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推動新時代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意見

四川 29℃ 0
摘要:縣域經濟是區域協調發展的底部基礎,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是推動四川現代化建設的重點任務,要按照“抓强、壯幹、提弱”的思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突出高效配寘資源要素,支持有條件的縣域率先發展,加快形成強縣引領、競相爭先、協同共進的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新格局。

縣域經濟是區域協調發展的底部基礎,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是推動四川現代化建設的重點任務,要按照“抓强、壯幹、提弱”的思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突出高效配寘資源要素,支持有條件的縣域率先發展,加快形成強縣引領、競相爭先、協同共進的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新格局。為深入實施“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發展戰略,推動新時代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堅定不移推進新型工業化

突出工業當先、製造為重,支持有條件的縣域瞄準1至3個主導產業集中發力、久久為功,打造一批工業經濟綜合實力强、產業集群化發展態勢好的縣(市、區),做强縣域工業主支撐。

(一)壯大產業集群。聚焦六大優勢產業提質倍增,實施縣域百億主導產業培育行動,以標誌性產品為引領推動縣域產業集鏈成群。加快傳統產業改造陞級,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培育一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提升傳統特色優勢產業集群顯示度和品牌影響力。支持縣(市、區)一體推進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積極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先進製造業集羣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引導跨區域協同聯動,推動縣域與大城市功能銜接、產業合作和設施聯通,深化東西部產業合作,打造區域性優勢產業集群。

(二)建强高能級產業發展載體。統籌推進縣域各類園區規劃建設和綜合提升,實施產業園區能級提升行動,以經開區、高新區為重點打造一批綜合實力較强的縣級產業發展平臺。支持有條件的縣域建設省級開發區,支持優勢縣域“一區多園”拓展產業發展空間,鼓勵欠發達縣域加强區域合作建設飛地園區。以高新區為覈心,支持縣域省級以上產業園區培育壯大一批企業創新主體,推動有條件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打造一批高水准產業技術創新平臺、成果轉化平臺。新建一批產業學院和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推進開放平臺提能工程,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臨空經濟區等的服務功能向縣域延伸,打造外貿轉型陞級基地。

(三)引育“鏈主”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實施“百億强企”“千億跨越”大企業大集團提升行動,支持有條件的縣域集中資源要素引進和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和生態主導力的“鏈主”企業。鼓勵“鏈主”企業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納入品質管制體系。加强對引領性“鏈主”企業項目的要素保障。支持縣域優質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對專精特新企業能力提升重點專案給予支持。鼓勵在川央企和省屬國企在縣域投資佈局,持續實施民營企業雁陣培育行動和“建築强企”培育行動。

(四)推動數位化賦能產業發展。務實推進縣域資訊化建設,補齊縣域數位化短板。促進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實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位化轉型智能化陞級全覆蓋行動。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廣應用,培育一批典型應用場景,推廣優秀解決方案,打造一批縣域數位化轉型模範企業,建設數位產業集聚區,引導縣域產業園區、產業基地數位化發展。

二、以新型城鎮化帶動發展現代服務業

深入推進以人為覈心的新型城鎮化,更加積極主動引導和科學規劃,推動縣域人口集中、產業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約,加快城鎮化進程,不斷釋放內需潜力。

(五)提升縣城發展能級。加大對人口淨流入縣城發展的支持力度,遴選一批符合條件的縣(市)按照中等城市規劃建設、打造市域副中心。統籌縣城建設與產業園區發展,促進“產、城、人”深度融合。有序開展縣城都市體檢,實施縣城精修細補十項民生工程。堅持按實際管理服務人口規模配寘公共資源,更好發揮縣城承載城鄉教育、醫療衛生、養老托育等公共服務的功能,推動中心都市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縣域延伸。發揮縣城輻射帶動作用,强化中心鎮綜合服務功能,加强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嚴禁“拆真古迹、建假古董”,高品質推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

(六)加快發展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實施服務業賦能融合計畫,推進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開展縣域商業建設三年行動,打造縣鄉村三級商貿物流體系,培育更多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發展縣城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專業市場,打造工業品和農產品分撥中轉地,推動交通運輸、郵政快遞、商貿流通、供銷網絡、電商平臺等融合發展。培育提供購物、餐飲、家政等便民服務的社區商業形態,打造多元消費場景,建設“15分鐘社區生活圈”。培育文旅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加强中高端文旅產品供給。

(七)引導縣域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出臺更大力度的購房補貼政策。支持農業轉移人口、新就業大學生、多孩家庭、教師、醫生、退役軍人等群體到縣城購房置業,有效擴大住房需求。逐步將建立穩定勞動關係的農民工納入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範圍,依法保障其享受住房公積金政策。持續深入推進農民工住房保障工作,向符合當地城鎮住房保障條件的農民工提供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等多層次住房保障。

(八)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持續拓寬有意願的進城農民就地就近在縣城落戶通道,推動未落戶常住人口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務。依法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在農村的合法權益。落實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等政策,持續開展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鼓勵引導金融機構利用再貸款、再貼現等政策,按規定向吸納農業轉移人口就業較多的企業、創業新市民提供低利率貸款。

三、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以新型工業化帶動農業現代化,大力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拉長農業價值鏈,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附加值。

(九)提升“天府糧倉”綜合生產能力。推進“天府良田”建設,推廣“天府良種”,深入實施“天府良機”行動,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准“天府糧倉”。持續開展“天府糧倉·千園建設”行動,分級分類高水准建設一批糧油、經濟作物、畜牧、水產類園區。高品質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培育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特色食品產業集群,支持建設一批優勢特色產業集羣。扎實推進“天府森林糧庫”建設,建設“百千園地”。加快建設農高區、農業科技園區。

