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明玉珍傳》中這般描述明玉珍:身長八尺餘,目重瞳子,素有大志。“
眾所周知,在我國漫長的封建歷史時期內,人們是非常重視陵墓的修建的,不僅如此,當一個人去世後,其陪葬品數量的多少也能够直接反應出他的社會地位,可以說,在古人看來,墓葬的規模與人的地位等級是有著直接關係的。
曾經,在重慶地區發現過這樣一個特殊的古墓,在這個古墓中,不僅埋藏著許多文物,更是出土了四件龍袍,而在經過調查後卻發現,這個墓主人的後代早就不是中國人。那麼,在這個特殊的墓葬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
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水准不斷提高,現如今,考古活動已經成為了我們研究古代歷史的一種主要手段,由於在我國的傳統封建觀念中認為,墓葬就是一個人身份和地位的體現,囙此,在對古代墓葬進行發掘的過程中,我們也會發現很多精美的文物。
在1982年三月底的時候,位於江北地區的重慶織布廠在擴建施工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了一座古墓。在這種情況之下,施工工人們很快就將此事上報給了有關部門,而專家們也開始對此地進行搶救性的考古發掘。
在此次發掘過程中,專家們一共發現了二十八件珍貴文物,其中,還有十六件被評為了國家一級文物。不僅如此,在這座古墓中,人們也找出了四件精美的龍袍,除了這些絲織品之外,專家們還發現了一塊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玄宮之碑”。
通過這塊碑的出土,專家們也確定了墓主人的身份就是元末時期的農民領袖明玉珍。可以說,這些文物的出土對於我國歷史學家研究四川發展以及元末戰爭都有著巨大的幫助,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能够更好地保護這一歷史文化所在地,在1983年的時候,重慶政府也决定將明玉珍墓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在專家們對明玉珍墓進行進一步研究的過程中,他們也發現,此次發掘出的就是明玉珍墓中的“睿陵”。雖然說明玉珍墓在表面上看來並不是非常豪華,但是,它為我們帶來的歷史價值卻是難以估量的,而這座墓葬也成為了迄今為止發現的我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起義將領的墓葬。
明玉珍出生於元天曆二年,雖然說他家中世代都是農民,但是,明玉珍卻並不甘於當時安穩又平淡的生活。在元朝末年,各地紛紛開始暴動,很多地方割據勢力都希望能夠通過戰爭的管道,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土地,而明玉珍也不例外。當時,明玉珍為了抵抗徐壽輝的起兵攻擊,他也集結起了千餘人馬,開始進行自守。在後來的日子中,隨著徐壽輝稱帝,明玉珍也開始歸順到了徐壽輝的麾下,自此,明玉珍也成為了當時的征虜大元帥。在這個時候,雖然說明玉珍才剛剛年滿二十二歲,但是,他的戰鬥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
隨著戰爭局勢的不斷變化,全國各地都開始變得動盪不安,囙此,當至正二十年的夏天到來之際,在各方勢力爭鬥的過程中,徐壽輝也被陳友諒殺害,此時,明玉珍並不認可陳友諒的稱帝行為,在這種情況下,明玉珍就决定自稱隴蜀王,此後,在劉楨等人的擁護下,明玉珍也定都重慶,並建立起了大夏國。通過他的努力,大夏國內實現了短期的社會安定,相比於當時中原地區的戰亂而言,生活在大夏國的人民顯然是更加幸福的,不僅如此,在他統治大夏國期間,科舉制度和賦稅制度也相繼出現,可以說,雖然大夏國的統治領域並不是很大,但是,這樣一個小國卻有著巨大的能量。通過分析元末的歷史就會發現,明玉珍的種種政策在當時的社會中都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如果說沒有他的帶領,恐怕我國西南地區早就已經成為戰亂頻發之地。
雖然在明玉珍在位期間,大夏國的統治始終沒有受到什麼威脅,但是,隨著明玉珍的離世,大夏國也被朱元璋起兵攻破。在那個時候,朱元璋為了保障自身統治勢力的穩定,就將明玉珍的家人全部發配到了朝鮮半島中,而在此之後,這些人也沒能重新回到中國的土地上。
後來,基於生存的需要,這些人就在朝鮮半島開始了新的生活,時至今日,明玉珍在朝鮮生活的後人也達到了兩萬人左右,不僅如此,在朝鮮半島另一邊的韓國社會中,也有四萬人左右的明玉珍後代。為了加强彼此之間的血緣聯系,他們還在韓國地區成立了一個明氏宗親會,在有了這一組織後,很多明玉珍後人也得到了一定的歸屬感。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之下,明玉珍的一比特後人聽說了重慶地區發掘出了明玉珍的墓葬,當他把這個消息帶回明氏宗親會後,很多明玉珍後人也會時常來到重慶對祖先進行祭拜。雖然說在現代社會中,這些明氏後人與中國已經沒有什麼聯系了,但不可否認的是,在血緣親情的指引之下,他們仍然對自己的祖先有著一定的特殊感情。
結語
從明玉珍及其後人的經歷中就能够感受到,在戰爭年代中,國家的發展局勢是非常動盪的,當時,很多群眾都在無奈之下開始了背井離鄉的生活,相比於那些常年流離失所的百姓而言,明玉珍的後人應該算是幸運的,畢竟他們擁有了屬於自己的領地,並且也過上了相對穩定的生活。
在未來考古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也應該注意對墓葬的保護,雖然說有些墓葬在表面上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但是,如果沒有對它們進行仔細發掘的話,那麼我們就會錯過很多寶貴的歷史文物。
參考資料
《玄宮之碑》
《明史·明玉珍傳》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