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美育日”開啟一整年的精彩市民文化節攜春風而至,今年將有更多活動引入都市公共空間

上海 18℃ 0
摘要:

  記者鐘菡

  昨日天氣晴好,不少市民相約走出家門,去外面走一走,看一看。以“人民都市人人出彩”為主題的上海市民文化節攜春風而至,“都市美育日”開啟一年的精彩。在佘山上,在蘇州河畔,在公園,在商超,在街區,在文化場館裏,千餘項文化活動全城展開。

  講述市民文化生活百景

  “今年‘都市美育日’主會場辦在松江,對我們松江人民是個喜訊。我們真希望以後能有更多內容放在這裡。”家住廣富林街道的盧阿姨打扮得漂漂亮亮來看演出,往年她是臺上的表演者,今天來做觀眾。

  59歲的張亞仙來自小昆山文化中心,作為滬劇愛好者的她是市民文化節的常客。“我上午在別的地方演出完,下午趕到這裡看表演。能在家門口的劇場看到這麼多高水準演出很開心,也想跟他們多多學習。”

  當日,松江區雲間會堂文化藝術中心“眾星”雲集。來自全市的群文團隊、松江區百姓藝員及其他市民代表濟濟一堂,參加“都市美育日”的主會場活動。在雲間劇場大廳,展覽“邂逅大美育”翻開“一頁頁篇章”,展現“社會大美育課堂”開展的特色美育項目及成就。雲間會堂戶外空間則設定了特色文化集市,非遺項目體驗、書香展示各具特色。流動藝術巴士上,呈現了由上海藝術百代美術館帶來的巴士藝術展,而這家美術館就坐落在松江。

  “人民都市人人出彩——2024年上海市民文化節羣衆艺文大匯演”於當日在雲間會堂文化藝術中心的雲間劇院舉行,演出彙集了近年上海市民文化節各項賽事中湧現的優秀團隊和優秀群文創作節目,同時牽手相關專業院團和“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主題優秀節目,以一部部作品講述市民文化生活百景,展現人民都市的美好生活。

  男女聲組合《一念江南》訴說現代都市人對江南、對家鄉的念想。廣場舞《一起跳舞吧!》曾代表上海參加2023年全國廣場舞大會展演,並獲得優秀廣場舞節目的榮譽。上海評劇團演員朱琳和胡文瑾攜嘉定區青少年曲藝大賽百强的孩子們帶來彈詞開篇《少年中國夢》。一群視障人士用精彩的音樂劇短劇《無障·愛》,向外界敞開視障者的心扉。作為與“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牽手的特色活動之一,來自法國的國際吉他賽事大滿貫得主卡西·馬丁和來自西班牙的何塞·馬裏亞·戈拉多,與市民吉他愛好者展開琴弦上的對話,並帶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參演節目《蓮花花園》。上海流行合唱團·追光歌手通過阿卡貝拉的管道,為大家帶來電視劇《繁花》中的旋律。匯演上還頒佈了新一批市民藝術夜校特色教學點,發佈了首批兒童友好城市閱讀新空間。最後在AI作詞作曲的合唱歌曲《夢想的天空》中,啟動了2024年上海市民文化節。

  為承辦匯演活動,雲間劇院推掉了一場駐場演出。“少賺了6萬塊錢。”上海保利雲間劇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斌笑著說,但他表示“不虧”。“我們在運營上一直秉持著社會效益優於經濟效益的宗旨,很榮幸今年市民文化節的開幕式放在松江,松江區政府又選擇了我們。”為了100分鐘的演出,劇場工作人員已經忙碌了一個多星期,幾乎每天都工作到夜裡十一二點。演出前一天,高斌看了整場彩排,感歎道:“小時候羡慕上海的那種感覺又來了。從兒童閱讀空間到中青年人的市民夜校,再到老年人的合唱團、廣場舞,由新上海人表演的評彈節目,讓我意識到不管什麼樣的人群,在上海這座城市裏都能够深深地感受到人民都市的美好。上海是一座包容度特別大的都市,每個人在這裡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美育位置。”

