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博物館”字體屢遭惡搞,本地人要求換牌匾,究竟該不該換?

山东 101℃ 0
摘要: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書法藝術更是由於其字體的多樣性,而能展現出不同的美感。有人說這是藝術,應該保留,有人認為讓人看明白才是最重要的,關於換不換的爭議總是不斷。山東博物館就因為這個原因,受到了調侃。而山東博物館的匾額,就恰恰是草書,且五個字分隔開了。但面對羣衆的呼聲,山東博物館確實一直沒有做出改變。缺少遊客直接導致了山東博物館的名聲不是那麼大,這也是最後博物館想要借助名人效應傳播名聲的主要原因。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書法藝術更是由於其字體的多樣性,而能展現出不同的美感。

日常我們所見到的地標性建築,大都是通過書法作品轉化而成,能讓人一眼就注意到。

對於地標性建築來說,書法字體的形式與書寫清晰度似乎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事。畢竟需要讓所有人能够看得清楚,能讓不瞭解書法的人也能够知曉這裡是什麼地方也是十分重要的。

但有些時候,別樣的書法形式很容易造成誤解,讓人不知道這寫的是什麼。有人說這是藝術,應該保留,有人認為讓人看明白才是最重要的,關於換不換的爭議總是不斷。

山東博物館就因為這個原因,受到了調侃。

書法分離帶來的問題

眾所周知,我們的書法藝術,極其講究連貫性,字與字之間的練筆,恰好是顯現美感的極重要的部分。尤其是以草書、行書等形式的書法更是如此。

而且作為牌匾,字與字之間不可避免地需要一段距離,不可能像寫在紙張上那樣的連貫,這也是為什麼類似於草書行書的書法形式,不太適合用作門匾的原因。

草書之類的書法,一旦字與字分隔開,缺乏了美感不說,極容易讓人分辨不清這到底寫的是什麼。

山東博物館的匾額,就恰恰是草書,且五個字分隔開了。

這也造成了許多人面對著這五個字很容易認錯,有遊客前來,甚至誤以為這五個字是“心系情婦波”。

這樣一個展覽珍貴文物的地方,被扣上這樣的名頭實在是不太雅致,這也引起了當地人許多的不滿,認為無論如何該將這幾個字給換掉。

換成更清晰明了的楷體之類的,既不會認錯,又顯得莊重。不會像之前的草書,總會給人一種奇巧,輕浮以及的感受認知。

但面對羣衆的呼聲,山東博物館確實一直沒有做出改變。

特別的草書牌匾由來

山東博物館是一座規模相對宏大的省級博物館,在各種省級博物館之中的地位也非比一般。

博物館主體建築共有五層,十分的雄偉壯觀,展覽著許多國家級文物,皆都具有較高的史料研究價值。

如今的山東博物館周邊還建了山東美術館,時常有藝術展覽,周邊也兼具商圈建設,也算是較為繁華的地帶。

也正是由於周邊的遊玩價值,這些年選擇前往此處遊玩,去博物館感受歷史,去美術館觀看展覽的遊客絡繹不絕,這也造成了山東博物館的牌匾字體聲名遠播。

其實這五個字的來源還是很有考究的。

名人效應在互聯網時代發展得十分壯大,但在當時博物館也確實是想借著名人效應來傳播博物館的名聲。

雖然現在是經濟發展還不錯的地方,但在以前這裡並不是什麼基礎設施完善的地方,周邊也並不發達。

缺少遊客直接導致了山東博物館的名聲不是那麼大,這也是最後博物館想要借助名人效應傳播名聲的主要原因。

匾額上的字取自於郭沫若先生的賀詞,在他寫完之後,就將這份賀詞贈予了山東博物館。

當時沒什麼通路文宣名聲的山東博物館,在感動郭沫若先生情誼的同時,也確實是想要借助一下當年郭沫若先生的名聲,將博物館的名聲傳播得更遠一些。

所以當時博物館的上級便决定,從這份賀詞之中提煉出山東博物館五個字,經過放大以及間隔處理,最後雕刻落成,成為了現在我們看到的牌匾樣子。

草書當然不合適作為牌匾的題字,尤其是這種省級機關,况且博物館一直以來給人的感覺是歷史的厚重感,用了草書的牌匾總會讓人覺得輕浮而不是風雅。

換與不換,皆有道理

這塊牌匾由於“心系情婦波”而鬧出的笑話,一直以來都因為牌匾的存在而存在著。

只要牌匾不換,這個名聲便會一直跟隨著山東博物館,况且民意之中不乏有著想要撤換掉這種字體的群眾,順應民意似乎也不是什麼壞事。

但是因為這種認錯字而帶來的笑話,確確實實給山東博物館帶來了話題度與客流量。

當年的國學大師題字,也確實是給山東博物館帶來了切實的好處,有了關注度,有了客流量,處在當今這個時代來看,怎樣都不該算是一件壞事。

珍藏在博物館中的珍貴文物更應該比起商場的花花萬物更有理由吸引青年人才對,若是沒了知名度,中華兒女不再前往博物館,那麼這些文物豈不是要一直蒙塵,不見天日。

博物館的存在本來就是為了向世人展覽我國優秀的文化瑰寶,幫助人們瞭解每一階段的歷史,透過這些文物去靠近古時的文化風采,能够吸引遊客,何樂而不為呢?

這麼看來,不更換牌匾亦是情有可原。只是山東這片樸實的土地,被冠上了附庸風雅的頭銜,題字的郭沫若先生總是被認為輕佻罷了。

結語

有人會說,鬧出這種笑話的根本原因是自己沒有文化,不能準確辨認出草書的字體,跟博物館毫無關係。

但是博物館是為人民而辦的,藝術一直以來也確實是小眾的,這兩者之間本就很難平衡。

且不談郭沫若先生的私德如何,但其確實是影響了一代人的國學大師,而且這種小眾的字體,或許更能換取群眾對於書法藝術的探索,也是尚未可知的事情。

文字的出現是為了傳播知識,而在此基礎上演化出的書法藝術更多地側重於藝術的方面,或許會被人說不懂得欣賞,但這恰恰也能反映出我國文化之深邃幽遠。

比起計較這牌匾上的字是否有高高在上的清高感,是否遠離了福斯,或許可以將側重點放置於書法藝術的傳承上來。

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本就沒有什麼一定的隔閡,藝術總是要走進福斯的,不必循規蹈矩,亦不必刻意出格。

真正能够傳承文化的,才是最好的。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