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是糧食收穫的季節。前不久,從濰坊海水稻示範種植基地傳來了一條好消息。10月28日,濰坊寒亭海水稻三產融合示範基地的海水稻已經收割完畢,經過專家測產後,平均畝產達到了691.6公斤,接近692公斤,比去年同期增產10%以上。
我們知道,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糧食的安全供應,一直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2020年,全國耕地面積保有量18.65億畝,世界排名第四。
努力一定會創造出奇迹,中國一直用最少的土地產出世界上最多的糧食,2020年全國糧食產量為66949萬噸,佔據世界糧食產量的24.4%。同比國際上其他產糧大國,美國5.98億噸,印度3.62億噸,巴西2.21億噸,中國耕地面積遠遜於印度和美國,糧食產量卻高於美國、印度,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迹。
從人均糧食佔有量來看,2019年全球人均糧食擁有量為793.5斤,中國人均糧食擁有量為943斤,遠超世界平均水準。反觀我們的鄰居印度,人均擁有糧食468.5斤,從耕地面積上來看印度遠高於我們,反而人均糧食擁有量僅是我們的一半。
雖然中國是世界第一糧食大國,我們不能囙此驕傲飄飄然,需要時刻提防來自國際投機分子所帶來的威脅。
中國的糧食優勢主要集中在主糧方面,油料作物一直是我們的薄弱環節,比如說大豆,2020年中國光是進口就超過1億噸,在這裡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一下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
通過今年濰坊海水稻喜獲豐收的報告,中國的大面積鹽鹼地有望產出更多的糧食。
據統計,全世界鹽鹼地面積為143億畝,我國有15億畝,超過世界總和的10%。中國15億畝鹽鹼地中,超過2億畝具有改造成良田的潜力,如果按畝產1000斤計算,國內的糧食產量將再新增一億噸,占到糧食總產量的14.9%,届時糧食年產量將達到7.7億噸。
從2016年起,我國開始在山東、浙江、陝西等鹽鹼地區開展測試種植。截止到2020年,已經在8省全面推廣,種植面積高達10萬畝。
2019年,袁隆平團隊啟動海水稻全球化推廣專案,中國的海水稻試驗基地已經走出國外紮根到迪拜,並獲得了成功。
埃及《金字塔報》報導稱,隨著耕地減少、水資源短缺、人口持續膨脹,“確保埃及近億人口不餓肚子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海水稻在中東地區的推廣有著非凡的意義,在降雨量稀少的沙漠地區,能够成功種植出海水稻無疑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不僅如此,袁隆平團隊計畫在未來10年的時間內,實現一億畝鹽鹼地改造計畫。届時,不僅能新增我國的糧食產量,還能直接惠及到農民,實現財富新的增長點。
今年6月份,巴西中部和南部地區出現了嚴重的乾旱,是91年以來巴西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受到乾旱的影響,巴西年度玉米產量預計由1.064億噸大幅萎縮9.4%至9639萬噸。在短短的15個月內,國際糧食價格暴漲40%,全球將會有更多的人面臨糧食供應不足的問題。
國家要想實現真正地繁榮富強,必須打好牢固的基礎。糧食平穩增產就是這個基礎,海水稻大面積地推廣、種植,不僅功在千秋,還能讓我國擺脫國際資本的控制。只有老百姓富裕了,有了糧、有了~錢,國家才能够安穩,人民才能够幸福。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