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一號”引領海南海洋油氣勘探開發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海南 33℃ 0
摘要:“深海一號”引領海南海洋油氣勘探開發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孕育科技“新藍海”安裝完成的“深海一號”二期綜合處理平臺,形成了海上氣田生產集羣。( 邵長春 通訊員 吳盛龍)6月6日,中國海油對外宣佈,在海南陵水海域發現我國首個超深水超淺層氣田陵水36-1,探井測試無阻瓦斯流量超1000萬方/天,在國內油氣行業引發轟動。

“深海一號”引領海南海洋油氣勘探開發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孕育科技“新藍海”


安裝完成的“深海一號”二期綜合處理平臺,形成了海上氣田生產集羣。中國海油供圖

海南日報訊(記者 邵長春 通訊員 吳盛龍)6月6日,中國海油對外宣佈,在海南陵水海域發現我國首個超深水超淺層氣田陵水36-1,探井測試無阻瓦斯流量超1000萬方/天,在國內油氣行業引發轟動。

這是繼“深海一號”(陵水17-2)、“深海一號”二期(陵水25-1)、寶島21-1等油氣田之後,我國在海南深水海域持續探索,取得的又一個油氣勘探開發突破性成果。

為什麼海南海洋油氣產業能異軍突起,一次次刷新紀錄,接連取得突破性成果?這背後,是中國海油借力海南自貿港建設,以“深海一號”等重大專案引領海洋油氣勘探開發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持續發展深海領域新質生產力。

作為海南現時產量最大的油氣生產項目,同時也是中國海油有史以來工作水深最深、勘探開發難度最大的海上油氣田,“深海一號”近年來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平臺生產作業能力的提質陞級,並引領行業發展。

“旋動中控室的一個旋鈕,整個平臺就會切換到‘颱風’模式,作業人員在陸地操控中心也能做到對氣田每一口井的生產狀態盡在掌握。”“深海一號”現場作業人員介紹,海南多颱風,而通過遙控生產改造,在颱風來臨、人員撤離後,“深海一號”也不會“掉線”,民生用氣需求能够得到充分保障。

投產近三年來,中國海油科技團隊從生產實際需求出發,不斷完善我國自主建立的超深水氣田生產運維科技體系,在氣田開展多方面科技嘗試,為“深海一號”能源站賦予科技創新綜合實驗平臺新定位,一方面通過加大數位化智能化技術應用力度,深挖超深水氣田生產潜力;另一方面自主開展超深水海管清管、半潜式儲油平臺异形艙室清艙檢修等重大工作,為後續同類深水油氣開發專案建設運營積累寶貴經驗。

今年5月,長期處於高產穩產狀態的“深海一號”能源站累產瓦斯已突破80億立方米大關,與其同在陵水海域的“深海一號”二期項目也迎來建設高峰期。

據悉,“深海一號”二期項目是我國首個深水高壓項目,採用“水下生產系統+淺水導管架處理平臺+深水半潜式平臺遠程操控系統”模式開發,工作水深雖不及一期工程,但是地層複雜程度和施工作業難度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中國海油海南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說,該項目要在水深近千米、地層壓力高達69兆帕的區域安全高效鑽成12口水下氣井,還要建成一端連通淺水區瓦斯處理集羣、另一端連接超深水區控制樞紐的複雜水下生產系統,短時間內實現項目相關的多個任務目標,堪稱創舉。

為解决難題,中國海油組織動員多方技術力量參與“深海一號”二期項目建設,圍繞深水油氣開發專案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核心技術攻關,成功研發投用全球首套深水水下自動發球管匯等新型裝備,實施國內海上最高壓力井鑽井、大口徑海底油氣長輸管道鋪設等重大工作,把國內海洋工程裝備製造研發和深海油氣勘探開發工作能力提升到了新高度。

同時,一批科研機構在這期間也應運而生。中國海油南海油氣能源院士工作站、海南省深海深層能源工程重點實驗室、海上高溫高壓油氣勘探開發實驗室和海南省石油學會等科技創新平臺在海南相繼成立並投入運行,借助“深海一號”等重大專案貫徹“向海圖強”發展理念,實施海上地熱能應用等前瞻性科研專案,把海上油氣產區轉化成孕育新質生產力的新藍海,讓科研工作逐步延伸拓展到傳統海洋油氣勘探開發科技的“遠端”。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