(十)實施農產品精深加工提升行動。突出農產品加工業在農業產業鏈上的重要地位,推進省級農產品加工園區和區域性農產品集中加工區建設,支持活豬全產業鏈和名優白酒、肉製品、糧油、紡織服裝、烟草、茶葉、中藥材等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大力發展川糧油、川畜、川魚、川菜、川果、川茶等“川字型大小”特色農產品。實施“川字型大小”農產品市場拓展行動,用好農博會等平臺,開展“天府有禮”市場拓展專項活動,加快實現“快遞進村”全覆蓋,鼓勵在城市社區設立鮮活農產品直銷網點。

(十一)促進農業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拓展農業新業態新模式新功能,培育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健康養老、民宿經濟、農村電商等產業。建設一批鄉村旅遊重點村鎮,開發民俗風情、農耕文化等沉浸式、互動式體驗項目和鄉村文創產品,打造主題特色鮮明的高品質鄉村旅遊集聚區和全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推進實施“鄉村著名行動”。

四、夯實縣域基礎設施支撐和生態本底

統籌推進傳統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協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提升對縣域經濟的支撐保障能力,厚植高品質發展的綠色底色。

(十二)加快補齊傳統基礎設施短板。擴大幹線鐵路、高速公路、國省幹線公路覆蓋面,有序開展幹線公路城鎮過境段、進出城瓶頸路段升級改造,促進縣域與區域交通樞紐無縫銜接。持續開展“四好農村路”建設,深入實施鄉村運輸“金通工程”,推進縣鄉村(組)道路連通、城鄉客運一體化,帶動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入鄉。實施鄉村水務百縣、鄉村水務百鄉百村建設行動,推進城鄉水務一體化發展。實施保障供電安全、滿足新增負荷供電、改善供電質量等縣城能源保障工程。統籌推進縣域安全生產、防灾减灾救災、應急能力等方面基礎設施建設。

(十三)佈局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引導縣域圍繞强化數位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支撐,佈局建設資訊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新型基礎設施。拓展5G網絡在縣域內的覆蓋面,加快縣域交通、能源、市政、物流、水利等基礎設施數位化改造。鼓勵有條件的縣域與科研院所合作,探索新型研發模式。推動算力與數據、算灋融合創新。因地制宜建設智慧街區、智慧商圈、智慧商店,打造一批智慧縣城。

(十四)加强生態環境保護。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强自然保護地建設,推動建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加快補齊城鎮生活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做好城市建築垃圾處置和資源化利用,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推動縣域發展管道綠色低碳轉型,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統籌清潔能源開發和生態保護。健全重點領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

五、增强縣級統籌發展能力

以賦能增動力、以改革啟動力,推動資源要素向發展態勢好的縣域集聚,切實提高縣域高效統籌配寘資源的能力。

(十五)加强政策支持。省級財政對稅收增幅超過市縣平均增幅的地區給予激勵。提高縣域金融機構服務能力,推動合理提升縣域存貸比,逐年提高新增製造業貸款占比。支持省級產業投資基金與市縣政府按市場化管道組建特色產業投資基金。以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易地扶貧搬遷大中型集中安置區為重點,强化資金、產業、項目等政策支持,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十六)强化要素保障。在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前提下,全省範圍內統籌保障優勢縣域發展所需新增建設用地計畫名額,支持市(州)合理統籌城鎮開發邊界內的增量空間規模。推行“畝均論英雄”和工業用地“標準地”等改革。優化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總量名額稽核管理,建立省級統籌機制,在滿足區域環境質量改善要求的基礎上,對符合條件的國家級和省級重大專案予以支持。省級層面統籌部分能耗和煤炭名額,對縣域有關重大專案實施能耗和煤炭名額單列。依託“天府峨眉計畫”“天府青城計畫”等省級重大人才計畫,引育一批基層急需緊缺人才。提升“四川科技興村線上”縣級平臺質效,建立健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科技服務體系。探索建立縣域和省直部門雙向人員交流互派機制。

(十七)激發改革活力。以控制成本為覈心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部分重點行業和領域向民營企業放開競爭性業務。深化開發區管理體制改革,依法依規因地制宜探索“管委會+公司”的運行模式,採取“政區合一”等管道落實縣級對轄區開發區管理許可權。開展深化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改革試點,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及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擴權強縣改革,推進“縣直報省、省直達縣”改革,清單式推動分類管理,依法依規分級賦權。鼓勵發展態勢好的縣域開展集成改革探索。

六、强化組織保障

省發展改革委等省直有關部門按照職能職責加强對縣域經濟工作的督促指導,强化重大事項、重大專案分級分類協調,協同解决縣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市(州)加强政策統籌,一體謀劃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縣(市、區)强化主體責任,守牢安全生產、耕地保護、生態環保、債務風險防控、統計質量等底線紅線。

完善縣域經濟發展考評辦法,優化分類和名額設定。統籌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運行監測和省直有關部門年度專項考核。省委、省政府每年對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成績突出和進步顯著的縣(市、區)通報表揚,省級財政給予一次性財力獎勵。集中土地、資金、能耗、環境資源等要素,對發展態勢好的縣域符合條件的重大專案應保盡保,持續推動全國百強縣百强區數量穩中有升、產業大縣特色發展、欠發達縣域加快振興。按規定每年對縣域經濟發展緩慢的縣(市、區)進行約談。

标签: 縣域經濟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