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由貿易港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條例》施行助力打造教育開放新高地

海南 17℃ 0
摘要:員裘坤溥中外互鑒、學科互融、文理互通……如今,在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別具一格的教育教學模式,為各校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視野與更豐富的學習資源。《海南自由貿易港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條例》(以下簡稱《條例》)2023年11月頒佈,今年1月正式施行,為試驗區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試驗區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條例》實施後,試驗區新增辦學機构(項目)兩所(個),入駐高校專業達到20餘個,各高校招生規模持續擴大,預計今年將實現師生規模翻番。

《海南自由貿易港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條例》施行助力打造教育開放新高地
“留學海南”,更有保障了

海南日報記者黎鵬通訊員裘坤溥

中外互鑒、學科互融、文理互通……如今,在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別具一格的教育教學模式,為各校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視野與更豐富的學習資源。

《海南自由貿易港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條例》(以下簡稱《條例》)2023年11月頒佈,今年1月正式施行,為試驗區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試驗區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條例》實施後,試驗區新增辦學機构(項目)兩所(個),入駐高校專業達到20餘個,各高校招生規模持續擴大,預計今年將實現師生規模翻番。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季學期,試驗區統籌入駐高校開放33門共亯課程,納入各高校課程選修範圍,並將為完成課程學習、成績合格的學生出具開課高校成績單,成功實現“一校入學,多校選課”,為入駐高校學生開啟多學科、多文化、跨校學習的新體驗。

中央民族大學海南國際學院數據科學與大數據科技專業學生馬雲卿對此深有感觸。“跨校、跨專業選修課程的經歷讓我收穫頗豐,不僅感受到不同學校、學科間的交融與碰撞,激發我對知識的好奇心與渴望,也讓我有機會結交到來自五湖四海的青年才俊。”

讓馬雲卿十分認同的,還有“大共亯+小學院”辦學模式。在他看來,“大共亯”的實現既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又提供了更好的學習與科研環境,而“小學院”的實現則幫助學生擁有相對獨立的空間進行學習與交流。

和馬雲卿同一專業的孫逸凡,則對跨校合作開展活動和項目更加青睞。在跨校合作的科研專案中,他和不同專業背景的夥伴們不斷調整溝通管道,明確分工,建立高效合作機制。在科技上遇到難題時,大家在團隊內部進行頭腦風暴,共同尋找解決方案,團隊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條例》實施後,試驗區也獲得了更多科研投入支持。今年5月,省科學技術廳與試驗區聯合設立《2024—2025年海南省黎安教育科技創新聯合項目》,合計投入科研資金5500萬元,專項支持試驗區內各入駐高校和其他企事業科研單位開展省級科研課題研究。這讓北京體育大學阿爾伯塔國際休閒體育與旅遊學院旅遊管理教研室負責人薛濤倍感振奮。

“我們願意把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海南的科研專案、產業進行深度融合,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發展。”薛濤說,在學院積極鼓勵下,他和團隊分別申請了多個黎安教育科技創新聯合項目,希望為自貿港建設積極貢獻力量。(本報椰林6月9日電)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