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鄭成功這個“猪隊友”,他也許成功了
崇禎十五年錄取的文舉人,應該是有史以來質量最好的,因為那年的舉人考試不但要考文化,還要考武藝。這是因為,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已經嚴重威脅到了朝廷的統治,朝廷亟需文武兼備的人才。實際上,早在六年前的崇禎九年,十六歲的張煌言參加縣試考騎射的時候,就考了個“三箭皆中靶”,當時就把其他考生驚呆了。這使張煌言意識到,與鄭成功聯合抗清,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崇禎十五年錄取的文舉人,應該是有史以來質量最好的,因為那年的舉人考試不但要考文化,還要考武藝。這是因為,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已經嚴重威脅到了朝廷的統治,朝廷亟需文武兼備的人才。實際上,早在六年前的崇禎九年,十六歲的張煌言參加縣試考騎射的時候,就考了個“三箭皆中靶”,當時就把其他考生驚呆了。這使張煌言意識到,與鄭成功聯合抗清,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由於社會階級矛盾頻發,李自成帶領手下的將士成為起義的主力軍,並在1643年在襄陽稱帝,新順王。隨後將實力發展到西安,於1644年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吳三桂企圖在李自成根基不穩之時,一舉奪下他的政權並統一天下。李自成的確戰敗了,並逃出北京,於1645年在湖北被村民誤殺。這個墓碑的發現證實滿清期間對明朝歷史做了一些不實的修改。
聽說是衙門裏要在今天處決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犯,消息傳出後全城都沸騰了,百姓們聽到那個人的名字後,很多人都流淚了,人們都想到刑場去看看他,為他送行。而當時離1644年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已經過去了整整20年了,雖然南方地區始終存在此起彼伏的反清複明鬥爭,但這些鬥爭基本上都已經被撲滅,到這個人被殺時,清朝已經完全統一了大陸上的國土。
《明史》是二十四史的最後一部,歷來為福斯熟知,廣受好評。不過,《明史》並非明代的官修史書,而是清代的官修史書,它的纂修是從清順治二年開始,到乾隆四年定稿,前後跨越了94年。由於具備敘事穩妥、行文簡潔、資料翔實等特點,《明史》被視為一部水准較高的史書。但隨著近年來考古工作的展開,《明史》中的錯漏之處也漸漸被發現。比如說1959年,由於施工原因,明代魯王墓意外現身福建金門縣,這一發現證實了《明史》曾被篡改。
《明史》是二十四史的最後一部,歷來為福斯熟知,廣受好評。不過,《明史》並非明代的官修史書,而是清代的官修史書,它的纂修是從清順治二年開始,到乾隆四年定稿,前後跨越了94年。但隨著近年來考古工作的展開,《明史》中的錯漏之處也漸漸被發現。比如說1959年,由於施工原因,明代魯王墓意外現身福建金門縣,這一發現證實了《明史》曾被篡改。但朱以海的墓葬在金門被發現後,考古專家終於獲知了朱以海的真正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