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病患者不僅需要藥品還需要特醫食品全國政協常委蔡威為這個群體呼籲

上海 27℃ 0
摘要:

  記者張煜

  我國現時罕見病患者約2000萬人,每年新增患者超過20萬人,他們的權益日益受到社會的關注。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市兒科醫學研究所所長蔡威注意到,我國上市的大多數罕見病藥品以進口為主。他建議繼續完善罕見病藥品進口流程,新增罕見病患者用藥的可及性。

  自2018年4月1日起,我國進口化學原料藥及非首次進口製劑不再逐批強制檢驗,口岸檢驗量下降90%以上。“罕見病藥物大部分屬於生物製劑,仍然需逐批進行檢驗,影響罕見病藥品通關效率,新增了罕見病藥品生產企業負擔。”蔡威舉例,有些進口量很小的罕見病藥物抽樣比例達到42%,甚至超過50%,“企業負擔很重”。

  為了緩解現時製藥企業進口罕見病藥品的負擔,促進產業的發展和患者用藥的可及性,蔡威建議優化罕見病藥品檢驗抽檢程式和抽檢量。比如,針對生物製品進口檢驗,明確對“罕見病藥品”採用“一事一議”的管道予以支持;建立罕見病藥品進口便利化試點,基於風險原則製定針對罕見病藥品的專項進口檢驗辦法,通過减少檢驗批次、用關鍵名額代替全檢、平行檢驗、適當减少樣品數量等管道持續優化進口流程等。

  “在優化流程的基礎上,各級藥品監管部門需加强對進口藥品的市場監督抽檢,發現違法違規行為的,嚴格依法查處。”蔡威表示,此外,還可以建立罕見病藥品抽檢補貼政策,對抽檢合格率高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獎勵,以此激發企業對產品的重視度,使藥品總體質量水准上升。

  蔡威還特別關注到罕見病患者對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簡稱“特醫食品”)的需求。蔡威建議,進一步放寬罕見病類特醫食品注册審批制度,對成熟的進口產品實行先有條件注册許可進口和臨床使用。同時,要求企業和臨床醫師在使用中實时收集數據上報,通過統計匯總觀察相關產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為正式通過注册發證提供科學數據。

  蔡威認為,要解决罕見病特醫食品短缺問題,還需要鼓勵國內企業參與研發生產。“可以為國內自主研發企業建立專門綠色通道,實行單獨‘排隊’或優先審評,對前期工作扎實、可靠、科學的產品也可實施有條件準予、上市後臨床效果跟踪評估及退出機制。同時,也可以對從事罕見病產品研發的企業予以一定的財政補貼。”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