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王海燕顧傑洪俊傑
“春節期間,我特地去看了《第二十條》。這部電影為什麼受到關注,就是因為回應了社會的關切。”上海代表團3月9日在審議兩高報告時,不少代表提到《第二十條》這部電影。
隨著電影《第二十條》熱映,刑法第二十條——“正當防衛條款”備受關注。最高法工作報告顯示,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對77名被告人以正當防衛宣告無罪,並明確提出:“法不能向不法讓步”不是口號,“第二十條”已被喚醒,還要持續落到實處。會場上,“第二十條”也引發了代表委員熱議。
全國人大代表、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顧軍說,這次兩高報告以公序良俗為導向,啟動“沉睡”的正當防衛條款,展現的是為人民司法的底氣。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猫熊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採購經理李豐認為,喚醒“第二十條”,背後反映的是人們對公平正義的期待,“‘不法’就應該承擔代價,而不是讓‘防衛’去承擔代價。”
“判斷‘正當防衛’重要的衡量標準,不能事後來看防衛與侵害是否對等,要按照當時的情况來判斷。”全國政協委員、金杜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張毅表示,侵害行為是不法行為,保護自己生命財產安全是合法行為,這就是“合法不向非法讓步”的基本邏輯。這次是最高院回應人民群眾的呼聲,是為人民司法的重要體現。“我注意到,張軍院長講到‘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時,全場掌聲雷動。”張毅認為,步入新時代,人們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推動法治不斷進步。
但是,正當防衛在司法實踐中適用起來依然很難。一些代表提到,真實的案件遠比小說、電影複雜,有時候,到底是正當防衛,還是防衛過當,或者是鬥毆,界限並沒有那麼清楚。
“第二十條”被喚醒,如何持續落到實處?全國政協委員、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合夥人呂紅兵表示,最高法報告已經給出了答案,那就是堅持能動司法,不能機械辦案、就案辦案,要融法理、事理、情理於一體,須堅持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相統一,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真正感受到公平正義。
從司法實踐上來說,“明顯超過”如何界定?“必要限度”怎麼把握?“重大損害”如何衡量?需要司法機關依法反復推敲,據實仔細琢磨。“這便要求我們的司法機關,‘如我在訴’,置身事內,角色代入,才能處理好案子,化解矛盾,而且不光解‘案結’,更要化‘心結’。”呂紅兵說。解放日報北京3月9日專電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