  打造居民身邊的美術館

  近年來,上海市民文化節參與的社會主體越發多元,各社會主體相互借力,新的美育項目不斷湧現,美育場景也不斷延伸。“都市美育日”當天,市民文化節廣發“朋友圈”,徵集美育新主體、新項目,構建都市美育共同體,延展都市美育矩陣。

  在徐匯區,“都市美育日”主題活動暨徐家匯公園星期音樂會500期演出在徐家匯公園舉行,數位曾經從徐家匯公園星期音樂會的舞臺走向全國乃至世界的上音學子再次回到舞臺。多位音樂會的見證者、親歷者、參與者也來到現場,分享他們與“徐家匯公園星期音樂會”的動人故事。

  “20年前我第一次參加的時候,還是大三學生,現在我已經開始培養大學生了,這種感覺很激動,也很奇妙。”男高音歌唱家韓蓬非常開心能够回到這個舞臺演出,更讓他開心的是見到了92歲的社區志願者徐月琴。徐阿姨是星期音樂會的忠實觀眾和志願者,2005年,她與當時還在上音讀書的韓蓬相識於星期音樂會的舞臺,不僅成了忘年交,也見證了他的成長。“她對待音樂學院的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她知道我們是從外地來到上海的,總是力所能及地幫我們解决生活的困難。記得有一年端午節,她包好了粽子,送到我們學生宿舍。吃到嘴裡,感覺特別溫暖。”

  楊浦區的YOUNG劇場在當天呈現了昆曲系列演出,不僅有兩位梅花獎得主施夏明、單雯領銜主演的江蘇省昆劇院經典劇碼《1699·桃花扇》,更有以“生旦淨醜”為主題的新創昆劇演繹形式——昆曲再構劇場《南昆·YOUNG室》,打破傳統戲曲的觀演關係,讓昆曲“發生”在觀眾身邊。“作為90後,對昆曲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很榮幸這次獲得了公益票,第一次在家門口的YOUNG劇場欣賞昆曲。”市民楊女士興奮地表示,比起在電視裏看傳統昆曲,沉浸式的感受加上演員的講解、互動,讓她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傳統文化。“我甚至還迫不及待地買了晚上《桃花扇》的演出門票,期待晚上的演出。”

  在寶山區,創新打造的全市首家在居民身邊的美術館——寶山社區美術館也在當天啟動,首批點比特“空降”公園、高校、園區等,以微改造、微更新的形式,形成相對獨立的美術館空間,把藝術的種子植入社區。“公園裏”點比特由祁連公園的一處廢棄茶室改建,開館展由社區樞紐站創始人王南溟策展,以“美術館社區化與社區美術館化”為主題,全面回顧了2019年以來寶山圍繞“市民美育大課堂”品牌,持續開展的空間微更新、市民修身導賞課程等實踐。美術館的第一場公共教育活動也於當天舉行,上海美術學院青年教師、藝術家陳靜帶領周邊居民嘗試用岩彩描繪櫻花,用藝術點亮春天。

  “都市裏最靚麗的風景是人。經過那麼多年市民文化節的培育,那些充滿活力的市民文化團隊和愛好藝術的市民觀眾,已經成長為可以展現這座城市活力、展現這座城市精氣神的重要資源。”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市民文化節將有更多活動放到都市公共空間舉辦,讓那些有才藝、有情懷,熱愛這座城市的人,能够在這些空間裏盡情展示風采和上海人的精氣神,為空間注入活力。

  如今,上海豐富的文博、演藝資源吸引了眾多遊客,拉動消費增長。豐富的市民文化活動有望進一步為都市空間彙聚更多人氣,讓遊客感受到上海的都市活力。“市民文化也應成為這座城市重要的資源,成為推動這座城市消費反覆運算陞級新的力量。”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說。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