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把尺子”評估長護險等級居家養老更規範

上海 21℃ 0
摘要:

  記者周程禕

  上海全面推行長護險試點6年來,已有超73.5萬名失能老人享受待遇。這些老人接受長護險服務前,都必須要過失能等級評估這一道“關”,評估結論是基金支付和待遇享受的重要依據。

  為推進評估機構定點管理規範統一,國家醫療保障局日前印發《長期護理保險失能等級評估機構定點管理辦法(試行)》,進一步明確評估機構定點管理具體要求。

  在上海,失能等級評估工作開展得如何?評估機構管理怎樣更規範、科學?近期,記者隨浦東新區居家養老評估和服務指導中心評估員走進申請人家中。

  “老伯伯,儂今朝好起來伐?”9時,評估團隊來到塘橋街道的李老伯家時,他還躺在床上休息。

  在家屬的攙扶下,李老伯慢慢坐了起來。來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兼職全科醫生先對他進行簡單查體,接著詢問患有哪些疾病。據家屬介紹,李老伯曾突發腦梗,引起右肩關節發炎,抬手很是費勁。醫生結合病歷本和老人實際情況一一做好記錄。

  隨後,在評估員的要求下,李老伯借助助步器走到了客廳。評估員詢問他洗漱、吃飯、排尿、排便等日常活動是否需要幫助,請他完成抽紙巾等簡單動作。

  “現在是幾幾年幾月?”“現在在哪裡?”“十塊錢用掉三塊錢還剩多少?”最後則是一系列評估老人精神狀況的問題。整個評估流程約為30分鐘,全程通過執法儀攝像記錄。

  走出老人家裡,記者忍不住問:“李老伯這種情況能評到幾級?”根據規定,上海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等級包括二到六級,二級或三級的失能老人享受每週3次上門服務,四級的失能老人享受每週5次服務,五級或六級的失能老人享受每週7次服務,每次服務時間為1小時。

  評估員面露難色,“這個我們也不知道”。原來,為了確保評估的真實性和公正性,上海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標準採用“雙盲法”,評估員和被評估老人都只能如實填寫或說明情况,不知道每個項目的得分權重,更不能現場知道評估結果。同時,調查表中設定相互驗證的項目,以新增評估結果的穩定性。

  那麼,評估結果由哪方給出?浦東新區居家養老評估和服務指導中心主任白茹介紹,團隊會將評估量表提交至資訊系統,由評估標準計分軟件綜判得出評估等級。社區將評估結果迴響給申請人後,如果申請人有抗告,可以到評估中心查看錄影,並與評估團隊溝通,仍有不同意見也可申請覆核。

  “現時我們的覆核率、投訴率都是全市最低的。”白茹感慨,這一結果來之不易。失能等級評估關係到老人切身利益,往往是長護險實踐中的衝突集中點。現實中,少數申請人選擇隱瞞自身真實健康狀況,以獲取更高的待遇,這考驗著評估團隊的鑒別能力和溝通技巧。

  比如,有老人聲稱自己無法自主行走,還拿出了拐杖,結果評估員發現同一根拐杖被多名老人“共用”;有的甚至連家裡的護理床都是道具,經驗豐富的評估員察覺到異樣,隔天不打招呼直接上門,來開門的竟是此前“臥病在床多年”的老人,護理床卻早已不見了……

  為了精准識別保障人群,上海各個評估機構定期開展培訓,強調“用一把尺子量所有人”。前不久,浦東新區居家養老評估和服務指導中心就請來骨科專家,為評估員講解骨折的不同情形,以便評估團隊掌握專業知識,統一評估手勢,確保公平公正。在評估過程中,評估員也會反復向老人及其家屬強調“你們說得真實客觀,最後等級出來肯定也是客觀真實的”“弄虛作假屬於騙保行為,要承擔法律責任”,勸阻不正之風。

  業內人士指出,失能等級評估工作仍有改進空間。比如,郊區老人往往患病而不就診,導致病歷本資訊缺失,給評估員獲取真實的疾病資訊帶來困難。如何更好發揮失能評估環節作為長護險基金“守門人”的作用,還需更多探索實踐。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