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分包,工人權益如何保障?

新疆 83℃ 0
摘要:在建築工程領域,經常存在勞務工作分包的情况。那麼,在勞務分包後,工人的勞動關係是否一併被分包?在實際施工中,工人受傷如何維權?專家建議,無論是協力廠商還是企業,在用人時,一定要簽訂必要的勞動合同或勞務合同,既能保障工人權益,還能確保企業的正常運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吳鐸思通訊員馬安妮

在建築工程領域,經常存在勞務工作分包的情况。那麼,在勞務分包後,工人的勞動關係是否一併被分包?在實際施工中,工人受傷如何維權?總包公司、分包負責人需要承擔哪些責任?專家建議,無論是協力廠商還是企業,在用人時,一定要簽訂必要的勞動合同或勞務合同,既能保障工人權益,還能確保企業的正常運行。

勞務工作分包,是指施工總承包方或者專業工程分包方可以將其承包工程中的勞務工作發包給勞務分包企業。

承包人在承接項目後,往往會轉包給其他公司或者包工頭等負責人進行實際建造。那麼,在勞務分包後,工人的勞動關係是否一併被分包?在實際施工中,工人受傷,如何維權?總包公司、分包負責人需要承擔哪些責任?

專業人士稱,工人只要明確了勞動關係,無論分包給誰,責任都應落實到位。

勞務均分第三人,仍會存在勞動關係

2020年4月底,家住新疆石河子市的謝某通過他人介紹,認識了某鋼材有限公司股東李某,並被招工到李某處從事電焊工作。工作期間,倆人並未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只是通過口頭約定,謝某每天工作11個小時,日工資為330元。

同年6月,謝某結束了前期焊護欄的工作,到李某安排的飲料廠焊鋼結構廠房。在此期間,因脚手架歪倒,導致謝某的頭部被砸傷、腰部骨折。治療期間,李某墊付了一半醫療費,並在謝某治療後支付了另一半。

謝某認為在去年4月至6月底之前,自己和李某所在的公司存在勞動關係。為了明確勞動關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謝某向所在地申請了勞動仲裁,裁决表明:確認謝某與李某所在公司存在勞動關係。

但李某所在的鋼材公司的李經理並不認同仲裁結果,在他看來,李某只是公司股東,而謝某只為李某提供階段性勞務,工作完成後即另行尋找其他工作,雙方之間並未形成穩固的隸屬關係,謝某並未成為自己公司的一員,囙此謝某與李某之間屬於勞務關係,與自己公司不存在勞動關係,所以將謝某告至法院,要求重新審判。

在法院審理過程中,謝某提供了李某支付薪水、安排工作的微信聊天記錄,並對其從事電焊工作達成一致認同。根據《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相關規定,法院認為謝某的工作地點在李某所在的公司,並受李某的工作管理,由李某支付薪水,而李某是該鋼材有限公司的股東,與該公司存在一定的關聯性,謝某有理由認為自己從事的工作在該公司的經營範圍內,自己是為該公司提供勞動,並非為李某個人。囙此綜合以上各點,判定謝某與該鋼材有限公司存在勞動關係。

第三人承包勞務,雖無勞務關係但要承擔責任

2019年10月,康某從湖南某建築公司處分包了位於新疆喀什某地的房建施工項目。2020年4月,康某招用王某從事所分包工程中室內地坪打磨工作。同年5月,王某在工作中受傷。8月,王某向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了勞動仲裁,裁决王某與湖南某建築公司存在事實勞動關係。該建築公司表示不服仲裁裁决,向法院提起訴訟。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喀什墾區人民法院認為,湖南某建築公司已將工程分包給康某,王某由康某招用,而康某並非該建築公司的員工,不存在公司授權行為,並且公司未向王某支付薪水,也沒有實施用工考勤管理,囙此,該建築公司與王某不存在管理與被管理的從屬關係。

此外,根據人社部《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第四條規定:“建築施工、礦山企業等用人單位將工程(業務)或經營權發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自然人,對該組織或自然人招用的勞動者,由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發包方承擔用工主體責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執行〈工傷保險條例〉若幹問題的意見》第七條規定:“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承包組織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將承包業務轉包、分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者自然人,該組織或自然人招用的勞動者從事承包業務時因工傷亡的,由該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承包組織承擔用人單位依法應承擔的工傷保險責任”。由此可見,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承包組織只對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自然人招用的勞動者承擔工傷保險責任,不承擔除此以外的用工主體責任。

綜合具體情況,法院判決王某與湖南某建築公司未建立事實勞動關係,但鑒於王某在用工期間受傷,該建築公司應依法承擔工傷保險責任。

勞動地點的改變並不影響雙方勞動關係的建立

去年8月,段某所在的勞務公司結清了其7月的勞動報酬,但8月中旬,段某在新疆伊寧城南某社區工地幹活時受傷。隨後,段某向當地申請勞動仲裁,裁决認定段某與其負責的勞務公司存在勞動關係。該勞務公司表示不服,起訴至法院。

在該勞務公司看來,8月所發薪水實為段某7月的勞動所得,且段某受工傷的地方並不是自己的工程項目,段某所提供的勞動並非自己的業務組成。

但段某表示,自己是由勞務公司的工作人員劉某安排前往城南某社區工地工作,工作時受傷,並且在受傷期間,該公司還派陳某進行了護理,囙此認為雙方構成勞動關係。

在法院審判過程中,雙方均提供了發放薪水的交易記錄、錄音文字等證據。根據《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相關規定,段某與該勞務公司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主體資格,段某為該公司提供勞動,公司為其發放報酬,段某提供的勞動屬於該公司所屬的業務組成部分,囙此雙方之間在勞動期間存在事實勞動關係。

此外,段某前往城南某社區工作是受該勞務公司工作人員劉某安排,並在受傷後,陳某對其進行了護理,陳某的薪水是由該勞務公司法人發放,綜合考慮,認定段某前往城南工作受到了該勞務公司的安排和派遣。

“雖然勞動地點發生了改變,但這並不影響雙方勞動關係的建立。”新疆財經大學法學院李教授說。

最終,法院判定段某與該勞務公司存在勞動關係。

綜合以上3個案例,在實際的勞務工作中,不論是工程分包給個人或公司,還是更換了勞動者的工作地點,企業在確保工程有序開展的同時,要承擔起用工責任,確保勞動者的權益得到保障。“無論是協力廠商還是企業,在用人時,一定要簽訂必要的勞動合同或勞務合同,既能保障工人權益,還能確保企業的正常運行。”李教授說。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