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洪俊傑
2023年,我國人均GDP達到1.27萬美元,隨之而來的是居民對高品質、多樣性和個性化服務的需求不斷攀升。“現時一些地方在都市更新過程中對密度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消費都市線上消費、線下體驗感和多樣性也重視不够,比如更多傾向於提供商服用地而非住宅用地。”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認為,從國際經驗看,適度提升中心城區人口密度有利於釋放消費活力。在他看來,優化城市規劃建設和治理的空間佈局,推進高品質的都市更新,對於打造既高效又宜居的消費中心都市至關重要。
陸銘建議,打造具有“八爪魚”特點的都市圈空間形態,强化都市圈消費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在空間佈局上,需要突破都市行政管轄邊界的限制,準確把握都市圈消費一體化和消費協同發展、分工互補的趨勢,從孤立型的“太陽系”式空間佈局轉變為中心城區和週邊緊密連接的“八爪魚”模式。
與此同時,推動老城更新和新城提檔雙輪驅動,强化消費都市的發展動力。都市更新和新城提質的關鍵在於以人為本,而密度是關鍵因素。陸銘建議,順應人口向中心都市、中心城區集聚的趨勢,加强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向心佈局”,探索實施建築用途轉換,將商業商務辦公建築用於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適當放寬大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心城區的建築容積率管制,促進都市緊湊發展,釋放都市活力。對於現有低密度新城新區加密發展,推動產城融合、完善生活服務配套、優化交通組織,引導人口向新城新區集聚。
陸銘呼籲,以城市規劃的精細化管理,提升消費都市的包容力。以建設“15分鐘生活圈”為契機,縮短居住和消費的空間距離,實現住遊平衡。在符合規劃和安全等條件下,對現有商業、商務辦公建築新增文化、體育、教育、醫療、社會福利等功能,釋放服務業發展潜力,促進消費供給從單一化向多樣化、品質化轉變。同時,要考慮不同群體的承受能力和偏好,更新改造一批城中村,使都市更具包容性和“烟火氣”。
陸銘表示,發揮線上大數據和流量優勢賦能線下消費,新增線下具有體驗感和互動性的空間供給。如順應消費者個性化、品質化、多樣化和數位化的趨勢,積極打造社交型共亯空間和“美食+社交+娛樂+文化”的消費新場景。通過構建具有社交内容的第三空間(休閒娛樂空間),吸引具有相同興趣愛好的人群進行內部社交和消費體驗。推廣“尺度宜人、功能混合、慢行主導、特色多樣”的開放式街區開發模式,打造融建築、院落、磚牆、街道、居民、生活於一體的線下情景式消費街區,構建起“空間、時間、都市、場景”的全新四維關係。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