是由於依附許昌要地,空間足够,而且糧草供應便利,作戰時間不成問題,這些都足以讓曹操戰勝孫策,彌補其他方面的不足。

反觀孫策,孤軍深入的同時,戰線勢必會被拉長,後勤難以跟上,迫於這些客觀條件,孫策很有可能被曹操的軍隊圍剿。

基於以上種種,可見曹操把都城定在許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完全不是拍腦袋決策,而是大環境下的最優選擇,稱得上是毫無破綻,就連後人也把許昌喻為天下形勝之地,可見曹操眼光長遠獨特,極富戰略性。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