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鑒真號”輪從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碼頭開啟首航。受訪者供圖
記者王力
昨天,第三代中日友誼之船“鑒真號”輪從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碼頭出發,駛向日本大阪,開啟首航之旅。
與1985年投入運營的第一代船、1994年投入運營的第二代船不同的是,第三代船首次由中國造,其設計方是中國船舶集團旗下的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建造方是招商局工業集團旗下的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
第三到第一,用了近30年
第三代“鑒真號”總長167.2米、型寬25米、載客192人、總噸位約2萬噸、設計航速21節、可裝載338個標準集裝箱。該船是中日航線上(上海—大阪/神戶)最智慧先進、最綠色環保的客滾船。
回首30年前第二代“鑒真號”投運時,這種高端客滾船對中國造船業來說,還是陌生的產品。那時,中國造船業在國際上拿得出手的基本只有散貨船。
一年後的1995年,中國造船業首次超過實力雄厚的德國,但排在中國前面的,還有日本和韓國這兩個造船強國——論規模,中國只能排到第三。
如今,中國造船業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航運諮詢機構克拉克森的報告指出,2023年中國造船業完工量、新船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均超日韓總和,高居全球榜首。今年1至3月,中國新接訂單量佔據全球總量的近七成。
規模提升的背後,是產品力的提升。國產大型郵輪的成功建造和投運是標誌性事件。
6月7日上午,載有近4000名遊客的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靠泊在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自2024年1月1日首航至今,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旅客運輸量突破15萬人次,完成了37個航次。
大型郵輪的成功交付和運營,代表中國造船業繼實現建造液化天然氣(LNG)船、航空母艦之後,摘取了世界造船業三顆“皇冠明珠”中的最後一顆。上海作為中國船舶工業的搖籃,則是全球唯一集齊三顆“皇冠明珠”的都市。
現在,在中國船舶集團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內,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正在加緊建造中,預計於2026年年底之前命名交付。
越造越好,還越造越快
產品力提升的背後,其實是科技實力的不斷突破。多年來,中國船企並沒有在規模面前故步自封,而是在科技創新上不遺餘力,產品不斷向高端轉型,從造船大國一步步邁向造船強國。
2021年5月12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取得歷史性突破,其自主研發、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首制9.9萬立方米超大型液化乙烷運輸船(VLEC)的首個B型液貨艙完工。
這個長、寬均超過31米的菱形B型液貨艙,採用了江南造船首創的“BrilliancEⓇ”貨物圍護系統,擁有更好的經濟性和安全性,其設計、建造理念已超越日韓船企,標誌著中國造船業在液化氣船領域從追趕者一躍成為領先者。
正是憑藉這一核心技術,江南造船VLEC市場佔有率飛速提升。截至2024年3月底,江南造船手持VLEC訂單達32艘,以運力計,占全球市場份額的80.2%。
回顧中國造船業邁向高端的過程,LNG船是一個起點,這是中國船企摘得的第一顆造船業“皇冠明珠”。
2008年,當時中船集團公司所屬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交付了中國第一艘LNG運輸船。實現零的突破之後,中國高端船與世界先進水準依然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在接單方面,中國LNG船很長時間都落後於韓國,甚至成為中國民船領域“最後的短板”。為實現超越,滬東中華瞄準世界領先水準,不斷打磨科技和管理能力,相繼推出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船型。
2021年12月,滬東中華推出第五代LNG船後,中國LNG船的技術指標終於實現反超,接單量也有了大幅突破。克拉克森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船企新接大型LNG船訂單占全球市場份額約8%,到了2022年則首次超過30%,不再是個位數。
越造越好之外,中國高端船還越造越快。
2023年11月,滬東中華一艘17.4萬立方米大型LNG運輸船較合同期提前5個月命名交付,總體建造週期17.5個月,效率首次超越國外競爭對手。而2008年滬東中華的第一艘LNG船,建造用時為40個月。
中國新接訂單強勢崛起
就在今年4月29日,中國船舶集團與卡塔爾能源集團,就18艘全球最大27.1萬立方米超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建造項目進行簽約。據估算,訂單總金額逾400億元,創下全球最大單筆造船訂單的紀錄。
而且,與韓國船廠最新的27萬立方米LNG船設計方案,以及現役最大的超26萬立方米的LNG船相比,滬東中華的方案載貨量更大、尺寸更小,船型設計更優。
眼下,儘管韓國船企LNG訂單依然多於中國,但在新接訂單方面,中國船企已強勢崛起。有業內人士預測,用不了幾年,中國與韓國LNG船市場份額三七分的局面就將顛倒過來。
正是科技上的陞級,讓中國造船業從跟跑變為領跑。
中國造船業崛起,給世界帶來了什麼?或許,卡塔爾能源事務大臣、卡能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薩阿德·謝裏達·阿爾卡比說出了所有船東的心聲:“過去,我們所有的船隻都是在韓國造船廠購買。現在,鑒於我們想要的船隻規模以及中國造船能力的提升,我們正在選擇的是中國造船廠。”
市場的選擇最具說服力。當卡塔爾能源公司想買更多LNG船時,韓國船企無法再同以往那樣坐地起價。同時,卡塔爾能源公司也不會因為韓國船企的產能限制,失去發展機遇。
如今,中國船企拼的並不是價格,而是科技實力和綜合競爭力。
滬東中華造船行銷部部長張恒分享了自己最近的經歷。2024年農曆新年後,張恒出差飛往西亞地區商談新訂單。在談判桌上,船東方反復施壓,有意無意提及合作過的韓國船企,希望中國船企給予更低的價格。
張恒沒有理會,反而挺了挺腰身說:“我們產品的競爭力,完全配得上這個價格。”經過幾番斡旋,最終,這筆LNG船建造訂單以原本的價格和條款敲定了。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