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走遠的心和難以割捨的情——記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崔彬

青海 83℃ 0
摘要:走進青海大學地質工程系的實驗室,看著嶄新的實驗設備,寬敞明亮的實驗教室,崔彬心頭一熱,他認真仔細地看著擺放在展示櫃裏的標本,欣慰地說:“這才是一所大學該有的樣子。
走進青海大學地質工程系的實驗室,看著嶄新的實驗設備,寬敞明亮的實驗教室,崔彬心頭一熱,他認真仔細地看著擺放在展示櫃裏的標本,欣慰地說:“這才是一所大學該有的樣子。”

2007年,當崔彬第一次走進青海大學的校園時,這位從北京派來的教授驚呆了:“教室裏什麼設備都沒有,更別提實驗室了。”

“要辦就要辦出個模樣來,辦出成效來,辦出滿意的結果來。”儘管條件非常艱苦,但崔彬帶領著團隊和青海大學屈指可數的幾名老師,開始從那幾間空空如也的教室規劃著青海大學地質工程系的今天和明天。

“青海太需要這方面的人才了。”崔彬通過中國地質大學開始面向全國招老師。“學歷稍微低點不怕,關鍵是得有人來,願意留下。”為了最大限度地留住人才,崔彬許下承諾:“只要你能安心紮根在青海,你是本科我把你培養成碩士,你是碩士我就把你培養成博士。”

人才隊伍建設對青海大學地質工程系的發展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礎。第一批5人,連續招了3批。一晃10年,經過崔彬培養的年輕博士就有十幾名,迅速成長為院系的科研骨幹。

解决了人的問題,又得解决實驗室的難題。為了尋找合適的實驗基地,崔彬帶著大家踏遍了青海的山山水水。地質工程學科的實驗室對於地貌的多樣性、獨特性等因素要求非常高。經歷了青海高海拔的考驗,一天變四季的惡劣環境,車輪飛出去十幾米遠的驚心動魄,終於,整整用了5年的時間,在經過大量的比對和選擇之後,兩個普通地質學實習基地分別在互助土族自治縣和青海湖邊上落地,1個地質填圖實習基地在湟源縣落地。

崔彬很感慨:“以後青海大學的老師學生再也不用千里迢迢跑到中國地質大學的實驗基地去學習了,現在我們有自己的‘陣地’。”他說,只有這樣才能實實在在、扎扎實實地實踐。在這個基礎上再開展研究,就能够創新。也只有學會了方法和思路,才能形成更新的更有價值的科研成果。

從無到有,從無人問津到熱門學科,青海大學地質工程系實現了“三級跳”。學科成立第一年,就實現了本科一批次招生;6年以後,拿到了一級學科的碩士點;今天,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已經成為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

雖然已經離開了青海大學,但青海大學地質工程系就像自己一手帶大的孩子,總是讓崔彬牽掛。他動員自己的學生來青海,“那裡是大有作為的地方,你們的所學一定能够發光發熱。”他時常教導學生,“不要害怕條件艱苦,人生奮鬥的地方就是戰場。只有在戰場上,才能展現你的價值和色彩。”

9月29日,崔彬應邀來青海大學參加對口支援青海大學二十年工作會議。再次回到曾經用熱血和青春書寫理想的地方,崔彬熱淚盈眶。他依舊習慣說,我們青海大學,我們地質工程系……那是他從未走遠的心和難以割捨的情。(王宥力)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